NVIDIA's "Plan B" is going to IPO

華爾街見聞
2024.08.02 02:3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兩年前,黑芝麻信心滿滿地喊出,未來要在智駕芯片賽道與英偉達 “平分天下”。如今,它即將叩開 IPO 的大門,實現這個夙願。

7 月 31 日,黑芝麻智能宣佈啓動招股,計劃全球發售 3700 萬股 H 股,每股定價 28-30.3 港元,最多募資約 11.21 億港元。預計 8 月 8 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黑芝麻也能借此,摘取 “港股智駕芯片第一股” 的桂冠,在資本助力下,繼續穩固自身在業內的頭部位置。

黑芝麻智能成立於 2016 年,與很多新勢力幾乎同期,不過它已經成為全球出貨量 TOP3 的車規級高算力芯片供應商。

招股書顯示,2021-2023 年,黑芝麻的營收從 6050 萬元增長至 3.12 億元,智駕部分的佔比從 56.6% 增長到 88.5%。

入局早且足夠聚焦,黑芝麻受到了業內的熱捧,一汽、東風、江汽、合創、億咖通、百度、博世等知名車企和 Tier1 都是它的定點客户。

客户們不僅把黑芝麻送入行業頭部,大部分還成為黑芝麻的投資人,與其深度聯姻。包括小米、騰訊、蔚來資本、吉利控股等車企也是其股東。IPO 前,黑芝麻就已斬獲 10 輪融資,估值來到 22.18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55 億元)。

被車企、Tier 前後簇擁,在於黑芝麻講出了 “平替” 英偉達的故事,這對前者來説的確誘人。

隨着汽車智能化浪潮的興起,大算力成了構建智駕、智艙的剛需。黑芝麻要做的,就是為車企們提供車規級的高算力 SoC 芯片,以及基於 SoC 和算法的解決方案。

可這幾年來英偉達一家獨大,憑藉着 AI 賽道的龐大家業,黃教主的昂貴 Orin 芯片輕鬆 “收割” 着國內外車企。

現實則是,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和智駕興趣與期望在上升,但他們的支付意願和金額卻普遍呈現下降趨勢。李斌曾 “吐槽” 去年蔚來賣了 16 萬台車,採購 Orin 芯片就花了 3 億多美元。

在智能化普及和價格戰的雙重裹挾下,芯片的性價比,已然成為車企選擇時的重要因素。有供應鏈人士透露,“市場競爭太激烈,一兩年前賣得很好的產品,現在客户都覺得貴,大家都在努力降本”。

對黑芝麻等國產玩家而言,機遇也隨之降臨。

“車企降本增效的需求,意味着我們上車的產品要有量了”,黑芝麻 CMO 楊宇欣説道。

針對這塊市場,黑芝麻推出了 “華山”、“武當” 系列 SoC。前者是智駕專用芯片,後者是集成了智駕、智艙、車身控制及其他計算功能的跨域芯片。黑芝麻藉此將城市 NOA 成本降至 3 千元級別。性價比被它提到了更高的維度。

不過,為了吸引用户,黑芝麻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2021-2023 三年間,其研發支出從 5.95 億增長到 13.63 億元,去年研發費用是自身年收入的逾 4 倍。虧損規模也因此持續擴大,從 23.57 億增長至 48.55 億元,三年燒掉近百億元。

招股書顯示,虧損源除了研發外,鉅額的銷售和一般及行政開支都是逐漸上升的壓力。隨着銷售規模的擴大,黑芝麻的毛利率卻被逐年 “攤薄”,從 2021 年的 36.1%,降至去年的 24.7%。

這意味着,黑芝麻正試圖 “以價換量”+“全力研發” 的兩張牌來獲客,側面映射出它急於上量,跑馬圈地的迫切。

因為它所瞄準的,是一座想象空間巨大的金礦。

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 2028 年,全球車規級 SoC 芯片市場將突破 2000 億元。其中,智駕將是迅速放量的板塊,屆時全球乘用車的智駕滲透率將達到 94.4%,中國則為 97.2%,光是在中國市場,規模就將達到 359 億元,全球則到了 713 億元。

金礦之下,卻是 “羣狼環伺”。

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去年中國高算力智駕 SoC 出貨量榜單中,英偉達以逾 7 成的佔比穩居霸主之位。

雖然黑芝麻位列第三,但佔比僅 7.2%,只有英偉達體量的 1/12;排在第二的則是地平線,已經佔據 14% 的份額,身後還有華為海思、高通虎視眈眈。

更嚴峻的是,黑芝麻智能的客户忠實度也有所下降。招股書顯示,此前常年為黑芝麻貢獻近半銷售額的 “客户 A”,去年僅佔 15.2%;報告期內,其他前五大客户也頻頻變更。此外,作為黑芝麻投資方的蔚來等車企則選擇自研芯片,成了它間接的 “挑戰者”。

如何穩住規模、獲得更多客户的認可,是黑芝麻當下最要考慮的問題。在業內人士看來,出貨量直接決定了上游成本,只有達到足夠的出貨量,芯片公司才可能實現盈利。

楊宇欣坦言,性價比策略確實會造成階段性的成本壓力。對於智駕芯片廠家來説,機遇和風險都來源於此,既是時代機遇的 “蜜糖”,也可能成為拖垮公司現金流的 “毒丸”。

在實現自我造血之前,黑芝麻必須要邁過面前的大關,藉資本之力擴大體量。然而從 2022 年開始,其在一級市場就再未獲得新的融資。

截至去年末,黑芝麻在手現金為 12.98 億元。招股書中表示,假設未來平均現金消耗率保持在 8790 萬元,這部分資金只夠公司維持 15 個月。

深處行業 “燒錢競賽” 階段,IPO 成了黑芝麻補充彈藥的關鍵渠道。黑芝麻表示,IPO 募資的 8 成資金將用於在未來五年間的研發。

不過,上市只能解一時之困,全速提升產品力、商業化能力才是黑芝麻借這波智駕熱潮翻盤的重點。接下來 1 到 N 的過程中,在技術、市場和模式等層面,黑芝麻需要突出重圍,才能真正與英偉達等巨頭們,平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