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 stock investors await the Fed's rescue, top economists: this time may not work!

美國股市主要支撐因素之一是市場對科技股、經濟和美聯儲的信心。然而,近期科技公司的盈利增長前景以及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受到壓力,可能無法依賴美聯儲的搭救。過去一年中發生的許多事件可能引發股市波動,包括巴以衝突可能擴大、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歐洲選舉中政黨削弱等。市場能夠忽視這些事態發展是因為投資者對某些科技公司的信心不斷增強,但這些增長主要由少數幾家公司推動。
劍橋大學皇后學院院長、安聯首席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埃爾 - 埃裏安(Mohamed El-Erian)近日撰文表示,美國股市的主要支撐是市場對科技股、經濟和美聯儲的信心,其中有兩個目前較弱,美股投資者或不能依賴美聯儲搭救。以下是他的觀點。
過去一年中,美國市場的投資者展現出了非凡的能力,能對美國和全球經濟、金融和貿易體系運作構成的國內外風險置之不理。
這種將風險與市場情緒脱鈎的現象是由三個因素驅動的:市場對某些科技公司盈利增長前景的信心、對美國經濟例外論的普遍信心,以及對美聯儲支持金融資產的持續信任。但其中兩個因素最近受到了壓力,這使得任何樂觀前景的持久性將更加依賴於第三個因素。
過去一年中的許多事件通常會引發股市波動並導致整體下行趨勢。巴以中途增加了地區衝突擴大的可能性,可能會進一步擾亂航運和貿易,並推高油價。
此外,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隨着美國技術相關出口施加更多限制,更多國家被迫在日益複雜的次級制裁領域中穿行。美國總統競選提醒所有人,新一輪針對盟友和對手的關税可能最早在明年到來。同時,在一些歐洲主要國家,温和的中左翼和中右翼政黨在當地選舉中被削弱。
市場能夠忽視這些事態發展不能簡單地歸因於 “市場不是經濟,經濟也不是市場” 這句老話。應該説,市場能 “無視一切” 是受到了上述三個因素的影響。
第一個因素是投資者對某些科技公司的信心不斷增強,這反映了人工智能革命的影響及其帶來的高度期望,這場歷史性的技術衝擊仍在不斷加速。直接影響體現在美股令人矚目的增長上。但這些增長主要由少數幾家直接與新的生成式模型、預測型模型,及相關硬件科技公司推動。
市場對這些公司的迷戀不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是合理的。它們處於一場技術突破的前沿,這一突破將從根本上重塑我們所做之事以及我們的做事方式。它們推出的產品和服務有望推動廣泛的生產力提升,不僅能改善某些公司的前景,還能改善整個經濟體。
儘管對這些公司的樂觀理由依然強勁,但股價的急劇上漲引發了關於是否需要回調的討論。畢竟,這種無節制的熱情可能導致代價高昂的泡沫,而泡沫破裂的後果未必侷限於一個行業或經濟體。
第二個因素是市場對美國持續經濟例外主義的信心,這一信心也面臨着壓力。儘管總體消費支出目前仍保持穩健,但低收入家庭和小企業已經承受着相當大的壓力。美國勞動力市場的表現至關重要,因為它關係到收入、支出和金融安全。相關數據喜憂參半,一些指標開始發出警告信號,如總體失業率。
這些發展使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變得更加重要。投資者普遍假設 “美聯儲會支持我們”。這種所謂的 “美聯儲看跌期權” 通常意味着,任何經濟放緩或市場過度波動都會觸發迅速的貨幣政策放鬆。過去二十年中,美聯儲對各種危機的反應都加強了這種預期。
對 “美聯儲看跌期權” 的信心是否仍然合理?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美聯儲能把眼光放遠,而不是僅僅把目標定格在讓通脹儘快降至 2%。這意味着在未來兩個月內需要降息,以避免貨幣政策的過度緊縮對就業和經濟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實際上,過於緊縮的政策可能會進一步削弱前兩個因素,使市場更難繼續擺脱不斷擴大的國內外不確定性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