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D has relieved its competitors

價格戰難歇。
作者 | 周智宇
過去一年半攪動中國車市,掀起價格戰的比亞迪,突然 “收手了”。
7 月 25 日晚間,比亞迪發佈宋 L DM-i 及 2025 款宋 PLUS DM-i,這也是比亞迪第五代 DM 技術首次搭載到 SUV 車型上。
第五代 DM 技術是比亞迪今年的拳頭技術,在該技術加持下,比亞迪宋 L DM-i 及 2025 款宋 PLUS DM-i 百公里綜合油耗 3.9L,滿電續航超過 1500km,甚至在發佈會展示的實測中,續航測試結果還超過 2000km。比亞迪意圖用技術實力刷新 SUV 油耗史。
不過,此次比亞迪兩款新車型的定價,卻沒以往 “炸裂”。
在新車上市前,市場對比亞迪兩款新車型的售價預期,是在起售價在 12.98 萬元,最終現場公佈的官方指導價則是 13.58-17.58 萬元,定價上相比此前上市的宋 PLUS DM-i 榮耀版要貴上 6000 元。
也就是説,此次比亞迪沒有再做出用驚人的低價,打破過往價格體系,進而攪動市場的做法。5 月底上線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起售價從市場預期的 12 萬元左右,低至 9.98 萬元價格帶。
在此之後,原已白熱化的車市價格戰進一步激化,各家車企持續跟進,輿論場上關於價格戰的爭論也喋喋不休。
如今,隨着比亞迪兩款新車型沒有給出 “超預期” 的價格,不少車企都鬆了口氣。就在本週,包括廣汽埃安二代 AION V、長安深藍 S07 等車型在內,都定位中型 SUV,瞄準主流市場。
並且深藍 S07 搭載着視覺方案的華為乾崑智駕 ADS SE 系統,AION V 也搭載 “1 英偉達 Orin-X 芯片 +1 激光雷達 +5 毫米波雷達 +11 攝像頭” 的智駕方案,在智能駕駛能力上都比較突出。
此次比亞迪兩款新車則升級了第五代 DM 技術,以及四連桿懸架、DiLink 智能座艙高階版-DiLink 100 及搭載 6 納米的高通 SM7325。
這個配置,意味着比亞迪的打法,還是瞄準剛需消費者,打造一款價格實惠、耐用的小車,而它的競爭對手主要還是合資車企,用户羣體更看重續航、安全等參數。
並且即便價格上沒有采取激進的定價,但相比合資車企同價格帶的車型,比亞迪兩款新車還是比較有競爭力。
隨着宋 L DM-i 及 2025 款宋 PLUS DM-i 上市,比亞迪也希望繼續發力,在主流市場,尤其是主流 SUV 市場加速提升國產新能源品牌市佔率。
過去多年,中國 A 級轎車銷量榜一直被合資佔據,直到以吉利、長安和比亞迪等為代表的自主品牌進場,市場格局才逐漸改寫。
SUV 市場也是一個相似情況,直到長城哈弗的出現,才改寫 A 級 SUV 市場被合資品牌壟斷的情況。從 2013 年至 2021 年,哈弗 H6 連續九年拿下 SUV 市場銷冠。
後來,長安、廣汽、奇瑞和比亞迪都推出多款 SUV 車型,讓自主品牌 SUV 市場份額持續向上提升。自主品牌 SUV 車型市佔率,從 2011 年的 28%,一路提升至去年末的 55.4%。
比亞迪執行副總裁、乘用車 COO 何志奇表示,近兩三年,許多中國汽車品牌都開始發力,推出一系列新能源產品。大家在技術、設計、品質和服務上都取得了很大進步,市場份額也年年增長。各級別 SUV 銷量排行榜的前列,出現了越來越多中國品牌 SUV 的身影。大家一起守住了 SUV 市場。
比亞迪的宋系列,也藉着自主品牌 SUV 提升的大勢,成了比亞成為 “新能源一哥” 路上的主力軍。去年,宋 Plus 全年銷量超 42.7 萬輛的成績,今年其單月銷量也常在 4 萬輛以上。
中金公司認為,第五代 DM 新車週期開啓序幕,將補全比亞迪混動產品價格帶、夯實市場份額。據乘聯會 6 月數據,第五代 DM 技術首搭車型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在 6 月的終端銷量分別為 20100 輛和 14000 輛。
隨着比亞迪新成員加入,並且在價格定位上不再激進,比亞迪也將進一步衝刺全年的銷售目標。市場也將迎來一段窗口期,車企們也迎來久違的喘息期。
不過待市場進入 8、9 月,市場進入旺季後,比亞迪又是否會推出 “榮耀版” 宋繼續攪動市場?這是值得觀察。汽車市場的淘汰賽,也還遠未到終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