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did BMW take the lead in exiting the price war?

寶馬在中國退出價格戰,將電動化作為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打造強大的品牌價值。寶馬的策略是適應動態環境,提升潛力,並通過技術開放性和氫能源實現盈利性增長。品牌核心 “FREUDE” 代表愉悦、自由和自我實現,已存在 60 年。寶馬被認為是具有清晰戰略的企業,品牌定位良好,全球排名前十。寶馬集團擁有 BMW、MINI、Rolls-Royce Motor Cars Ltd 和 BMW Motorrad 四個強大的品牌,每個品牌都有獨特的定位。
寶馬第一個在中國退出價格戰讓我們很詫異,但是回溯來看,寶馬在 7 月 15 日召開了投資者和分析師日,有一些觀點還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BMW 的 CEO Oliver Zipse 強調了汽車行業的高度監管和技術複雜性,寶馬集團的策略是適應動態環境,實現盈利性增長,將電動化(E-mobility)作為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領導者,並通過技術開放性(Technology openness)和氫能源(Hydrogen)提升寶馬的潛力。
簡單來説,從中國擴展到全球各個市場的價格戰,對於豪華品牌來説跟牌的意義不大。從奔馳開始,圍繞品牌作為核心,在技術上的拾遺補缺是核心要務。在產品力有不足的情況下,強行希望銷量的增長並沒有可持續性。

寶馬的品牌戰略

和價格戰相向而行的,是品牌價值,價格戰打得越 high,銷量是上去了,但是品牌價值是永久性下降的。
從寶馬集團來看,它的核心資產是擁有四個強大的品牌,包括 BMW、MINI、Rolls - Royce Motor Cars Ltd 和 BMW Motorrad,品牌建立是在對質量、一致性和創新的信任基礎上,提供清晰客户利益,品牌組合策略確保每個品牌都有獨特的定位。

● 品牌核心 “FREUDE”:BMW 品牌擁有強大、情感和人性化的品牌核心 “FREUDE”(愉悦),這一核心已經存在了 60 年。“FREUDE” 不僅僅是快樂或喜悦,更是自由和自我實現的體現,涵蓋了生活中的大小時刻。
BMW 品牌在全球排名中位列前十,被認為是具有清晰戰略的企業,BMW 品牌定位良好,能夠在不同細分市場和驅動系統中表現出色,靈活性使其能夠在波動的市場中取得成功。

● MINI 品牌以 “Uplifting”(振奮)為特點,為客户帶來積極向上的體驗;
● Rolls - Royce Motor Cars 品牌則以 “Inspiring Greatness”(激發偉大)為核心,為客户提供極致奢華的體驗;
● BMW Motorrad 品牌以 “Make Life a Ride”(讓生活成為一場騎行)為口號,滿足摩托車愛好者的需求。
為了實現盈利性增長,BMW 品牌的目標是加強品牌核心,並在兩個戰略領域增加投入,即排他性/領導力和智能互聯車輛技術。
通過關注細節、精心選擇合作伙伴以及提供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來提升品牌的排他性和領導力。在技術魔法/智能互聯方面,通過打造吸引人的體驗、轉變業務模式和提升客户連接,來滿足客户的需求。

2024 年,寶馬全球交付了 109.6 萬台汽車,並且交付了 17.96 萬台純電動汽車。

簡單來説,在擴大規模來謀取利潤,是有難度的,特別是電動化轉型中特斯拉品牌的起伏,也給寶馬一定的壓力。所以圍繞品牌持續發展,就是需要做取捨。寶馬集團在戰略、財務和品牌等方面具有綜合優勢,戰略能夠適應複雜的行業環境,抓住電動化、氫能源、自動駕駛和數字化等領域的發展機遇。

寶馬要持續講品牌的故事。

挑戰和利益的平衡
從終端數據來看,截止 7 月 14 日,華晨寶馬在終端銷售了 33.88 萬,同比下降了 4.6%,這是在參與價格戰的基礎上取得的。
● 寶馬 3 系 L:累計銷量 8.13 萬輛,同比增長 15.81%,價格戰主力
● 寶馬 5 系 L:銷量 4.16 萬輛,同比下降 36.00%,改款之後外觀設計確實是一言難盡
● 寶馬 X3:銷量 5.98 萬輛,同比下降 4.47%,降價主力
● 寶馬 X5:累計銷量 4.86 萬輛,微降 1.46%,在問界 M9 上來以後成熟很大的壓力
● 寶馬 X1:銷量 4.97 萬輛,同比增長 34.74%,價格戰主力
電動汽車的情況
● 寶馬 i3:銷量 3.05 萬輛,同比增長 34.15%,價格戰主力
● 寶馬 ix3:銷量 1.81 萬輛,同比下降 18.60%,競爭激烈,降價也一般
● 寶馬 iX1:銷量 0.28 萬輛,銷量不佳
寶馬集團的最大挑戰,我們在中國市場也看到了,隨着新勢力入局,華為和小米入局,寶馬在華的產品力也面臨着一些挑戰。技術創新的快速發展要求集團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以保持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而且這些錢花了以後,要能跟上其他玩家的步伐,需要提升品牌競爭力和產品差異化。

在技術和產品力沒有上來之前,盲目使用價格手段把產品的銷量打上去,結果並不好,這些在中國的本土化給寶馬帶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整個產品力層面,並沒有回到原來領先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