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k of America: Everyone firmly believes in the "rate cut" and "Trump" trade, so it's time to "buy the rumor, sell the news"

美銀首席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預計,在 9 月 18 日(美聯儲 9 月議息會議)和 11 月 5 日(美國大選結果公佈)這兩個日期前後,“買傳言、賣新聞” 仍是大勢所趨。市場的風險偏好在輪動,而不是消退,預計資金將從美元流向黃金,從大型股轉向小型股,市場將從動量交易轉向波動率交易。
隨着降息預期逐漸升温,疊加特朗普勝選概率增加,美股市場逐漸被 “降息交易” 和 “特朗普交易” 兩種風向主宰。
7 月 18 日,美銀首席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領銜團隊發佈最新研報稱,在截至本週三的一週內,美股迎來了史上第四大單週資金流入量,預計在 9 月 18 日(美聯儲 9 月議息會議)和 11 月 5 日(美國大選結果公佈)這兩個日期前後,“買傳言、賣新聞” 仍是大勢所趨。
目前市場定價顯示,美聯儲 9 月降息的可能性為 100%,特朗普 11 月贏得大選的可能性為 75%,美國經濟"軟着陸” 的可能性為 68%。
基於當前的市場情形,Hartnett 認為,市場的風險偏好在輪動,而不是消退,預計資金將從美元流向黃金,從大型股轉向小型股,市場將從動量交易轉向波動率交易。
資金湧入小盤股、債券和商品
報告援引 EPFR Global 數據,追蹤了過去一週以來全球市場上的資金流向:
股票流入 477 億美元,債券流入 216 億美元,現金流入 46 億美元,黃金流入 18 億美元、 加密貨幣流入 17 億美元。
黃金:流入 18 億美元,為 2022 年 3 月以來最大流入量;
債券:流入 216 億美元,為 2020 年 10 月以來最大流入量,史上第八大周流入;
國債:流入 50 億美元,為連續第 11 周流入,創下 2023 年 11 月以來最長連續流入記錄;
投資級債券(Investment Grade Bond):流入 91 億美元,為連續第 38 周流入;
高收益債券(High Yield Bond):流入 44 億美元,為去年 11 月以來最大周流入;
美國股票:流入 448 億美元,為史上第四大資金流入量;
歐洲股票:流出 14 億美元,連續第九周流出;
科技股:流入 24 億美元,連續第三週流入,四周內最大淨流入;
金融股:流入 13 億美元,去年 11 月以來最大周流入;
小盤股:流入 99 億美元,為史上第二大周流入。
就美銀客户而言,目前資產管理規模達 3.7 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倉位佔 62.5%,債券佔 19.7%,現金佔 11%;其中國債資金流入量為 4 個月來最大。
此外,美銀的牛熊指標已經漲至 3 月以來最高,讀數錄得 6.5。一般來説,當該指標漲至 8 時,就表明股市已經 “漲過頭了”,觸發 “賣出信號”。
報告解釋稱,近期推升牛熊指標走高的動力在於資金持續流入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顯示信貸市場的技術面強勁。
總體而言,相較於早些時候漲勢集中在大盤科技股的局面,美股市場的漲勢開始 “變寬”,拓展至小盤股、債券和黃金。
“反共識”:特朗普勝選或帶來通縮?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隨着特朗普勝選概率不斷提升,其對內減税 + 對外加關税 + 限制移民的政策組合,可能會推升通脹風險,從而提高債券收益率。
但 Hartnett 團隊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報告表示,當前的全球經濟環境與 2018 年貿易摩擦時宏觀經濟強勁、利率水平低的環境不同,新關税反而可能會給全球經濟帶來衰退風險,進而利好債市。
歷史數據顯示,美國出現經濟衰退時,2/10 年期美債收益率曲線都會走陡,而當前也出現了同樣的趨勢。
報告還預測,考慮到美國經濟的增長預期比歐洲、日本下降勢頭更猛,如果此次的貿易摩擦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沒有那麼廣泛,那麼其對美元的影響可能不如市場普遍預期的那樣積極,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可能更為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