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i: OpenAI to become Broadcom's fourth largest customer, expected to deliver in the second half of next year

從英偉達的 GPU 轉戰博通的 ASIC,OpenAI 將在芯片市場掀起又一場腥風血雨?
本文作者:卜淑情
來源:硬 AI
奧特曼向 7 萬億美元打造芯片帝國的夢想又邁進了一步,據悉,OpenAI 正與博通等芯片設計公司洽談開發新款 AI 芯片的事宜。
花旗認為,繼 Google、Meta 和字節跳動之後,OpenAI 將成為博通的第四大 ASIC(定製芯片)客户,預計博通將在 2025 年下半年之後向 OpenAI 交付。
當地時間週四,花旗分析師 Christopher Danely 發佈報告稱,重申對博通的買入評級,目標價為 175 美元,比當前股價高出 9% 左右,是 2025 年預期每股收益的 33 倍,大致與同行業平均水平一致。花旗表示,相信其每股收益(包括股票補償在內)可以觸及 6 美元的頂峯。

從 GPU 轉戰 ASIC,OpenAI 重塑芯片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與博通的合作是否對 OpenAI “老搭檔” 英偉達造成威脅?
據硬 AI此前文章,ASIC 與通用算力卡的較量存在已久,隨着雲廠商和大型 OEM 廠商的入局,角逐愈演愈烈。
目前,通用算力卡的主要廠商是英偉達,佔 AI 算力市場近 70% 的份額;ASIC 的主要廠商是博通和 Marvell,兩家佔 ASIC 市場超 60% 的份額。
ASIC是犧牲通用性,來換取特定場景的高性能;通用算力卡則具備通用性,但在特定場景下,性能不如ASIC。
事實上,對於不同的算力卡客户來講,需求是不同的。
雲廠商也許更看重彈性計算,企業也許更關注集羣算力等。面對特定的需求,ASIC 比標準算力卡更具備優勢,更加貼合客户自身的使用場景。
目前,Google、Meta、微軟和亞馬遜等雲和超大規模公司正在引領 ASIC 這一潮流。
比如,谷歌的 TPU、Meta 的 MTIA、微軟的 Maia、亞馬遜 Trainium2 等。
需要注意的是,ASIC 的成本也許高於通用算力卡。根據大摩的測算,GB200 的 TCO(總擁有成本),比 TPUv5 低了 44%,比 Trainimium 2 低了 30%。

博通管理層預計,未來 3-5 年,公司每年 AI 業務的潛在市場將達到 300 億美元至 500 億美元之間,而公司 2024 財年的目標才 110 億美元。
博通的主要業務聚焦於大型消費 AI 平台客户(Google、Meta、ByteDance 等)所需的 ASIC 芯片。
管理層認為,這些大型消費 AI 客户在未來 3-5 年,將不會減緩投資 xPU 集羣,規模將從今年的 10 萬集羣到 100 萬集羣。博通強調,最重要的是,在達到這個規模之前沒有需求放緩的跡象。
這樣的每個集羣資本支出 400 億美元,博通的服務可以佔 400 億當中的 250 億 (包括計算、網絡,不包括電力等),這意味着未來 3-5 年,公司每年 AI 業務的潛在市場將達到 300 億美元至 500 億美元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