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w will the "Fed rate cut expectations" affect the A-share market?

美聯儲 “降息預期” 對 A 股的影響主要來自全球降息週期開啓帶來的外需復甦和全球製造業 PMI 回升。這可能導致北美地產週期加快復甦,北美耐用品需求回暖,中國新出口訂單回暖,以及資源品盈利上行。此外,美債利率的變化也會影響 A 股景氣成長板塊的走勢。近期,市場出現了 “降息交易” 和 “衰退交易” 的反應,美股市場的利率敏感性資產大幅反彈,但高估值資產和銅價大跌。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美聯儲的降息進展對 A 股市場的影響。
報告摘要
我們就美聯儲 “降息交易” 的一些關注要點,以及對 A 股資產的影響展開討論:
(1)近半年多,美股市場如何進行通脹交易、降息交易、衰退交易?
(2)當前美聯儲的降息交易進行到了哪一步?
(3)過往美聯儲降息前後各類資產價格如何表現?
(4)美聯儲降息交易如何傳導到 A 股資產?
(5)美債利率如何影響 A 股景氣成長板塊的走勢?
美聯儲 “降息交易” 如何影響 A 股市場?
近日,美國勞工部公佈了 6 月份的通脹數據(CPI 同比放緩至 3%、環比下降 0.1%)和 6 月失業率數據(回升至 4.1%)。通脹的顯著下行,使得市場對對於美聯儲 9 月降息的押注提到 90% 以上。同時,失業率的超預期上行,也使得市場對於 “薩姆規則” 0.5% 臨界值指向的衰退信號的討論增多。在此情況下,市場的反應較複雜:一方面美股市場出現高低切,開啓 “降息交易”,利率敏感性資產如羅素 2000、地產、生科等大幅反彈;另一方面,銅價大跌,高估值資產大跌,似乎也在進行着 “衰退交易”,但隨着次日 PPI 超預期,“衰退交易” 轉而弱化。本週我們就美聯儲 “降息交易” 的一些關注要點,以及對 A 股資產的影響展開討論。
(一)近半年多,美股市場如何進行通脹交易、降息交易、衰退交易?
自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美國的通脹交易、降息交易、衰退交易一直在 “折返跑”。去年四季度,美聯儲 “降息交易” 抬升,主要是驅動力是美國就業壓力、財政部發債衝擊、能源價格等問題緩解,疊加 11 月經濟數據邊際走弱,12 月 FOMC 討論降息,到了年底,市場對 24 年全年的降息預期最高定價到 7 次。但今年年初以來,隨着經濟數據超預期、通脹超預期,疊加 1 月 FOMC 會議指出 3 月不降息,市場轉向了 “通脹交易”;隨後再復甦、再通脹的證據不斷強化,降息預期也不斷下修,到了 4-5 月,24 年全年的降息預期下修到僅有 1 次。而在近期公佈了 6 月份的通脹數據和失業數據之後,市場交易風向又再次轉至 “降息交易”。
(二)當前美聯儲的降息交易進行到了哪一步?
7 月 10 日,鮑威爾在聽證會上表示 “美聯儲不需要等到通脹降至 2% 才開始降息”。次日公佈的 6 月份通脹數據繼續降温似乎給了最好的回應,進一步接近美聯儲降息的 “門檻”。根據 CME FedWatch Tool,當前市場定價美聯儲 9 月降息、全年降息 3 次。
事實上,從過往美聯儲首次降息的宏觀背景條件,平均來看(90 年代以來):首次降息當月的 CPI 同比為 2.5%、PPI 同比為 2.6%、失業率為 4.6%、PMI 為 48.4。當前的通脹水平逐步接近 “觸發條件”,但失業率、PMI(特別是 Markit PMI)仍顯著好於歷史平均,因此,鮑威爾也強調 “利率不太可能降至危機前的極低利率水平”。
(三)過往美聯儲降息前後資產價格如何表現?
歷史上看,美聯儲降息可能的情形:一是對抗經濟蕭條而降息(73-74 年、80 年、81 年、89 年、01 年、07 年);二是應對全球風險或市場崩盤而降息(87 年、98 年、20 年);三是在相對平穩宏觀環境中的預防式降息(89 年、95 年、19 年)。
如果是第一種情形,美聯儲為應對蕭條而降息,則一般宏觀基本面和資產價格都弱;如果是第二種情形,美聯儲為應對風險而降息,則宏觀基本面和資產價格可能在短暫衝擊之後快速反彈;如果是第三種情形,美聯儲預防式降息,則先定價軟着陸、再定價復甦,一般權益資產表現較好,商品可能先跌後漲。
具體來看,美聯儲首次降息之後的資產價格表現:
(1)10年期美債利率:首次降息之後,10年期美債利率多數時候延續震盪回落走勢,但下行斜率較降息之前放緩。平均來看:60 個交易日下跌 3.5%、120 個交易日平均下跌 4%。預防式降息情形下(1995 年、2019 年),美債利率中短期內也會走低,幅度與歷次均值基本一致。
(2)銅價:首次降息之後,銅價延續震盪走勢,多數時候價格中樞小幅回落。歷次首次降息之後的走勢平均來看:60 個交易日漲幅持平、120 個交易日平均下跌 2%。商品價格在降息前後一般先定價經濟的不確定性,再定價經濟的再復甦,因此商品價格一般先跌後漲,下跌的幅度和時長則取決於經濟是軟着陸還是硬着陸。
(3)油價:首次降息之後,油價延續震盪走勢,中期維度看多數時候呈現先跌後漲的走勢。歷次首次降息之後的走勢平均來看:60 個交易日下跌 5%、120 個交易日平均上漲 6%。
(4)黃金:首次降息之後,黃金價格震盪偏強,中樞小幅走高。歷次首次降息之後的走勢平均來看:60 個交易日下跌 0.7%、120 個交易日平均上漲 7.2%。
(四)美聯儲降息交易如何傳導到 A 股資產?
美聯儲的降息交易可能有兩條傳導路徑:
一個是交易分母端。全球流動性寬鬆預期,風險偏好改善,低位滯漲品種或利率敏感性資產得到修復,比如美股小盤、地產、生科,以及中概、恒生科技等。
但這一層面只是估值修復的邏輯,較難決定資產價格的趨勢性走向,特別是當前降息空間也不宜太樂觀,最終仍要回歸基本面的判斷。而對 A 股分母端的直接影響相對有限,更多可能來自間接的影響:美聯儲降息 →人民幣匯率壓力緩解 →貨幣政策空間打開,存在進一步寬鬆的預期。
比如 23 年 11 月-24 年 1 月,美債利率持續下行了超過 100 個 bp,這有助於全球權益資產的風險偏好提升;但與此同時,A 股資產的盈利預期持續走弱的盈利(PMI 在 50 下方且進一步走低),較弱的基本面成為 A 股資產定價的核心因素,市場表現依舊很難有起色。
另一個是交易分子端。從過往降息前後的資產價格表現來看,順序上可能要先交易宏觀不確定性(軟着陸或硬着陸),然後才是交易再次復甦(地產、消費需求得到提振)。經濟數據韌性較好的話,也不排除直接交易再復甦。
對 A 股而言,核心看外需復甦的彈性,傳導的鏈條來自:
(1)全球降息週期開啓 →北美地產週期加快復甦 →北美耐用品需求回暖 →中國新出口訂單回暖
(2)全球降息週期開啓 →全球製造業 PMI 回升 →全球定價資源品(如銅)需求回暖 →資源品盈利上行
(五)美債利率如何影響 A 股景氣成長板塊的走勢?
美債利率對 A股資產而言,可 “錦上添花”,較難 “雪中送炭”。
以新能源產業為例:①20-21 年新能源盈利上行、美債利率上行,基本面定價,美債利率不敏感;②22 年-23 年前三季度,新能源盈利下行、美債利率上行,行情呈現盈利估值雙殺的情形;③23 年四季度-24 年,新能源盈利下行、美債利率上行,依舊是基本面定價,美債利率不敏感。期間有一段 “錦上添花” 階段是在 21 年 Q2-Q3,新能源盈利上行遇上美債利率階段回落。
綜上,下半年在美聯儲降息過程中能夠 “錦上添花” 的品種,推薦關注估值相對底部、且基本面有邊際變化的板塊,包括但不限於:半導體、創新藥、軍工等。
本章如無特別説明,數據來源均為 wind 數據。
風險提示
地緣政治衝突超預期、聯儲寬鬆不及預期、國內經濟增長不及預期(地產消費信心難恢復等)等。
劉晨明:SAC 執證號:S0260524020001 鄭 愷:SAC 執證號:S0260515090004 李如娟:SAC 執證號:S026052403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