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th a market value soaring by over 240 billion in just 11 days, is Tesla's prosperity due to the "AI bubble"?

特斯拉股價連續 11 天上漲,市值暴漲超過 2400 億美元。此反轉行情主要得益於特斯拉的 Q1 業績和 Q2 銷量超出市場預期,以及人工智能業務被低估的因素。不過,一些投資人對特斯拉的前景持謹慎態度,認為其基本面不足以支撐股價上漲。特斯拉也面臨着銷量瓶頸,押注入門級經濟車型。特斯拉一季度營收利潤下滑,淨利潤大幅下降 55%。特斯拉的股價走勢被一些人認為是一隻 “模因股”。總之,特斯拉的股價表現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近日,股價一路 “高歌猛進” 的特斯拉 (TSLA.US) 已經跑出 11 連漲的驚人戰績,一雪差點被踢出 “美股七巨頭” 的前恥:當地時間 7 月 10 日,特斯拉收於 263.26 美元,已是連續第 11 個交易日上漲,市值累計大漲 2423 億美元 (約合人民幣 1.77 萬億元)。
就在今年 2 月,由於利空消息頻出,特斯拉市值一度蒸發超 2100 億美元,成為 “美股七巨頭” 中唯一股價在過去 12 個月中下跌的股票,以至於華爾街熱議特斯拉是否還能維持其在二級市場的地位。
然而,就在不到 3 個月時間裏,特斯拉已從 138.8 美元的低點反彈了近 90%,距離其一年前的高點 299 美元也已經不遠。之所以走出如此反彈漲幅,市場大多認為是因其 Q1 業績與 Q2 銷量超出市場預期、且 AI 業務可能被低估的緣故。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對特斯拉的前景抱有樂觀期望。如有着 “老債王” 之稱的著名投資人比爾·格羅斯 (Bill Gross) 就認為,特斯拉如今的股價走勢就像一隻 “模因股”,基本面並不足以支撐其漲勢。
面臨銷量瓶頸,特斯拉押注入門級經濟車型
從此前財報來看,一季度特斯拉營收利潤雙雙下滑,儘管營收超出華爾街分析師此前預期,但調整後每股攤薄收益則未能達到分析師預期。
據披露,2024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總營收為 213.01 億美元,同比下降 9%,創下自 2012 年以來的最大降幅;淨利潤為 11.44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淨利潤 25.39 億美元相比大幅下降;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 11.29 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 55%。
按照業務部門劃分,Q1 來自於汽車相關業務的總營收為 173.78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 199.63 億美元相比下降 13%,與上一季度的 215.63 億美元相比也有所下降;Q1 來自於發電和儲能業務的營收為 16.35 億美元,同比增長 78%;服務及其他業務的營收為 22.88 億美元,同比增長 25%。
一季度業績喜憂參半,特斯拉近期的上漲動力或主要來自於二季度的超預期交付數據。
據智通財經 APP 瞭解,特斯拉於 2024 年第二季度達成 44.4 萬輛的總交付量,較去年同期下降 4.8%,這是特斯拉首次連續兩個季度出現銷量同比下滑;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一共交付了 83.08 萬輛汽車,銷量同比減少 6.6%,但仍舊超出華爾街的悲觀預期。
目前,特斯拉旗下車型包括 Model 3/Y、Model S、Model X、Cybertruck 和 Tesla Semi 等。作為公司的銷售主力,Model 3/Y 系列於本季度生產了 38.66 萬輛、交付了 42.24 萬輛,產銷雙雙超出預期。
儘管特斯拉並未公佈其他細分車型的銷量數據,但根據媒體估計,Model S/X 的銷量大致介於 12000 至 13000 輛之間,相比去年同期下滑約 31% 至 37%;曾被寄予厚望的 Cybertruck 二季度交付量約為 8000 至 9000 輛。
在發佈四年後,全電動皮卡 Cybertruck 的量產依然一波三折,今年已屢次因各種製造工藝難題而暫停交付、延期或召回。據公司最近向一些 Cybertruck 預訂者發送的信息,非基礎系列的 Cybertruck 交付日期或將等到明年。
與傳統汽車製造商相比,特斯拉的產品佈局並不算十分豐富,如今正面臨產品型號老化、新產品 “青黃不接” 的難關。為吸引消費者,特斯拉正計劃推出更便宜的下一代電動汽車。
此前,特斯拉曾透露將推出定價約 2.5 萬美元的緊湊型純電車型「Model 2」,定位為面向大眾市場的入門級純電動車型,或將成為特斯拉產品線中最實惠的車型。於近期財報會議上,馬斯克亦表示,這款實惠新車計劃在 2025 年初或今年年底開始生產,早於此前預期,且這款新車將在公司現有生產線上進行生產,無需額外投資建設新生產線,這將有助於公司充分利用現有產能並實現快速的產量增長。
卷價格 + 消費者不買賬,特斯拉汽車主業增長遇冷
無論是近年來不斷的降價舉措,還是推出主打經濟實惠的 Model 2, 似乎都表明昔日專注於高端市場的特斯拉如今也難逃新能源汽車的加速 “內卷”。今年以來,隨着特斯拉率先降價,理想、五菱、長安汽車、北京現代等一眾車企亦紛紛跟進,欲以低價換取市場份額。
展望下半年,碳酸鋰價格持續處於低谷,為車企提供了進一步下調價格的空間;而下半年經濟增長仍面臨放緩風險,消費信心預計繼續低迷,車企降價競爭態勢難以在短期內改變。
據聽潮 TI 統計,當前大多數國內主流新能源汽車品牌距離完成全年銷量目標還有不小距離,下半年車企仍面臨不小的銷售壓力。
據智通財經 APP 瞭解,除了在中國市場面臨眾多新興新能源車企的 “圍追堵截” 之外,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處境也並不樂觀。
根據知名汽車數據公司 Cox Automotive 在《凱利藍皮書》中指出,儘管 Q2 美國電動汽車銷售創下歷史新高,但特斯拉美國銷量下降 6.3%,市場佔有率首次跌破 50%,達到 49.7%;相比之下,梅賽德斯奔馳、通用汽車、福特、現代和起亞等公司在第二季度的美國市場銷售累計同比增長了 11.3%。
在美國財政部的新電池採購規則於 2024 年 1 月 1 日生效後,包括特斯拉 Model Y、Cybertruck 全輪驅動版本等在內的許多電動汽車失去了最高 7500 美元的税收抵免資格,新規生效後符合美國電動汽車税收抵免條件的電動汽車車型數量從 43 款下降到 19 款。
補貼退坡之際,美國汽車協會 (AAA) 近期的一項調查也顯示,絕大多數美國消費者 (63%) 表示他們 “不太可能或極不可能” 購買電動汽車,僅有 18%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 “非常可能” 或 “可能” 購買電動汽車,成本、續航里程焦慮和缺乏充電基礎設施成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關鍵因素。
與此同時,美國消費者對混合動力汽車的興趣正在上升,如今年一季度豐田公司在美的 RAV4 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飆升 195%,Prius 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上漲 105%,凱美瑞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上漲 143%;福特汽車公司 Q1 的混合動力汽車總銷量也增長 42% 至 38,421 輛,是該公司自銷售混動車型以來的最高紀錄。
AI 業務成為市場新焦點?
在汽車業務面臨不利處境的同時,越來越多投資者已將目光轉向了特斯拉的 AI、自動駕駛與儲能業務。
4 月,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宣佈了無人駕駛出租車 (Robotaxi) 的發佈計劃,並確認 Robotaxi 將於今年 8 月發佈。馬斯克還進一步指出,今年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 (算力訓練、大規模數據管道及視頻存儲) 的累計投入將超過 100 億美元。
素有 “女版巴菲特” 美稱的凱茜•伍德 (Cathie Wood) 是特斯拉的堅定支持者之一,她近期表示,自動駕駛出租車網絡的機遇和圍繞它的整個生態系統將在未來 5 到 10 年內產生 8 萬億到 10 萬億美元的收入,而其中一半將有望歸特斯拉所有。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還將在紐約州布法羅超級工廠投資 5 億美元打造 Dojo 超級計算機,以改進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系統。此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該系統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為特斯拉的市值增加 5000 億美元。
據智通財經 APP 瞭解,截至今年一季度,能源生產和存儲仍然是特斯拉利潤率最高的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7%,毛利潤同比增長 140%,儲能部署量達到破紀錄的 4.1 GWh。公司方面稱,將繼續把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拉特羅普的 40 GWh 超級工廠推向滿負荷生產,且上海儲能超級工廠計劃於 2024 年 5 月開工,並於 2025 年第一季度完成量產。
綜合來看,在特斯拉的 “車、儲、AI” 佈局中,汽車業務儘管上半年表現略超預期,但中長期仍呈現增長承壓的態勢;儲能業務正處於快速發展期,未來也需要與國內眾多先發企業一同競爭。相比之下,在資本市場熱烈追捧 AI 概念之際,自動駕駛與 AI 業務或許才是本次特斯拉股價驚人上漲的 “幕後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