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Hyper | Apple and Google: Joining forces to conquer AI smartphones

華爾街見聞
2024.07.07 07:2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AI 技術重構 iOS 和 Android 系統,威力結果即將揭曉。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AI 的技術吸引力勢不可擋。

即將於 9 月(初定)發佈的蘋果 iPhone 16 系列,鑑於硬件部分相對安卓陣營相對落後的現實,以 AI 為底層技術的軟件系統升級,成為本代蘋果手機最大看點;同時,iOS 宿敵 Android 系統開發公司谷歌發佈近在眼前(8 月 13 日)的 Pixel 9 系列,也有部分 AI 功能曝光。

在 “傳統智能手機” 時代,開發了 iOS 最大對手的 Android 系統的谷歌公司,幾乎沒有存在感,很少有人會注意到谷歌也有智能手機。在 AI 時代,谷歌或許有機會改變這種令人尷尬的市場認知。

市場差不多有個共識,那就是 iPhone 16 系列將是蘋果首款 AI 手機。不要小看這一點。畢竟,三星 Galaxy S24 同樣在硬件方面提升有限,但三星 S24 藉助 “AI 手機” 標籤,銷量暴漲。

iPhone 16 系列:最大看點是 AI

儘管在 WWDC 2024 上,蘋果給出的 Apple Intelligent 戰略並無新奇之處,其將 AI 技術用於重構包括 iOS 18 系統在內的多端操作系統思想,實際上覆刻了中國榮耀 “AI 四層架構” 技術框架中的第一層 “AI 使能跨系統融合” 與第二層 “AI 重構操作系統”。

但由於蘋果在消費電子的品牌、技術創新和產品定義號召力,全球業界,無出其右,故而被蘋果 “看上” 的技術路線,最終的市場接受度,也同樣無與倫比。

這可從蘋果在 WWDC 2024 剛剛發佈其 “AI 戰略” 當天(6 月 10 日)股價下跌 1.91%(總市值 29605 億美元),但從次日(6 月 11 日)開始至 7 月 5 日,其股價持續累計拉昇了 16.89%(總市值 34707 億美元,僅次於微軟的 34750 億美元,位於全球市值第二科技公司)可以看出。

那麼,iPhone 16 系列,會有哪些 AI 功能?先簡單説説蘋果本代 “臉面” 那非常有限的硬件升級。

除了華爾街見聞之前的獨家消息——蘋果 iPhone 16 系列電池外殼從鋁合金全部換成小鋼殼之外(但電池容量保持不變,仍僅約 4600mAh/40W),本代蘋果旗艦也升級了影像系統——升級 4800 萬像素超廣角鏡,另外將 3 倍直立式長焦鏡頭升級成 5 倍潛望長焦鏡;屏幕用了三星全新 M14 面板,局部峯值亮度提升到 2000nit;起步內存也全線標配 8GB。

這種硬件升級,幅度之小,完全能被國內一眾捲到極致的安卓同行 “吊打”。所以,AI 就成了 iPhone 16 的市場焦點所在。

蘋果對本代旗艦的內存標配,全線提升至 8GB,也是從 AI 考慮的結果。因為 Apple Intelligent 對設備的內存需要為 8GB 起步。

iPhone 16 標準版和 Pro 版,配備的 A18 芯片和 Pro Max 版搭載的 A18 Pro 芯片,都是台積電 3nm 製程工藝,區別僅在於 AI 算力和光線追蹤性能等高階技術特性的差異。就 C 端體驗端來説,這些差異並無可明確感知的區別。所以,定價就很 “困難”:硬件提升有限,軟件應用感知不明顯。

只是,從 WWDC 2024 的蘋果 AI“創新” 看,像 iOS 支持語音轉寫後生成要點摘要、Siri 免費調用 ChatGPT(關聯 GPT-4o)、更自然地回答問題、讀懂模糊表達、理解多輪對話、AI 修圖、AI 視頻和圖片創作等,完全算不上驚豔。

據蘋果機器學習和 AI 戰略高級副總裁 John Giannandrea、蘋果公司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 透露,蘋果在 iPhone 上運行的大語言模型約為 3B,這與國內同行動輒 7B 起步的端側大模型相比,差距顯而易見。

當然,iPhone 16 系列的 AI 功能到底有哪些,會不會有 “驚豔” 表現,現在還很難説。

谷歌也在推動 AI 手機技術

再看看谷歌,馬上要發佈的 Pixel 9 系列,包含的 AI 應用,並非由 Android 系統自帶,而是來自 Google AI(對應 Apple Intellignt?)。

據爆料消息,Pixel 9 系列的 AI 功能,主要包括 Add Me、Screenshots 和 Studio 三類,分別對應 AI 修圖、AI 截屏信息搜索和 AI 創作工作室。就核心功能來看,谷歌認為端側 AI 的作用應當圍繞 C 端用户的日常場景應用,可能並非與國內廠商宣稱的那樣將主要技術力量集中在 “生產力工具” 層面。

其中,Screenshots 的 AI 應用,實際上也結合了谷歌的起家功能——搜索。Screenshots 的搜索,據爆料信息看,主要是對歷史截圖相關信息的搜索,便於用户根據模糊記憶,在端側的數千(萬)張截圖中,快速找到目標圖片。

另外,谷歌與蘋果和中國榮耀一樣,也在推動 AI 技術與 Android 系統的融合,榮耀稱之為 “以 AI 技術重構底層操作系統”。如果谷歌將 AI 技術內置於 Android 系統,那麼 Pixel 9 系列與之前的谷歌存量智能手機,在 AI 應用層面的區別是什麼?

業界推測,這可能是,若用 Pixel 9 系列手機,能在端側(本地化)用 AI 功能,而存量的谷歌手機因為芯片性能和內存容量限制,只能在雲側調用 AI,速度或許較慢,斷網後 AI 應用也無法調取。

若端側 AI 應用足夠有吸引力,能高頻滿足用户場景剛需,那麼換機潮可能就會出現。

谷歌在這一點上,與榮耀在今年 1 月推出的平台級 AI 功能——任意門的側重點很像:兩者都將技術研發重點放在用户日常應用方面,而非 “辦公生產力工具”。

比如,谷歌的 Pixel 8 系列的部分 AI 應用:快速信息篩查功能,用户動動嘴就能調用 Gemini,查詢 Google 相關應用中的信息,進而直接調用相應的 APP 服務。

故而,iOS 和 Android 系統的開發公司——蘋果和谷歌,都寄望的 AI 手機之新技術應用大考,已近在眼前;而其各自的 AI 手機,究竟能否為因新技術創新匱乏而進入日益萎縮的存量市場注入換機新動能,也很快會有答案。

從這個角度上看,蘋果和谷歌,正在攜手共啓智能手機進入 AI 時代後,新的技術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