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ibaba Cloud's Zhou Jingren: Alibaba Cloud insists on embracing open source


當 AI 大廠開始面向應用落地,進入到行業用户爭奪大戰之時,路線之爭也伴隨而來。
在 7 月 5 日世界人工大會分論壇上,阿里雲 CTO 周靖人重申了阿里雲擁抱開源開放的堅定立場。“兩年前,我們在 WAIC 上發佈通義大模型系列,當時就公佈通義核心模型將開源開放。到今天,通義千問已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尺寸、全模態開源。”
在周靖人看來,大模型的訓練和迭代成本極高,絕大部分的 AI 開發者和中小企業都無法負擔,親自下場自研並不划算。
去年 8 月,通義率先加入開源行列,陸續推出了數十款模型,包括語言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混合專家模型、代碼大模型等,並開始 “屠榜”。
阿里雲開源對用户的誘惑力,來自不斷強化的大模型能力。
阿里雲方面表示,近一年來,通義模型系列基礎模型性能不斷提升。在 OpenCompass 的測評中,通義千問 Max 得分追平 GPT-4 Turbo,是首個取得如此成績的國產大模型。而新推出的開源模型 Qwen2-72B,能力僅次於 OpenAI 最新發布的 GPT-4o。
周靖人透露,“阿里雲主動開源性能達到 GPT4 級、超越眾多閉源模型的大模型版本,真正拉平了開源、閉源模型之間的差距,加速了大模型的應用落地進程”。
顯然,阿里雲是想與百度、OpenAI 等閉源玩家 “硬鋼” 到底。
不止於開源,阿里雲放出大招,在今年 5 月將自家阿里雲 “百鍊” 升級到 2.0。開發者可以直接調用通義、Llama、ChatGLM 系列以及三方模型的 API,像搭樂高一樣,幾十分鐘就可以搭建自己的 AI 應用。
開發者們也用腳投票,此次周靖人透露,“近 2 個月,通義千問開源模型下載量增長 2 倍,突破 2000 萬次,阿里雲百鍊服務客户數從 9 萬增長至 23 萬,漲幅超 150%”。
重押開源、着力 AI 生態的阿里雲是為了向自家公共雲服務導流,而一直想在 AI 時代將充當基礎設施供應商的阿里雲,正面對着來着對手的快速進攻。
不過,好在隨着 AI 的滲透,公共雲在中國市場,還有未充分挖掘的空間。阿里雲內部測算,接下來的公共雲市場上,每年至少有 100 億元規模的增量空間。企業在雲上的消費量會隨着業務發展、用雲加深不斷變大,這是個滾雪球的過程。
因此為了最大程度降低模型使用門檻、加速 AI 應用爆發,5 月 21 日,通義千問系列模型大幅降價,GPT-4 級主力模型直降 97%。
周靖人介紹,降價後大批客户在阿里雲上直接調用大模型。近 2 個月,百鍊服務企業客户數從 9 萬增長至 23 萬,增長超 150%。
作為阿里集團的第二增長曲線,阿里雲正用開源開放戰略換取新的商業增長。
周靖人強調,阿里雲會將堅持擁抱開源開放,打造一朵 “AI 時代最開放的雲”。阿里雲將攜手業界夥伴,持續通過開放的算力平台、開源的自研模型、優質的模型服務,幫助中國企業和開發者抓住大模型時代的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