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IC Securities Co., Ltd.: The plight of the US banking industry persists, with region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nks facing another wave of turmoil

中信證券發佈研究報告指出,美國銀行業仍面臨困境,區域中小銀行也再次遭遇波折。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金融監管改革中信證券認為減少了銀行業風險。然而,如果銀行業風險爆發,美股市場可能會面臨類似硅谷銀行破產時的市場表現,尤其是週期性行業板塊。目前,美國銀行業仍未解除危機,證券投資未實現虧損和商業地產風險仍是主要問題。此外,區域銀行也面臨投資者悲觀預期。總之,當前美國銀行業的困境依舊存在。
智通財經 APP 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鑑於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金融監管架構與環境的持續深化改革,以及 2023 年以來美國監管機構對銀行業風險的及時關注,此次銀行業危機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仍然較低。該行預計,若美國銀行業風險爆發,未來美股市場的走勢或將類似於 2023 年硅谷銀行破產時的市場表現,主要受投資者情緒波動的影響;在此情境下,美股的週期性行業板塊仍將會面臨較大的市場回調壓力。
中信證券點評如下:
美國銀行業陰雲未散,區域銀行再遇波折。
自 2023 年以來,美國銀行業便一直飽受動盪之困擾,年內相繼有五家銀行走向破產,其中包括硅谷銀行、第一共和銀行和簽名銀行。然而,即便跨入 2024 年,美國銀行業的風波仍未平息。2024 年初,紐約社區銀行 (NYCB) 公佈的財務數據觸發了市場的深度憂慮,其股價急劇下滑,進一步加劇了銀行業的緊張局勢。而美國區域銀行的處境更為堪憂,追蹤區域銀行的 ETF(KRE) 以及標普 1500 區域銀行指數的跌幅顯著超過了整體銀行業指數,這反映出投資者的悲觀預期已從整個美國銀行業向區域銀行集中。
美國銀行業危機尚未解除,而證券投資未實現虧損與商業地產風險已成為主要癥結。
自 2022 年 3 月美聯儲啓動加息週期以來,利率的持續攀升顯著提升了企業與個人的借貸成本,對美國商業銀行體系產生了較大影響。截至今年一季度,美國銀行業證券投資未實現虧損依然維持在 5156 億美元的高位。同時,標普 1500 銀行指數中,接近半數的銀行證券投資佔總資產比例較高,高比例投資類證券所帶來的潛在風險敞口仍需警惕。另一方面,掣肘於美國較高的辦公樓空置率,美國商業地產市場持續低迷。而未來兩年內,將有高達 1.2 萬億美元的 CRE 貸款到期,高利率環境下的再融資風險不容忽視。美國中小商業銀行因大量持有 CRE 貸款而面臨更高風險。據我們的敏感性分析,若美國商業銀行持有的 CRE 貸款發生 10% 的違約,美國大型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損失率相對較低,但中小商業銀行的損失率可能高達 24.2%。因此對於 CRE 貸款風險敞口較大,持有浮虧金額較高的中小型銀行來説,商業地產市場的風險爆發以及未實現虧損對投資者信心的衝擊都可能導致其面臨嚴峻的資本損失和運營挑戰。
山雨欲來:美國中小銀行承壓,美股市場如何演繹?
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 (NBER) 的悲觀預期下,受 CRE 不良貸款影響,美國可能面臨多達 385 家區域性銀行的潛在破產風險,同時有超過 1700 家銀行亦在風險閾值之內。回溯歷史,若此悲觀情形爆發,美國銀行業風險進程或與儲貸危機類似。然而,考慮到自上次儲貸危機以來已有逾三十年之久,若 NBER 的悲觀預期得以驗證,美國銀行業風險爆發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或可比擬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彼時核心消費和醫療保健等防禦性行業有望進一步凸顯其市場價值,而週期性行業可能會遭受較大的市場壓力。但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經歷了系統性的改革,增強了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因此,當前中小銀行的壓力情境觸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風險仍然較低。在 NBER 的基準預期下,若部分中小銀行確實面臨破產風險,我們預計美股市場的演繹或與 2023 年硅谷銀行 (SVB) 破產事件類似,市場走勢主要受到投資者情緒驅動;在此情境下,週期性行業的市場表現可能將持續受壓,而防禦性行業的市場表現或相對穩健。
風險因素:
1) 美聯儲降息及全球流動性轉向時點超預期;2) 全球地緣衝突進一步升級;3) 美國銀行業業績不及預期;4) 美國商業地產風險超預期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