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panese stocks regain momentum, with the Nikkei 225 surpassing 40,000 points, setting record highs for both foreign investors and retail investors

日本相關 ETF 也出現大量資金流入,但由於日元暴跌,一些沒有對沖匯率風險的 ETF 跑輸了大盤。
時隔三個月,日本股市終於重拾漲勢,日經 225 指數在週二再度突破 40000 點大關,東證指數也在上週邁向三十四年高點。
週三,日股繼續反彈。日經 225 指數收盤上漲 1.3%,東證指數收漲 0.5%。而過去 5 個交易日,兩大股指分別累計上漲 3.3% 和 2.8%。

日股反彈的背後,是外資、散户持股雙雙創下歷史紀錄。一方面,由於通縮結束的積極前景、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公司治理的改善,海外資金大量湧入日本;另一方面,日股前期上漲大幅提振公眾的信心,上市公司股票分割也降低了散户入市的門檻。
日本相關 ETF 也出現大量資金流入,上週集體大漲,但由於日元暴跌,一些沒有對沖匯率風險的 ETF 跑輸了大盤。
日股外資、散户持股雙雙創紀錄
東京證券交易所週二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2023 財年在日本四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個人股東數量較上年增加 462 萬,達到創紀錄的 7445 萬。
散户數量的增加,不僅僅是因為股價上漲刺激,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等公司實施股票分割導致每股價格下降,這使得個人更容易購買股票。
調查還顯示,約 247 萬個人成為了實施股票分割公司的新股東,其中包括在 NTT(進行了 25:1 的股票分割)新增的 106 萬名股東,東京迪士尼度假區運營商東方樂園和貿易公司三菱商事各新增約 11 萬名個人股東。
此外,今年 1 月開始實施的新版日本個人儲蓄賬户(NISA)免税計劃也推動了個人投資者數量的增加。該計劃面向小額投資者。
國內散户數量飆升的同時,外資持有的日本股票比例去年攀升至歷史新高。
日本交易所集團週二公佈的數據顯示,在截至 3 月底的財年裏,外資持有的股票總價值佔比達到 31.8%,這是自 1970 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1970 年時,這一比例僅為 4.9%。個人投資者佔比為 16.9%,而金融機構佔比為 28.9%。
另外,上一財年,外資的購買額增加到 320 萬億日元(2 萬億美元),比一年前增長超過 40%。他們時隔三年首次成為淨買入方,累計淨買入 7.7 萬億日元。
同樣是日股 ETF,回報差距為啥這麼大?
與大盤上漲相呼應的是,以日本為重點的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也出現了大量資金流入,上週集體上漲逾 2%。
其中, iShares MSCI 日本歐元對沖 UCITS ETF (IJPE) 上週累計上漲 3.44%,而 Amundi MSCI 日本 ESG 氣候淨零排放目標 CTB UCITS ETF (CJ1P) 上漲 2.42%。兩隻 ETF 均受益於市場上漲以及波動性降低和通脹企穩帶來的積極前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相關 ETF 雖然都明顯上漲,但業績差距巨大。
以貝萊德 iShares 旗下的 EWJ 和 HEWJ 為例。過去一年,日股漲幅在 20% 左右,同期 EWJ 回報為約 10%,HEWJ 回報為約 30%。
有人分析認為,匯率對沖是 ETF 業績分化的主要原因。EWJ 追蹤 MSCI 日本指數,持倉主要是日本公司股票,HEWJ 則是 EWJ 的匯率對沖版本,其持倉超過 90% 是 EWJ,同時持有美元現金、日元兑美元遠期合約以及美元貨幣基金。
由於美元利率高企,日元加息步伐緩慢,美日利差巨大。過去一年,日元兑美元大跌了逾 12%,上週更是跌破 160 關口,創 1986 年 12 月以來新低。截止發稿,日元兑美元匯率在 161.79 的更低位置交易。

因此,如果 ETF 不做匯率對沖,日元暴跌會大幅抵消日股上漲帶來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