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gan Stanley: In the next round of AI investments, Tesla is the key "ace in the hole"

華爾街見聞
2024.06.27 02:5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AI 化身 “吞電巨獸”,大摩認為特斯拉手握 “關鍵底牌”——能源業務,能讓其在 AI 下一輪投資中脱穎而出。大摩將特斯拉目標價上調至 310 美元,予以 “增持” 評級,意味着還有約 58% 的上漲空間。

AI 大戰的角逐中,電車巨頭特斯拉的光環遠不及英偉達、微軟等。但大摩卻認為特斯拉手握一張 “關鍵底牌”,能讓其成為下一輪 AI 投資中的關鍵 “勝負手”。這張 “底牌” 並不是特斯拉的 AI 或機器人業務而是其太陽能與儲能業務。

當地時間 6 月 25 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Adam Jonas 發表研報《特斯拉儲能:GenAI 能否引爆這項 1300 億美元的生意?》。在 Adam Jonas 看來,目前 AI 數據中心正在美國各地建設,這些數據中心將化身 “吞電巨獸”,給美國電網帶來巨大負荷。

Jonas 説道:“我們最近發佈了一項分析報告顯示,到 2030 年,美國數據中心的用電量可能相當於 1.5 億輛電動汽車的用電量。換句話説,從 2023 年到 2027 年,美國數據中心電力的預計增長相當於在美國道路上增加 5900 萬輛電動汽車,即在役車輛總數增加 21%。”

而 Jonas 堅定看好特斯拉的能源業務,並認為 AI 熱潮帶來的電力需求將讓特斯拉成為美國能源市場上的關鍵參與者。

摩根士丹利預測特斯拉能源業務到 2030 年有望增加 39.5 億美元的税後淨營業利潤,即每股收益超過 1 美元。摩根士丹利對特斯拉能源業務的估值為 1300 億美元。

同時,摩根士丹利將特斯拉目標價上調至 310 美元,予以 “增持” 評級。當前特斯拉股價約 196 美元,這意味着還有約 58% 的上漲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特斯拉的儲能業務主要包括 Powerwall 和 Megapack 兩類產品。Powerwall 是一款家用儲能設備,能夠儲存太陽能板產生的電力,用於夜間或停電時供電。Megapack 則是一款商用儲能設備,適用於大型商業和工業客户,如數據中心、醫院和學校等。

在摩根士丹利的研報中,Jonas 解釋了特斯拉能源公司將在升級美國國家電網以實現人工智能迭代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並給出相關估值與預測。以下是研報中的部分要點:

一、特斯拉能源公司的估值與預測

  • 特斯拉能源公司的估值 1300 億美元,相當於每股 36 美元。
  • 特斯拉能源公司 2024 財年的收入預計將超過 70 億美元,預計到明年利潤率將超過特斯拉汽車業務。
  • 預計到 2026 年,特斯拉能源公司的每股收益將達到 0.5 美元,到 2030 年將超過 1 美元。

二、AI 的能源需求

  • AI 加速發展預計將刺激能源需求大幅增加,到 2030 年 AI 電力需求相當於 1.5 億輛電動汽車的用電量。
  • AI 數據中心的電力使用量預計將大幅增加。

三、特斯拉能源的產品

  • Powerwall:家用 13.5kWh 鋰離子電池組,可儲存太陽能或電網能源,並在停電時提供電力。
  • 太陽能電池板和太陽能屋頂:為住宅客户提供太陽能解決方案,太陽能屋頂將太陽能瓦片直接集成到屋頂結構中。
  • Megapack:用於商業和公用事業的大型電池存儲解決方案,其設計便於安裝且具有高能量密度。

四、特斯拉能源的戰略優勢

  • 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日益增長,特斯拉在分佈式能源發電 (太陽能) 和存儲方面的能力將使其從中受益。
  • 儲能市場的創新和規模使特斯拉成為一股顛覆性力量,可以對抗現有的參與者。

五、特斯拉案例研究和全球部署

各種案例研究凸顯了特斯拉能源的成功部署,例如鐵路的應急備用系統、啤酒廠的能源節約以及大型可再生能源存儲項目。

特斯拉的全球拓展足跡涵蓋住宅、商業和公用事業領域的眾多設施。

六、未來展望與挑戰

  • 預計特斯拉儲能業務的增長速度將超過太陽能業務,到 2030 年將對特斯拉的整體盈利能力做出重大貢獻。
  • 特斯拉麪臨着來自其他儲能和太陽能公司的競爭,但由於其創新的產品和整合的商業模式,它處於有利地位。

七、監管和市場動態

  • 聯邦和州級的政策激勵措施(例如税收抵免和回扣)支持採用特斯拉的能源產品。

實際上,早在 2023 年 4 月 5 日,特斯拉發佈的《“秘密宏圖” 第三篇章》中就提到,實現可持續能源經濟需要達到這些目標:240TWh 儲能,30TW 可再生電力,10 萬億美元製造投資,佔 2022 年全球 GDP10% 的可持續能源投資,可再生能源設施僅需全球陸地面積的 0.21% 等。

針對摩根士丹利的研報,部分網友發出評論:“特斯拉在美國電網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很有趣。令人興奮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