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ding on the momentum of NVIDIA's surge of over 60%, PC PARTNER is being hyped up?

智通財經
2024.06.23 07:1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栢能集團的股價在英偉達市值最高上市公司的消息傳出後大漲超過 60%。栢能集團發佈了盈喜,預計在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的 6 個月內將獲得股東應占純利不少於約 1.50 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約 581.32%。然而,公司在 2023 年的年報中顯示,業務表現不佳,受到多個地緣政治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公司的收入和淨利潤持續下滑,至 2023 年已接近盈虧平衡線。

隨着英偉達成為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的消息傳出,一家英偉達概念股栢能集團 (01263) 也悄然走出驚人漲幅。6 月 14-20 日五個工作日期間,公司股價從 3.28 港元最高觸及 5.38 港元高點,漲幅達到 64%。

消息面上,近期栢能集團發佈盈喜,預期集團將於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止 6 個月取得股東應占純利不少於約 1.50 億港元,上年同期則取得股東應占純利約 2000 萬港元,主要因本年較早時候推出的新系列圖像顯示卡需求強勁等。

半年報業績盈利能力表現強勁,這與公司此前年報營收淨利雙降的趨勢可謂大相徑庭。

根據公開資料,栢能集團是知名顯卡生產廠商,其主要業務是設計、開發及製造圖像顯示卡,公司旗下的索泰品牌為英偉達全球核心 AIC 合作伙伴。

2023 年英偉達全年累漲近 240%,創下 2001 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更是收穫了收入同比增長 126%、淨利同比增長 581.32% 的好成績。然而,作為英偉達概念股,為何栢能集團的業績表現卻未能與英偉達形成共振,反而拉開顯著差距?

年報淨利下滑超 9 成,促銷清庫存拖累業績?

據智通財經 APP 瞭解,栢能集團於 2023 年錄得收入 91.67 億港元,同比減少 14.9%;股東應占溢利 6084.3 萬港元,同比減少 91.3%。而從更長時間線可以看出,自 2021 年以來,公司營收與淨利持續顯著縮水,至 2023 年已接近盈虧平衡線。

公司在 2023 年年報中指出,業務表現不佳,主要受到多個地緣政治及經濟因素影響,對消費者支出及企業投資造成打擊。其中,收入下滑主要受到圖像顯示卡及 EMS 業務銷售下降的影響,儘管其他個人電腦相關產品及零件分部的增長已部分抵消跌幅。

具體而言,圖像顯示適配器業務收入下降 19.2% 至 72.66 億港元,自有品牌圖像顯示適配器的銷售額下降 18% 至 56.61 億港元,ODM/OEM 圖像顯示適配器的銷售額也下降 23.3% 至 16.05 億港元;

EMS 業務的收入下降 10.8% 至 7.39 億港元,品牌業務的收入下降 17.5% 至 58.16 億港元,ODM/OEM 業務 (包括零件貿易) 下降 10.1% 至 33.52 億港元。年內,所有業務線均錄得下跌,惟部分跌幅被零件貿易之增幅抵銷。

從產品品類來看,圖像顯示適配器的銷售額下滑主要因年內對自有品牌圖像顯示適配器進行降價推廣,且對上一代及滯銷自有品牌產品打折促銷的緣故,而其他個人計算機相關產品銷售額的下滑主要因個人計算機需求疲弱所致。

報告期內,公司減少庫存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效,年末存貨價值下降 38% 至 11.36 億港元,存貨週轉天數由 2022 年同期的 66 天下降至 64 天。

與此同時,公司成本費用也有所降低,經營費用略微收窄 5.1%,主要因董事溢利分成及員工花紅支出減少;其中,銷售及分銷費用增長 13.7% 至 1.38 億港元。

AI 熱度不減,PC 硬件市場有望受益?

據智通財經 APP 瞭解,栢能集團早期是 ATI 公版顯卡以及藍寶石顯卡的代工廠,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顯卡生產工廠之一,為 NVIDIA、AMD、Intel 的原廠板卡 OEM,也為 HP、DELL、Lenovo 等全球主要 PC 品牌提供 OEM/ODM 服務。此外,集團的全資自有品牌索泰也是 NVIDIA 的全球核心 AIC,一線高端顯卡品牌。

前幾年,受益於區塊鏈、數字貨幣帶來的挖礦熱潮,栢能集團一度也收穫強勁增長,但隨着市場轉向 AI 與服務器的熱點,公司的二級市場估值也隨之回落。

2023 年,在桌面 PC 和顯卡市場依舊處於低谷的情況下,數據中心 GPU 卻持續高速增長,據 Hpcwire 援引半導體研究機構 TechInsights 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 年全球數據中心 GPU 總出貨量達到了 385 萬顆,相比 2022 年的 267 萬顆增長了 44.2%。

近日,在 2024 年 COMPUTEX 台北國際電腦展上,索泰亦緊隨 AI 潮流,推出了能加速計算和 AI 性能的 External GPU BOX 外置顯卡塢、能長時間持續進行 AI 工作流負載的 ZBOX mini PC、ZBOX Healthcare 系列醫用 AI 電腦等一系列硬件新品。

對此,東吳證券指出,2024 年將是 AI PC 時代元年,如高通、蘋果、AMD 等眾多產業巨頭都將集中發佈其圍繞 AI 概念的 PC 平台產品,考慮到 AI 工具在商業和生產力軟件的廣泛應用,AI PC 市場將在 2025 年和 2026 年有望實現快速增長。而在 AI PC 的發展促進換機需求增長的同時,也對 PC 硬件提出更高要求,PC 產業鏈有望迎來量價齊升的景氣週期。

而在業績有望受到 AI 浪潮提振的同時,栢能集團所面臨的國際貿易風險也不容忽視。自去年起,美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限制措施,儘管英偉達方面透露已針對中國客户開發出符合美國最新出口規則的 “改良版” 芯片,但英偉達中國市場整體銷量下滑已然是板上釘釘。

對此,栢能集團亦在財報中承認,美國政府的出口新規或將使得英偉達不能向本公司出售高端遊戲 GPU,或不能承接生產高端遊戲 GPU 的 OEM/ODM 訂單,將不利於公司競爭及導致銷售收入下跌。

棄港轉道新加坡上市,或為規避國際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際政治不確定性風險的威脅下,有市場傳言稱,英偉達正考慮轉向東南亞市場,並準備建立 “非中非美” 相對中立的供應鏈體系。2023 年年末,英偉達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至亞洲進行訪問,先後訪問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分別釋出多種國家級別的合作案。

黃仁勳在新加坡接受採訪時表示,將繼續向位於新加坡的中國客户供貨,並透露截至 2023 年 10 月的三個月內,對新加坡客户 (包括中國企業在內) 的銷售額達到英偉達總收入的 15% 左右。而談到未來投資計劃時,黃仁勳透露,英偉達正在考慮在新加坡進行重大投資。

近期,栢能集團發佈公告稱,因應業務策略及發展,現正考慮在符合新加坡交易所及聯交所的規定及/或條件之前提下,於適當時候尋求以介紹方式將其股份於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以及申請撤銷股份於聯交所的上市地位的可行性。

之所以棄港轉道新加坡上市,有猜測稱是因公司於港股市場的估值與流動性長期偏低,欲在新加坡市場尋求更多融資機會,也有猜測稱公司或將把產能轉移至新加坡,以規避國際政治風險對業績的影響。

智通財經 APP 瞭解到,據公司財報披露,2023 年亞太區收入約為 32.74 億港元,高於中國市場收入 21.27 億港元,為地區市場中佔比最高的板塊。

此外,2023 年公司位於亞太區的供應商數目為 370 家,高於中國的 150 家。

在 AI 帶動 PC 及硬件市場快速增長的趨勢下,栢能集團業績已展現出回暖的積極信號,同時公司若從港股主動退市,大股東將對市場現有股份進行回購,此番舉動亦會帶動股價上漲。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 AI 相關業務尚處初期,後續業績漲幅尚存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