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C's Zhou Junzhi: Fiscal Expenditur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央地財政支出是當前的主要關注點。隨着老齡化趨勢加深,地方支出結構逐步調整,民生支出佔比持續提升。中央將加大全國統籌力度,支持困難省份。央地關係中,地方支出佔據絕大比重,主要負責民生、基建、行政類支出,中央主要負責國防、外交支出。地方之間支出結構差異極大,欠發達地區基建和付息支出佔比較大,而發達地區科技支出領先。政府性基金是地方重要支出,主要由土地出讓相關支出、專項債支出構成。土地出讓支出中約 30% 投向基建,超過一半的支出為徵地拆遷補償。
摘要:
央地關係包含內容非常豐富,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即為財税。財税既包括政治關係,也涉及經濟關係,而所有的央地財税關係都可以從一個點切入——財政賬本。
央地財税關係包括三個層次:財權、事責和債務。探討央地財税關係,我們終究繞不開這三層關係。
作為央地財税關係系列的第一篇,我們首先重點探討央地支出關係。
結合財政賬本,我們從定量層面給出清晰刻畫——中國央地事責,即央地支出關係究竟有何規律?未來中國央地財事關係又將走向何方?
一、央地關係之一般預算支出:地方支出佔絕大比重。
一般預算支出刻畫的央地事責存在三個規律:
(一)一般預算支出中地方支出佔據絕對比重(佔比 86%),可見地方承擔絕對的支出責任。結構上民生、基建、行政類等支出均主要由地方承擔,中央主要負責國防、外交支出。
(二)財政總量支出波動,基本被地方財政牽引。原因在於過往基建支出發揮逆週期調控作用,故而基建支出的週期性波動牽引地方一般公共支出週期性波動。
(三)地方之間支出結構差異極大,欠發達地區基建和付息支出佔比較大,而發達地區科技支出領先。
二、央地關係之政府性基金支出:地方支出的重要支柱
政府性支出有三條規律值得把握。
(一)政府性基金是地方重要支出。政府性支出規模佔兩本賬(一般公共預算 + 政府性基金)總支出比重達到 30%。政府性支出主要由土地出讓相關支出、專項債支出構成。
(二)土地出讓支出中約 30% 投向基建,包括土地開發時的七通一平,以及其他城市建設。超過一半的支出為徵地拆遷補償,形成當地居民的地產與消費需求。
(三)土地出讓金支出規模主要集中在縣市級,省本級、市本級支出規模佔比較低。
三、央地關係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
(一)社會保險支出中,養老、醫療保險支出佔比超 95%,養老支出佔據絕對權重(七成),醫療支出佔比上升較快。
(二)社會保險支出的特點是非線性增長,與 GDP 並不同步。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單位 GDP 中負擔的社會保險支出不斷加重。
(三)社會保險支出結構矛盾,社保結餘能力與省際 GDP 規模相關性弱,與人口結構與流動趨勢相關性強,老齡化率高、人口淨流入的地區社保基金相對結餘少,支出壓力大。
四、央地財事關係未來預計有三個趨勢
一是土地出讓金支出佔比下降,最終財政支出中地方佔比收縮,縣級政府支出下降更為明顯。
房地產由投資品向消費品時代轉變,未來土地出讓金收支佔比下降,地方(尤其縣級)政府土地出讓金支出佔比下降尤為明顯。
二是地方政府逐步從建築投資職能,向民生保障職能切換。
隨着地方基本城市建設支出中樞下移,民生支出佔比將不斷抬升,尤其醫療健康支出和社會保障支出佔比,相比其他國家系統性偏低,是未來民生支出擴張的主要方向。
近年這一財政支出意圖已逐步體現,尤其補貼社保的支出擴張明顯。
三是央地財事關係重點從基建向社保轉移,地方社保壓力分化,中央統籌力度加大。
中央對社保統籌的力度將加大,2022 年我國建立全國統籌制度以來,全國統籌跨省轉移的養老基金規模不斷攀升,未來各地人口流動與人口結構分化趨勢也將進一步演繹,養老保險支出壓力進一步分化,中央將進一步加大全國統籌調劑基金跨省轉移力度。
正文:
央地關係之一般預算支出
(一)地方致力基建民生,中央聚焦於國防外交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賬本中,地方承擔絕對的支出責任。
2023 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量為 27.5 萬億元,其中地方支出佔比 86.1%,中央支出佔比 13.9%。
結構上民生、基建、行政類大量支出主要由地方承擔,中央主要負責國防、外交支出。
從 2022 年全國財政決算明細科目看,行政類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中,地方佔比 92.4%。
教育、社保、衞生健康幾項民生支出中,地方佔比分別為 96.1%、97.7%、99%。
節能環保、城鄉社區、農林水、交通運輸幾項基建支出中,地方佔比分別為 96.7%、100%、98.9%、94.7%。
外交、國防支出基本由中央承擔。

(二)地方支出大塊在基建,基建支出週期性擴張
財政總量支出的波動,基本由地方財政主導,且主要有由基建領域支出的週期性驅動。
地方財政支出結構看,基建類科目的支出增速波動較大,尤其交通運輸。個別年份交通運輸支出增速甚至可以翻倍,週期性極為明顯。主因地方基建常作為週期性政策,發揮逆週期調控功能。
民生類科目支出增速波幅相對有限,尤其社保和就業支出增速一直穩健。2016 年以來,其他民生科目支出的增速也走向平穩。


(三)欠發達地區基建付息多,發達地區科技支出大
基建支出方面,經濟發達省份基建佔比偏低。西北、西南、東北地區的省份(西藏、青海、寧夏、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甘肅、吉林、雲南)基建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普遍靠前,在 30%-40% 區間附近。東部發達省份(天津、廣東、福建、山東、浙江)基建支出佔比排名普遍靠後,在 20%-25% 區間附近。
付息支出方面,欠發達省份佔比領先。貴州、青海、遼寧、內蒙古、寧夏、吉林、雲南、廣西佔比最高,上海、北京、廣東、江蘇、安徽等靠後。
科技支出發達省份佔比高。北京、安徽、浙江、廣東等地在 5%-7% 區間。而多數欠發達地區不足 1%。
民生支出省份間差異也較大,但不直接與經濟發達程度相關。如遼寧、山東佔比都在 48% 左右,排名居前,青海、上海均在 37% 左右,排名靠後,浙江、江蘇、海南、甘肅均在 40% 左右,排名居中。


央地關係之政府性基金支出
(一)支出聚焦於地方基建、地產和消費
政府性基金支出主要由土地出讓相關支出、專項債支出組成,投向以基建、地產、消費為主。
從 2022 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決算的明細科目看,11.1 萬億的支出總量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安排的支出高達 6.3 萬億,佔比 57%;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主要是專項債)3.5 萬億,佔比 32%。
土地出讓金收入相關支出中,53% 用於徵地拆遷補償,這部分主要形成居民購房和消費支出;19% 用於土地開發支出,主要形成基建支出,包括相關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排水、通訊、照明、土地平整等支出;11% 用於城市基建支出,包括城市道路、橋涵、公共綠地、公共廁所、消防設施等支出。
專項債相關支出中,約六成投向基建領域,專項債 11 大投向領域多數為基建項目,分別為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城鄉冷鏈等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


(二)支出跟隨土地出讓金收入而波動
相對於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的波動性較大。
2010 年、2013 年、2017 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增長 97.8%、46.7%、40.3%,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相應高增 111%、39%、30.1%。
2012 年、2015 年、2022、2023 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下滑,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相應下滑。總體上受土地市場景氣度影響,支出波動較大。

(三)政府性支出主要落在縣市級政府
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佔兩本賬支出的三成,地方佔比則更高。
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佔兩本賬(一般公共預算 + 政府性基金)合計支出的比例在 30% 左右。2020 年最高時達到 32.5%,此後土地市場走弱,佔比逐步下降,但 2023 年仍有 27%。對於地方支出而言佔比則更高,2020 年最高時達 35.4%,2023 年仍有 29%。
政府性基金支出主要在縣市級,省本級、市本級支出有限。
以江蘇省為例,2022 年,江蘇省政府性基金支出 1.16 萬億,其中省本級僅 142 億,佔比 1.3%,市本級佔比 25% 左右,區、縣、市級佔比則在 70% 以上。

央地關係之社保支出
(一)養老支出為主,醫療支出上升較快
社會保險基金以養老、醫療支出為主(佔比超 95%),養老佔據絕對權重(七成),醫療上升較快。
2022 年,社會保險基金支出總計 9.1 萬億。其中,基本養老保險支出 6.3 萬億,佔比 69.5%,並以職工為主,居民端佔比較小;基本醫療保險支出 2.5 萬億,佔比 27.1%,職工和居民差距不大。養老和醫療合計佔據 96.6%。其餘為工傷、失業保險支出,佔比較小。
動態看,早年醫療保險不發達,社會保險基金中養老支出佔比獨大,在 2001 年時高達 85%,隨醫療保險發展,基本醫療保險支出佔比從 2001 年的 8.9% 上升至 2022 年的 27.1%。

(二)老齡化趨勢下社保支出非線性擴張
社會保險基金支出與 GDP 不同步,單位 GDP 負擔的社會保險支出不斷加重。
2001 年,我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為 2748 億元,佔同期 GDP 的比例為 2.5%,2023 年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達到 9.9 萬億元,佔同期 GDP 的比例已達到 7.9%。
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單位 GDP 中負擔的社會保險支出不斷加重。

(三)社保結餘能力與省際 GDP 規模相關性弱
各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壓力的驅動邏輯是人口結構與流動趨勢,而非經濟實力。
以各省 2022 年養老和醫療基金結餘與年支出的比例衡量社保支出壓力,相對結餘佔比低的省份除了有黑龍江、吉林等人均 GDP 相對較低省份,也有天津、湖北等人均 GDP 較高的省份。經濟實力不構成影響相對結餘佔比的主導因素。
將相對結餘與老齡化率比較,基本可觀測到老年人口占比越高,相對結餘越少,即社保支出壓力越大,如東北地區,以及天津、湖北、河北、山東等。
將相對結餘與人口流動情況比較,則可看到人口淨流出地區社保基金相對結餘少,支出壓力大。

央地財事關係的三個未來趨勢
(一)基建職能,地方(尤其縣級)政府佔比收縮
近七成基建投資由縣市級主導,且大多屬於城市基本建設支出。
根據中國投資統計年鑑,中央、省級、地市、縣市及以下基建投資佔比分別約 9%、9%、15%、67%。大量的基建支出都由縣市及以下地方完成。從縣市級基建投資的結構來看,約 47% 是公共設施,道路 19%,電、熱、氣、水 15%,合計 81% 的基建支出大多屬於基本城市建設。
房地產由投資品向消費品時代轉變,地方基本城市建設支出中樞將下移。
2021 年之後,中國城鎮居民套户比(城鎮居民擁有房屋總量除以城鎮居民總家庭户數)大於 1,意味着房地產供需格局由供不應求轉向供需基本平衡,標誌着四代人(1950-1980 年出生人口,十年一代,共計 4 代人)的商品住宅需求基本被滿足,未來每一個十年,房地產銷售和投資量均被當期年輕人的新增住房需求決定(只有一代人)。
顯然,房地產銷售、投資和縣市級基本城市建設支出將系統性下台階。尤其廣大三四線城市,套户比接近 2,城市建設支出佔比將持續下移。而中央主導的國家重大工程支出在基建總支出的佔比將持續提升。


(二)地方支出,基建逐步壓降,民生支出佔比持續提升
隨着地方基本城市建設支出中樞下移,民生支出佔比將不斷抬升。
參考不同國家財政支出結構,我國經濟事務類支出 23% 的佔比顯著偏高,未來地方基本城市建設支出佔比將不斷縮小。民生領域中,我國僅教育支出不落下風,11% 的佔比僅次於英美,高於加拿大和德法。
8% 的醫療健康支出和 27% 的社會保障支出佔比,相比其他國家系統性偏低,是未來民生支出擴張的主要方向。

賬本一往往更敏鋭反應財政支出意圖。事實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賬本一支出中的民生支出佔比持續攀升,尤其補貼社保的支出擴張明顯。付息支出佔比也呈現上行趨勢。行政類、基建支出佔比下降。
民生類支出佔比從 2007 年的 29.2% 上升至 2023 年的 37.7%,提高 8.5 個百分點,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中財政補貼社會保險基金支出的佔比就從 2007 年的 2.2% 上升至 2023 年的 9.1%,提高 6.8 個百分點,貢獻了民生支出上升的主要部分。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佔比從 2007 年的 17.1% 下降至 2022 年的 8%,政府持續推進 “過緊日子”;而基建類支出佔比在 2015 年前呈上升趨勢,最高達到 28.7%,之後逐步降至 2023 年的 22.7%。
付息支出的佔比從 2016 年的 2.7% 上升至 2023 年的 4.3%。

(三)社保統籌,地方社保壓力分化,中央統籌力度加大
隨老齡化程度加深,社保體系面臨的壓力愈發沉重,部分地區難以平衡
我們將男 60 歲、女 50 歲以上人口視為退休人口,根據聯合國對我國分年齡人口預測數據為基礎進行大致匡算,結果顯示我國退休人口將持續攀升,直至 2051 年達到 5.9 億人的最高峰後逐步下降。其中 2014 年、2023 年、2031 年、2047 年前後幾年退休人口增量邊際變化較大,主要是對應了當年的嬰兒潮,我國出生人口的階段性峯值基本出現在 1954 年、1963 年、1970 年、1987 年,與退休人口增量加快的年份大約相差 60 年左右。
因此從當前至 2051 年,隨着退休人口將持續攀升,社會保險基金支出的壓力將逐年上升,四個退休人口增量邊際加快的階段,社保支出壓力的邊際抬升將更為明顯。

各地人口流動與人口結構差異未來將進一步凸顯,未來中央統籌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分兩步推進。第一步,2018 年啓動基金中央調劑制度作為過渡性措施,2018 至 2021 年中央共跨省調劑資金 6000 多億元,規模與佔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支出的比例逐年擴大。從各省上繳下撥情況看,廣東、北京、江蘇、福建、浙江、山東六省市為主要的淨上繳省份,遼寧、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是主要的淨下撥省份,而東北三省的淨下撥金額佔比超過 65%。
第二步,全國統籌制度於 2022 年 1 月正式實施。2022 年通過全國統籌調劑基金跨省轉移養老基金 2440 億元,2023 年進一步上升至 2716 億元,增長 11.3%。
當前部分省份養老金結餘已呈現出明顯壓力,黑龍江、青海已不足百億,而廣東高達 1.6 萬億,在老齡化不斷加深的大背景下,未來各地人口流動與人口結構分化趨勢也將進一步演繹,養老保險支出壓力進一步分化,中央將進一步加大全國統籌調劑基金跨省轉移力度,支持困難省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

本文作者:周君芝、王澤選,來源:CSC 研究宏觀團隊,原文標題:《央地關係之財政支出【中信建投宏觀·周君芝團隊】》
周君芝 執業證書編號:S1440524020001
王澤選 執業證書編號:S144052007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