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g Bin: Buy at the limit price, NVIDIA's position is close to 50%, and its market value may reach 50 trillion USD in the future

華爾街見聞
2024.06.07 11:0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根據給定的新聞信息,該信息屬於商業相關信息。但斌在中國金長江私募基金髮展高峰論壇上表示,人工智能將帶來巨大的變革,他們全力以赴投資,並持續買進英偉達。在人工智能時代的最終結局,可能會出現第一個市值達到 10 萬億美元的公司,大概率是美國的科技巨頭。英偉達有可能在下週成為市值最大的公司,市值可能達到 5 萬億甚至更高。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實實在在的,時代的號角剛剛吹響。

人工智能發展如火如荼,技術、產品、模式都在快速創新迭代,AI 大變局下,有哪些機會可以把握?

6 月 6 日,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在 2024 第九屆中國金長江私募基金髮展高峰論壇上,就 AI 變革下的投資佈局作出分享。他認為現在人類的這一刻,類似於蒸汽機發明的那一刻,人工智能將帶來巨大的變革,應該全力以赴投資。

投資作業本課代表整理了要點如下:

1、我們公司是全力以赴(投資人工智能領域),我們都是頂格購買的。現在英偉達的倉位已經佔到 45%-50%,因為它漲得比較多。我一股都沒動,而且有錢還會繼續買進。

2、在騰訊上賺到大錢的人,這一次在人工智能時代,又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英偉達、比特幣等投資

3、在人工智能時代的最終結局,也就是到 2034 年和 2044 年時,人類歷史上可能會出現第一個市值達到 10 萬億美元的公司。而這個 10 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大概率還是美國的這些科技巨頭。

4、目前的投資集中在 AI 基礎層,進可攻退可守。觀察美國的七大公司,它們也都集中在 AI 基礎層。

5、英偉達很可能在下週超越微軟,成為人類歷史上市值最大的公司市值可能達到 5 萬億甚至更高。這實際上是革命性變革的前奏或預示。


以下是投資作業本課代表(微信 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華內容,分享給大家:

AI 不是泡沫,時代的號角剛剛吹響

問:但斌總,對最新的 AI 發展趨勢和前沿科技有何思考?

但斌:實際上東方港灣在前年做出了戰略選擇,我們認為人類可能進入了第四個時代。前三個時代分別是電子硬件時代、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

我們認為從前年開始,人類可能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因此,我告訴同事們,我們要進行二次創業。也就是説,如果 20 年前我們明確知道將面臨移動互聯網時代,其實我們甚至不應該投資茅台,而應該投資騰訊這樣的公司。

如果我們認為人工智能時代是比前三個技術更具突破性的技術,那麼現在我們此刻應該全力以赴地投資人工智能領域東方港灣就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我認為投資是一個經驗積累的行業。年輕時,坦率地説,我們也買過騰訊這樣的公司,但有點兒懵懵懂懂地賺了錢。到了 20 年後的現在,我覺得我們應該比年輕時更加堅定,全力以赴。

東方港灣從前年開始,我們投資美股的產品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地擁抱了這個時代。我們看到英偉達市值已經超過了蘋果,可能盤前又漲了 1%,大概率未來應該超過微軟,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司。

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時代的進步,有人説這是泡沫,還是時代的號角,或是戰鼓的鳴響。我個人認為,這實際上是時代的號角,它只是剛剛開始。

8 位基金經理,只有我全力以赴,英偉達倉位接近一半

問:在 AI 投資中,您為什麼這麼堅定?尤其去年二季度到三季度,AI 整體有很大的回調。

但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最近一直在寫一些東西,鉅變時代的雷聲滾滾而來,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會錯失一個時代。

東方港灣有 8 位基金經理,除了我以外的七名基金經理,坦率地説,非常有趣的是,包括我們主要研究的人工智能研究員在內,他一股英偉達都沒買。

是我強迫他買的,我説你研究這個東西,一股都不買,我覺得有問題。在我強迫下,他買了一些,然後又賣了。最近我又看他買回去了,我覺得很奇怪。坦率地説,我也看不清這種現象。

按道理説,我們公司全力以赴,都是頂格購買的。現在英偉達的倉位已經佔到 45%-50%,因為它漲得比較多。我一股都沒動,而且有錢還會繼續買進。

但我發現我們的研究員確實出現了這種情況。

前年,我們公司動員他去做報告,我讓他去講,去年一些同行來找我們交流,我也動員他去跟同行做報告,但他都沒有去,這是我們公司自己的情況。

八個人中只有我一個人全力以赴,其他人都是一會兒買一會兒賣的。這讓我覺得非常奇怪

在我 32 年的職業生涯中,東方港灣成立 20 年的過程中,這種情況非常常見。正如王陽明所説,知行合一,90% 的人是做不到的。如果你能做到知行合一,其實你已經戰勝了 90% 的人。

在騰訊上賺到大錢的人,不約而同選擇了英偉達

在我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比如騰訊,真正在騰訊身上賺到大錢的人寥寥無幾。

但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騰訊上賺到大錢的人,這一次在人工智能時代,又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英偉達、比特幣等投資。這就是投資現象:大多數人會錯過一個時代,但總有少數人能夠在每個時代都抓住機會。

我認為投資就是要有一雙鷹眼,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那麼,堅定從何而來?過去我説過,投資比的不僅是遠見和準確度,還要敢於重倉和堅持,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你看得遠但看錯了,那麼你的一生可能平淡無奇。但如果你看對了卻不敢重倉,那麼即使百倍、千倍的收益擺在你面前,你也可能會因為只買了 100 股而感到失望。

所以説,投資這個行業比拼的是遠見。如果你能看到未來,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堅定。缺乏這種思考,就很難取得成就。

未來 10-20 年,美股科技巨頭中有望出現 10 萬億市值公司

以我們行業的成就為例,真正的成就意味着要有現象級的回報。什麼是現象級的回報?那就是在一個公司裏賺取 100 倍的收益,這才叫真正的成就。

那麼,如何才能賺取 100 倍的收益呢?你必須持有某個公司,從它還是成長股時一直持有到它成為價值股。這個過程需要用產業的眼光來看待時間,因為前三個時代——無論是電子硬件時代、互聯網時代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基本上都是十年以上的機會。

如果我們假設去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那麼這個人工智能時代很可能會持續到 2034 年到 2044 年。在這些年裏,我們看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時代,這些公司的成長都是十年二十年的週期。因此,我認為這種堅定實際上是源於對這種長期趨勢的思考。如果沒有這種思考,就很難取得真正的投資成就。

問:補充一點,關於 A 股和美股 AI 的區別。實際上,A 股也有相應的 AI 鏈條,而美股肯定是重頭戲。您如何看待兩者之間的差異?

但斌:實際去年 4 月份時,我對人工智能非常看好。但坦率地説,如果華為在 A 股上市,我肯定會購買其股票。但在華為未上市的情況下,我認為 AI 領域的成功很可能發生在美股幾個巨頭身上。

有幾個原因,其一,我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競爭格局,大概率是美國這些公司會勝出。

為什麼呢?以去年為例,亞馬遜在研發上的投資是 853 億美元,今年預計將達到 1000 億美元,谷歌也投資了 1000 億美元,微軟與亞馬遜也宣佈聯合投資 1000 億美元,這三家公司已經投入了 3000 億美元。蘋果等其他公司也在大力投資。我們看到,AI 的競爭實際上是資金大量投入的競爭。

有一個縮放理論,意思是當你投資達不到一定程度時,很難實現技術突破。但當突破發生後,在摩爾定律尚未觸及天花板之前,這些巨頭會不斷迫使自己投資,因為不投資就意味着被淘汰。

因此,我們看到這些公司在最近的財報中顯示的資本支出和研發支出都非常巨大,明年也會是這樣。

自然而然,競爭的結果很可能是那些能夠承擔鉅額資金的巨頭公司獲勝

再者,回顧前幾個時代,比如 2008 年時,蘋果、谷歌、亞馬遜這批大公司,他們的總市值大約是 5000 億美元。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結束時,他們的市值達到了 12 萬億美元。

這意味着在前三個技術時代的每次變革中,這些龍頭企業的市值都增長了十倍。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人工智能時代的最終結局,也就是到 2034 年和 2044 年時,人類歷史上可能會出現第一個市值達到 10 萬億美元的公司。而這個 10 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大概率還是美國的這些科技巨頭。所以,從客觀的競爭結果來看,美國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勝出概率仍然較大。

目前的投資集中在 AI 基礎層

問:可能下半年,隨着 OpenAI 與蘋果的結合,AIPC 手機這一方向值得關注。再問下但斌總,關於投資機會,剛才討論了美股的英偉達以及一些科技龍頭。其他一些剛才提到的機會,包括 AI 垂直應用以及 AI 與消費電子的結合,您認為這些投資機會大嗎?

但斌:坦率地説,我認為我們目前的投資主要集中在 AI 的基礎層。觀察美國的七大公司,它們也都集中在 AI 基礎層。目前,我們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這個領域,這樣進可攻退可守。

AI 時代,大型應用如蘋果 AI 手機、數字人技術也將出現

至於應用層,包括軟件在內的許多公司最近的季報顯示,它們的利潤增長並不高,或者説指引並不特別理想。

但我想補充一點,觀察前幾次技術革命,每個時期都誕生了許多大型應用。例如,在互聯網時代有谷歌、Facebook、騰訊等;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 TikTok、Uber 等。在AI 時代,我認為大型應用也將出現。

關於您提到的蘋果 AI 手機,我認為大概率在今年底和明年初會掀起一波新浪潮。為什麼呢?舉個例子,我經常去美國。如果我的手機有了 GPT-4o,我拿着手機可以隨時翻譯,那麼無論走到哪裏,都能暢通無阻。這種顛覆性的變化是難以想象的。

再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同齡的好朋友,他最近追星,迷上了歌手單依純。我想,如果他這麼迷戀單依純,那麼在未來,當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水平,比如 GPT-5,甚至更高水平,再加上人形機器人的出現,他完全可以擁有一個 “單依純”。

參加單依純的演唱會最多隻能持續一兩個小時,但如果買一個 “單依純” 機器人,讓它天天為自己唱歌跳舞,24 小時不間斷,甚至還可以再買一個幫忙洗腳、捶背。這樣的應用潛力巨大。

英偉達下週大概率超微軟,成為全球最大市值公司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英偉達很可能在下週超越微軟,成為人類歷史上市值最大的公司,市值可能達到 5 萬億甚至更高。這實際上是革命性變革的前奏或預示。

這類大型應用,可能包括數字人技術。我們之前還投資了一點 Meta,因為當時有 28 位美國名人將自己的形象授權給了 Meta。他們的數字形象與真人幾乎一模一樣。

這種應用才剛剛開始,包括喪葬業在內的許多行業都將經歷革命性的變化,而且這些變化很快就會到來。

看英偉達報告,不如關注 “黃仁勳定律”

另外,我認為與其看英偉達的報告,不如關注黃仁勳先生的 “黃仁勳定律”。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變革的速度遠遠超出了摩爾定律。

因此,我認為應該多去美國看看這些革命性的變化。現在人類的這一時刻,就像蒸汽機發明的那一刻。

在過去的 2000 年裏,人類的人口和財富增長有限,真正的增長始於蒸汽機、汽車、電話等技術的出現。現在,人類又來到了一個新的拐點,類似於蒸汽機時代的變革。

我強烈希望我們能活着見證這一切。我們應該歡欣鼓舞地再活三五十年,迎接甚至是不死的人類可能性。

現在你自己想一想,哪個行業或技術進步能夠帶動人類真正的升級和財富增長?其實只有人工智能。找不到其他的可能,包括生物製藥。但可以看到的是,人工智能將帶來巨大的變革。因此,我們應該全力以赴地去擁抱它。

但斌從業證書編號:P1000320100008 

來源:投資作業本 Pro 作者王麗

更多大佬觀點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