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ring the "show off the whole scene" moment, the ETF heavily invested in NVIDIA also made a profit. How much longer can the US stock market rise?

推動美國股市創新高的漲勢越來越依賴於英偉達和其他幾隻大型股,這引發了人們對市場表現與公司捆綁在一起的擔憂。英偉達股價持續上漲,市值突破 3 萬億美元,成功超過蘋果成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持倉英偉達佔比較高的多隻 ETF 也上漲。英偉達第一財季營收和淨利潤大幅增長,預期第二財季營收將繼續增長。市場策略師指出英偉達本身在支撐股價上漲。
智通財經 APP 獲悉,推動美國股市創下歷史新高的漲勢越來越多地依賴於英偉達 (NVDA.US) 和其他幾隻大型股,這再次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整體市場的表現已經與一些公司捆綁在一起。
市值暴漲!英偉達 “秀翻全場”
憑藉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主導地位,英偉達股價今年以來持續走高,該公司市值在週三突破 3 萬億美元,併成功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僅次於微軟。
這一里程碑式的表現同時推動了持倉英偉達佔比較高的多隻 ETF 的上漲。數據顯示,持倉英偉達佔比最大的 10 只 ETF 在週三全部上漲。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 32 個交易日裏,英偉達的市值增加了超過 1 萬億美元,這 6 周的漲幅超過了 “股神” 沃倫·巴菲特花 60 年時間打造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總市值。而從 2022 年 10 月的低點到現在,英偉達股價已經上漲將近 1000%!
旺盛的需求造就了英偉達 “井噴式” 的財報和業績指引。該公司第一財季實現營收 260 億美元,同比增長 262%。其中,數據中心業務營收為 226 億美元,同比增長 427%。第一財季淨利潤同比飆升 628% 至 148.1 億美元。與此同時,英偉達預期,第二財季的營收為 280 億美元 (±2%),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268 億美元。英偉達 CEO 黃仁勳也表示,伴隨着下一代 Blackwell 架構芯片的上市,該公司正準備迎接 “下一波的增長”。
自英偉達發佈第一財季業績以來,該股已累計上漲了 29%,而同一時期內標普 500 指數僅上漲 0.9%。JonesTrading 首席市場策略師 Michael O'Rourke 直言,英偉達本身在支撐這一上漲行情。但他也警告稱,這是一種風險,如果該股出現回填,投資者會在市場上直觀地感受到它。
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將在本週五收盤後實行 “1 拆 10” 拆股計劃。雖然拆股不會改變公司的市值,但通常被解讀為一種積極信號。市場通常認為,拆股顯示管理層對公司未來增長和股價有信心,因此這可能會短期內提升股價。
市場廣度引發脆弱性擔憂 美股還能漲多久?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的數據顯示,標普 500 指數今年以來已漲逾 12%,其中約 60% 的漲幅是由在該股指中佔有較大權重的五家公司推動的,即英偉達、微軟 (MSFT.US)、Meta(META.US)、Alphabet(GOOGL.US) 和亞馬遜 (AMZN.US)。其中,英偉達今年迄今上漲 147%,僅英偉達一家公司就貢獻了標普 500 指數今年以來漲幅的約三分之一。
隨着這些大型公司股價的上漲,它們在標普 500 指數中的權重也在上升,這反過來讓它們對整體指數有了更大的影響力。Bianco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截至 5 月底,標普 500 指數市值前四的股票——微軟、蘋果、英偉達和 Alphabet——在該股指中的權重接近 24%,這是 60 年來的最高水平。
許多投資者認為,考慮到這些公司強勁的收益、佔主導的市場競爭地位、以及它們將利用新興的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的預期,它們所獲得的市場影響力是當之無愧的。然而,有一些投資者擔心,如果其中一些大型公司開始出現波動,漲幅集中在少數幾家大型公司的現象可能會威脅到整體股指。
Edward Jones 高級投資策略師 Angelo Kourkafas 表示:“如果這些股票表現不佳,而且我們看不到市場的其他部分提供這樣的支持,這可能是一個潛在的脆弱性來源。”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高級指數分析師 Howard Silverblatt 指出,對標普 500 指數十大成分股的分析顯示,這些股票在 5 月底的權重飆升至 34.1%,為歷史最高水平。
近年來,對市場廣度的擔憂一再出現。標普 500 指數在 2023 年上漲了 24%,大部分漲幅由 “美股七巨頭” 所推動,原因是當時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吸引投資者轉向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小的大型公司。“美股七巨頭” 在 2023 年表現出色,儘管經濟衰退並未發生,但美股市場中的其他大部分股票表現仍然不温不火。
市場廣度有所擴大的跡象出現在今年第一季度,當時金融、能源和工業板塊的表現都超過了標普 500 指數。然而,在大盤於第二季度有所走高的時候,這些板塊則又表現低迷。此外,同等權重標普 500 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縮窄至 4.5%,相比之下,標普 500 指數今年以來上漲了 12%。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全球市場策略師 Jack Manley 表示:“我們都對復甦範圍的擴大感到興奮,但這似乎已經停滯不前,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左右是這樣。” 分析師列舉了一些市場廣度收窄的原因,包括第一季度大型科技公司的盈利優勢、以及投資者對受益於人工智能的公司的熱情。對經濟放緩的擔憂——反映在最近的數據中,比如美國製造業數據走弱——可能是另一個因素。
一些投資者認為,這種集中只是反映了這些大型公司的經濟實力,本身並不值得警惕。大通投資顧問公司總裁 Peter Tuz 就表示,大型股 “表現優異是因為業績和前景都很強勁”。不過他也補充稱,更廣泛類別的股票的上漲通常更可取,因為這反映了整體經濟的強勁程度。
其他人則樂觀地認為,在標普 500 指數其他成分股公司業績改善的推動下,未來幾個月美股市場的漲勢將再次擴大。倫敦證券交易集團 (LSEG) 高級研究分析師 Tajinder Dhillon 表示,2024 年 “美股七巨頭” 的收益預計將增長 27%,不包括這七家公司在內的標普 500 指數成分股的收益增幅預計為 7.4%,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差距將逐漸縮小。Angelo Kourkafas 也認為,收益增長的差距將開始縮小,“投資者不應放棄市場廣度擴大這一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