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帶來新概念,電磁屏蔽受追捧,相關 A 股股價穩步上漲

新浪財經
2024.05.29 13:0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近日,英偉達發佈了 2024 年第一季度財報,淨利潤同比增長 628%。其股價連續上漲,市值達到 2.81 萬億美元。此次引爆 A 股市場的是電磁屏蔽概念。中郵證券認為,英偉達 GB200 需求超預期,AI 服務器對電磁屏蔽材料的需求將帶來巨大增量。電磁干擾對 AI 服務器的影響將會縮短使用壽命、增加額外成本並耽誤研發進度。電磁屏蔽材料成為核心預期差。

近日,英偉達公佈了 2024 年第一季度財報。今年第一季度,英偉達淨利潤達到 148 億美元,同比增長 628%。

在業績拉動下,英偉達的股價連續多日持續上漲,截至當地時間 5 月 28 日,英偉達的市值達到 2.81 萬億美元,與蘋果僅相差 1000 億美元。

英偉達的每次爆火都會讓 A 股市場學到一個新知識,而本次引爆 A 股市場的則是電磁屏蔽概念。電磁屏蔽是一種用於減輕電磁干擾或電磁輻射的技術。它通過阻擋或減弱電磁場,保護電子設備免受干擾,以英偉達 GB200 為代表的 AI 整機服務器對該項技術需求較大。

對此,中郵證券認為,英偉達 GB200 需求超預期,核心增量銅高速互聯、AIPC面臨電磁干擾破題,AI 服務器對電磁屏蔽材料的拉動將帶來巨大增量,是 GB200 賽道與銅互聯相伴而生的核心預期差。

相關上市公司在互動平台對電磁屏蔽的回覆

多隻概念股上漲

據瞭解,以英偉達 GB200 為代表的 AI 整機服務器是一套高度複雜的電氣系統,但未來卻將面臨電磁干擾的威脅。電磁干擾的主要來源正是服務器自身。為了加強訓練效率,當前 AI 服務器整機普遍功耗較大,採用多個高功率電源,DGX H100 配有 6 個 3300W 高功率電源,GB200 預計設計功耗將達到 12 萬瓦,其內部高功率電源必然會產生強力的電磁干擾,而 GB200 內部的銅線將難以抵抗。

根據電磁感應原理,電場和磁場會相互激發形成電磁波。電子元件在工作時,電容等元器件形成電場,電感等元器件形成磁場,均會激發出電磁波。無用的電磁波會與元器件自身或者其他電子元器件的電信號發生感應,對其造成干擾。

市場相關人士表示,AI 服務器如果不能很好地抵抗電磁干擾,不但容易縮短使用壽命、造成額外成本,而且會耽誤研發進度,影響企業競爭。因此,在銅互聯導入 AI 服務器的浪潮之下,電磁屏蔽材料是核心預期差。

就目前來看,電磁屏蔽概念股整體規模較小,飛榮達以 93.9 億元的市值居於相關概念股前列,隆揚電子中石科技最新的市值在 50 億元以上。

自 5 月 23 日至今,多隻相關概念股股價漲幅超過 10%。據金融投資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飛榮達5 個交易日漲幅超過 10%,隆揚電子鴻富瀚的股價漲幅超 20%。

市場需求將增加

A 股每學習一個新概念,其行情持續性都會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有投資者評論稱,直接拿個磁鐵碗扣在主機上一樣也能屏蔽電磁,手機放在碗裏一樣沒信號。電磁屏蔽概念是空穴來風,市場接受程度不會太高。

電磁屏蔽究竟是炒概念還是一門真的好生意?南方財富網產業鏈統計數據顯示,A 股電磁屏蔽相關上市公司目前有 48 家,2023 年總體營業收入約 1306.45 億元,同比增加 4.19%。

2024 年一季報顯示,相關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較為強勁。

例如,今年第一季度,中石科技營業收入 3 億元,同比減少 4.4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000.94 萬元,同比增長 42.16%。鴻富瀚第一季度營業收入 1.296 億元,同比下降 2.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779.22 萬元,同比下降 22.15%。飛榮達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9.82 億元,同比增長 27.05%;實現歸母淨利潤 2364 萬元,同比扭虧為盈。隆揚電子第一季度營業總收入 5908.83 萬元,同比增長 24.00%;歸母淨利潤 1780.80 萬元,同比下降 7.49%。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QYResearch 的最新報告,預計到 2029 年,全球 EMI 電磁屏蔽膜市場規模將達到 2.3 億美元,顯示出穩健的增長趨勢。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電信、汽車、航空航天和醫療保健等行業對電磁屏蔽需求的不斷增加。

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電磁屏蔽產業鏈從上游的基礎原料供應到下游的終端產品應用,涉及多個環節。從產業鏈分佈來看,供應商、材料、器件和產品等各個環節,都將受益於電磁屏蔽需求的增長。

川企瞄準電磁屏蔽?

據 BCC Research 統計,全球電磁屏蔽材料市場規模近年來逐步擴大,從 2013 年的 52 億美元增長到 2018 年的 70 億美元,5 年內增長了 18 億美元。2023 年,全球電磁屏蔽材料市場規模達到 92.5 億美元,預計未來 5 年將以每年 10% 的速率增長。

我國多家企業的電磁屏蔽產品技術在近十年日趨成熟,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以電磁屏蔽膜為例,根據中信證券2021 年的一項研究數據,預計 2025 年全球電磁屏蔽膜市場規模為 31.5 億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就有 21.6 億元。中信證券指出,電磁屏蔽膜的毛利率高達 65%,為產業鏈內最高的環節,議價能力較強。

國內相關機構的調研顯示,全球範圍內,EMI 電磁屏蔽膜生產商主要包括 TATSUTA ElectricWire & Cable、廣州方邦電子、東洋化學、東莞航晨納米材料、宏慶電子、深圳科諾橋科技、保定樂凱新材料、廣東中晨實業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3 月,四川九洲公告稱,擬 100% 股權收購電子對抗電磁屏蔽全產業鏈條龍頭志良電子。到了 5 月 28 日,公司卻表示,因市場環境較本次交易籌劃之初發生了較大波動和變化,公司和交易各方協商決定終止本次交易事項。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在以新質生產力為重要着力點的四川省,已有多家新科技企業瞄準這一領域。

例如,四川邁科核盾公司瞄準核電用屏蔽材料領域,已成功實現多項新材料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形成先發優勢;內江市川渝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中試研發平台也正在運行,平台包括芯片研發測試實驗室、電磁屏蔽室等,供企業共享使用。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