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rtner 方琦:大模型價格戰的影響可能沒有市場想象的那麼大

國內大模型廠商相繼參戰,下調大模型使用價格。Gartner 高級研究總監方琦認為,對於基於本地化部署的企業用户來説,大模型價格戰的影響可能並沒有那麼大。企業更關注能夠對業務產生價值的實際功能,未來對業務的價值會越來越重視。生成式 AI 技術的迭代將在各行業釋放價值。Gartner 的調查顯示,企業對於產出更多的數據產品與應用賦能業務更為關注。
【TechWeb】5 月 27 日消息,國內大模型全面進入價格戰模式。上週,字節跳動、阿里、百度、騰訊、科大訊飛等廠商相繼宣佈參戰,下調旗下大模型使用價格。
至於大模型價格戰對企業的影響,Gartner 高級研究總監方琦向 TechWeb 表示,“現在有很大一部分企業用户還是基於本地化部署,對他們來説,大模型價格戰的影響可能並沒有那麼大。”
方琦認為,在中國和國外相比,調用 API 或者應用 API 的企業相對來説比較有限。而且在很多場景下,還要看模型是否匹配,比如某些場景可能需要最好的模型,而這些模型的價格並沒有那麼便宜。
此前,阿里巴巴原副總裁賈揚清在談及大模型價格戰時,也曾有類似觀點。他引用一位國際一流諮詢公司 CIO 的話説,“今天企業在使用 AI 的時候,並不是成本驅動的。”
“今天不是説 API 貴才沒有人用,而是因為,企業首先得搞清楚到底怎麼用起來產生業務價值,否則的話,再便宜也是浪費,而今天恰恰實施的這一層是缺的。” 在賈揚清看來,“也許不是最便宜地贏得商戰,而是最能落地的贏得利潤。”
方琦分享了 Gartner 最近的一次網絡調研,當客户被問及 “後數據中台時代,您接下來 1 到 2 年的投入重點是什麼” 這一問題,答案出乎意料。52% 的客户認為是 “產出更多的數據產品與應用賦能業務”,“AI 以及生成式 AI 應用和落地” 選項只有 25%。

“這説明,做一些更實際的、能夠對業務產生價值的這樣一些功能,是企業關注的重點。” 方琦進一步説到,“這也印證了,未來企業對於業務的價值會越來越重視。”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生成式 AI 技術迭代,以及企業逐漸梳理明晰內外部業務與生成式 AI 的結合方向,生成式 AI 將在各個行業、各個業務流程釋放價值。
Gartner 對 822 位企業領導者進行的 “2024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正在實施或積極計劃實施生成式 AI 的企業高管已經預期或實現實施收益。平均來看,受調查企業收入增加 15.8%,成本節約 15.2%,員工人數減少 4.6%,生產率提高 22.6%。
具體到 AI 和 GenAI 對企業角色的賦能,Gartner 調研顯示,超 1/3 的企業認為業務側數據分析師最需要 AI 和生成式 AI 的能力賦能,因為他們可能已經超負荷的工作,需要 AI 幫助做一些數據分析。
當然,這也並不是説當下 AI 就能完全取代部分員工角色。方琦認為,沒有人工的一些智慧可能就沒有人工智能,當前的人工智能還是基於大量的人類智慧結晶來進行落地的。對於員工來説,需要做的是 “如何來應用 AI”,如何使用 AI 讓整個業務價值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