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at will drive NVIDIA's next surge? The rise of sovereign AI! Expected to generate billions of dollars in revenue this year

英偉達在 AI 芯片需求火爆的背景下,通過主權 AI 和新的多模態能力推動業務多元化,盤後股票漲幅超過英特爾整個市值,下一季度銷售額預計達到 280 億美元,是英特爾指引的兩倍多。英偉達的收入增長了兩倍多,達到 260 億美元,利潤為每股 6.12 美元。這次財報顯示的樂觀前景鞏固了英偉達作為人工智能支出最大受益者的地位。
毫不誇張的説,英偉達 (NVDA.US) 的每一次財報都能重振投資者 “AI 信仰”,這次也是一樣震撼!這次,除了 AI 芯片,英偉達給出了新的增長動力:主權 AI 以及新的多模態能力。在 AI 芯片需求火爆的背景下,英偉達通過 AI 主權推動業務多元化的野心,讓其提高股息與拆股多了幾分底氣。
智通財經 APP 獲悉,處於人工智能熱潮中心的芯片製造商英偉達週四盤後股票一度漲 6% 左右,市值增加近 1400 億美元,這意味着僅僅是盤後漲幅即超過了英特爾公司的整個市值,更令人驚歎的是,英偉達樂觀預計下一季度 280 億美元銷售額更是英特爾指引的兩倍多。
AI 芯片需求火爆,新芯片平台今年創收、消除需求 “空窗期”
業績公佈前,市場擔憂英偉達收益報告的一大問題是,其最新數據能否證明其股價令人目眩的上漲是合理的。截至週三收盤,該股今年以來已累計上漲 92%,投資者希望該公司將繼續打破預期。最新報告沒有讓人失望,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談到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從而激起了人們的興奮。他在接受採訪時説,“這是一場新工業革命的開始”,這呼應了他最喜歡的主題之一;“這真的很令人興奮”。
截至 4 月 28 日的第一財季業績超出預期,這得益於英偉達數據中心部門的增長。該公司週三表示,第二季度營收將達到 280 億美元左右,超過分析師預測的 268 億美元。而且樂觀的銷售預測顯示,該公司在人工智能計算方面的支出依然強勁。

這種樂觀的前景鞏固了英偉達作為人工智能支出最大受益者的地位。該公司所謂的人工智能加速器——幫助數據中心開發聊天機器人和其他尖端工具的芯片——在過去兩年中成為熱門商品,使其銷售額飆升。在第一財季,英偉達的收入增長了兩倍多,達到 260 億美元。不計某些項目,利潤為每股 6.12 美元,遠高於分析師預期的營收約 247 億美元、每股收益 5.65 美元。
英偉達的數據中心部門——目前是其最大的銷售來源——上季度創造了 226 億美元的收入。遊戲部門提供了 26 億美元收入。分析師給出的預期是數據中心部門 210 億美元,遊戲部門 26 億美元。
Blackwell 平台今年實現營收,消除需求 “空窗期” 擔憂
該公司的新芯片平台名為 Blackwell,目前已全面投產。它為可以處理數萬億參數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奠定了基礎。黃仁勳表示:“我們已經準備好迎接下一波增長。”
黃仁勳指出,該公司將從新的 Blackwell 芯片中獲得 2024 年的 “大量” 收入,但客户並沒有減少對現有產品的訂單——這是一些分析師所擔心的問題。他説,這些買家需要當前這代人幫助他們儘快建設基礎設施。
隨着 Blackwell 投入生產,一些投資者擔心英偉達可能會面臨銷售 “空檔期”:部分客户會選擇等待 Blackwell、棄購 Hopper。針對此種擔憂,黃仁勳在電話會中強調,Blackwell 可以 “向下兼容” Hopper 的架構系統。這意味着,客户無需 “苦苦等待” Blackwell 出貨,早買 Hopper 早享受,後續想再過渡到 Blackwell 也會很 “絲滑”。
對英偉達產品的需求已經超過了供應,黃仁勳預計這種情況將持續到明年。他説,該公司還面臨着其他挑戰:其技術日益複雜,現在包括完整的計算機系統,這意味着其供應鏈變得複雜得多。這使得增加產出變得更加困難。他在採訪中説:“從來沒有人量產過超級計算芯片。我們正在盡我們所能。”
拆股增息,英偉達股價突破 1000 美元,領漲 AI 股
該公司宣佈將季度股息提高了 150%,達到每股 10 美分。英偉達還宣佈將股票拆分為 10 比 1,這有助於推動其股價上漲。該公司表示,此舉旨在讓員工和投資者更容易獲得股票。這將是英偉達過去三年來的第二次分拆,自 2021 年 5 月宣佈上一次分拆以來,該公司股價上漲了 500% 以上。
理論上來説,股票分割對股票價值沒有根本影響。不過,Mapsignals 首席投資策略師 Alec Young 表示,它們往往有助於推動家庭投資者的購買。Young 在接受採訪時説:“英偉達拆股是個大新聞。你不應該低估散户青睞的股票的吸引力。”
英偉達又發佈了一份超出預期的收益報告和預測打消了人們對過去一年在數據中心設備上的支出熱潮可能會放緩的擔憂。英偉達給交易員開了綠燈,他們押注人工智能計算類股的漲勢還有持續的空間,更不用説該公司自身的股票了。

在週三的美股盤後交易中,該股一度上漲 7.8%,首次突破 1000 美元大關。英偉達的市值也一路飆升,超過了 2.3 萬億美元。英偉達股價的上漲幫助推高了其他與人工智能相關公司的股價。超微電腦 (SMCI.US)、AMD(AMD.US) 和戴爾 (DELL.US) 都在英偉達業績公佈後上漲。
週三美股盤後,英偉達的業績推動硬件類股大幅上漲。漲幅最大的是服務器製造商超級電腦和戴爾科技,漲幅均超過 4%。英偉達芯片的製造商台積電 (TSM.US) 漲幅超過 3%,芯片製造商博通 (AVGO.US)、邁威爾科技 (MRVL.US) 和 AMD 漲幅超過 2%。
英偉達業務多元化早期階段,發力主權 AI
英偉達已成為華爾街最看好的人工智能押注標的,在過去幾個季度的所創造的銷售額和淨利潤均大幅超出分析師普遍預期,且連續多個季度提供的業績展望令華爾街感到震撼。除了向超大規模雲計算服務商提供芯片,英偉達現在也在努力尋求業務多元化——盯上了 “AI 本土化” 市場。這也是黃仁勳在今年首次提到 “主權 AI”,暗示國家級人工智能硬件需求激增。
押注主權人工智能,今年將貢獻數十億美元
OpenAI 的 ChatGPT 聊天機器人於 2022 年發佈,引發了主要科技公司之間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競賽。這場爭奪戰使得英偉達的 H100 芯片成為必備產品。每塊芯片售價數萬美元,而且常常供不應求。英偉達的芯片非常適合開發人工智能軟件,這有助於打開一個新市場,並讓其在競爭對手面前領先一步。
目前,大部分新收入來自少數客户。亞馬遜 (AMZN.US)、Meta Platforms(META.US)、微軟 (MSFT.US) 和 Alphabet(GOOGL.US) 旗下的谷歌這四家公司是英偉達最大的買家,約佔銷售額的 40%。不過,黃仁勳正試圖通過生產完整的計算機、軟件和服務來擴大他的賭注,旨在幫助更多的企業和政府機構部署他們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統。
英偉達週三強調,它希望把自己的技術賣給更廣闊的市場——超越被稱為 “超大規模” 的大型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但黃仁勳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向消費互聯網公司、汽車製造商、生物技術和醫療保健客户轉移。各國也在開發自己的系統,這種趨勢被稱為主權人工智能。他説,這些機會正在創造出雲服務提供商之外的多個數十億美元的市場。
如今,英偉達正在尋找新的市場,以及類似政府級別的大型客户來保持迅猛的增長勢頭。例如,埃隆·馬斯克旗下特斯拉公司 (TSLA.US) 大規模部署英偉達芯片就是這種擴張的一個跡象。這家汽車製造商正在使用英偉達的設備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軟件。
就在上週,據報道,特斯拉一直在制定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的計劃,以訓練在該地區運行全自動駕駛汽車 (FSD) 所需的算法。有消息稱,這家電動汽車巨頭已經與英偉達 (NVDA.US) 就收購其中國數據中心的圖形處理單元進行了談判。據悉,特斯拉一直在制定在中國建立資料中心的計劃,以訓練 FSD 所需的演算法。報道,目前特斯拉仍在努力爭取中國監管機構批准。如果特斯拉能找到一種變通辦法,在中國提供完整版的 FSD,它就能提高在中國的收入和利潤率。
上個季度,超大規模雲計算服務商仍然是英偉達的關鍵增長動力。它們約佔公司數據中心收入的 45%。這表明英偉達正處於業務多元化的早期階段。
英偉達公佈業績後,Ingalls & Snyder 高級投資組合策略師 Tim Ghriskey 表示:“我們正處於一場技術革命中,而且還處於早期階段。現在真的很難不樂觀,尤其是對英偉達。”
黃仁勳 2024 年首提 “主權 AI 能力”,暗示國家級人工智能硬件需求激增
今年 2 月份,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今世界各國都打算在本國國內建立和運行自己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這將全面推高對英偉達硬件產品的需求。黃仁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包括印度、日本、法國和加拿大在內的國家都在談論投資 “主權人工智能能力” 的重要性。“從他們的自然資源,再到數據,被視作應該為他們的國家進行提煉和生產。對主權人工智能能力的認可是全球性的理念。”
黃仁勳表示,這些國家現在都發現自己對超級計算機的需求越來越大,這是利用其學術成果所必需的。作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的芯片巨頭英偉達的聯合創始人,黃仁勳今年年初一直在談論各國及這些國家的大型科技公司都需要將寶貴的數據和情報保留在當地。在黃仁勳看來,這種針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佈局熱潮的國家級別方式將推動數據中心的擴張步伐,而這將需要英偉達的專業知識和當前數據中心最核心的加速硬件——AI 芯片。
黃仁勳現在計劃通過説服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建立自己的基礎設施,尤其是計劃擴大英偉達的政府級客户羣。黃仁勳表示:“絕大多數計算市場和大型數據中心都集中在美國。但是這是第一次,因為生成人工智能計算技術的出現,算力需求將影響到每個國家。因此,一些市場將是相當大的、且全球性的。”
黃仁勳的評論意味着,對生成式人工智能計算的需求正在從雲計算提供商擴展到汽車和醫療保健等其他行業,而這些行業往往需要數據 “本土化”。這些結果向 Silvant Capital Management 首席投資官 Michael Sansoterra 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表明人工智能的漲勢將持續下去。他説:“這不僅表明數據中心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支出強勁,還表明在外圍工作的人可能也會繼續做得很好。這對仍處於早期階段的人工智能市場的健康發展是個好兆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