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fter breaking the record for innovative drug exports, Bally Tianheng is set to venture into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A+H” 兩地上市
科創板有望迎來第 15 家 “A+H” 兩地上市的企業。
5 月 13 日晚,百利天恆(688506.SH)宣佈為了發展國際化業務將赴港上市,目標為港交所主板,但尚未確定具體融資額等。
不過該融資計劃已遭到泄漏。
5 月 13 日白天,媒體報道稱百利天恆計劃明年年初赴港上市,融資額為 5 億美元。
此時籌備赴港上市,對於百利天恆來説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去年 12 月,百利天恆將自主研發的 ADC 藥物 “BL-B01D1” 部分商業化權益授予 BMS(百時美施貴寶),總交易額最高可達 84 億美元,創造了中國創新藥出海的新紀錄。
或許正是在這一利好預期下,百利天恆開始着手準備港股上市計劃。
不過在與百時美施貴寶達成合作後,百利天恆其實並 “不缺錢”。截至 2024 年 3 月末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金額已經達到 58.12 億元。
2 年內再度 IPO
5 月 13 日晚,百利天恆公告稱已與中介機構就港交所主板上市情況進行協商。
“公司正與相關中介機構就公司發行 H 股股票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相關工作進行商討,公司將充分考慮現有股東利益、公司價值體現及境內外資本市場情況進行研判。” 百利天恆表示。
此番百利天恆向外界公佈港股上市計劃的主因在於,其港股融資的消息已經遭到泄漏。
5 月 13 日白天,路透社旗下的 IFR 報道稱百利天恆已聘請高盛和摩根大通為其安排香港上市事宜,交易最早可能在明年初進行,融資額在 5 億美元左右。
公告中,百利天恆也表示其已經關注到市場的相關輿情,並稱 “截至目前,相關事項尚在論證中,關於 H 股股票發行的具體細節均尚未確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4 月百利天恆本計劃啓動 A 股簡易再融資,募資額不超過 3 億元。
如今伴隨着港股 IPO 計劃的持續推進,百利天恆的再融資計劃或許正在面臨不確定性。
“這個再融資的議案有可能不會實施。” 接近百利天恆的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事實上,此次赴港上市距離百利天恆科創板 IPO 只有 1 年多的時間。
2022 年 12 月,百利天恆成功登陸科創板,IPO 募資額達到 9.90 億元。
信風(ID:TradeWind01)據 Wind 數據統計,截至 5 月 14 日,科創板已有 14 家企業成功實現 “A+H” 兩地上市。
若港股上市成功,百利天恆將成為科創板第 15 家同時實現 A 股、港股同時兩地上市的企業。
從現金儲備情況來看,百利天恆的融資需求似乎並不迫切。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高達 58.12 億元,是 2023 年末的 14.83 倍。
激增的現金主要源自百利天恆將重要管線、ADC 藥物 BL-B01D1 的境外地區商業化權益授權給百時美施貴寶。
2023 年 12 月,百利天恆與百時美施貴寶就 BL-B01D1 達成共同推進該藥物在美國的開發和商業化的合作,同時百時美施貴寶還獨家負責 BL-B01D1 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開發和商業化。
合作協議生效後,百時美施貴寶向百利天恆支付 8 億美元的首付款,和最高可達 5 億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達成開發、註冊和銷售里程碑後,百利天恆則獲得最高可達 71 億美元的額外付款。
這意味着,這筆交易的潛在總交易額最高可達 84 億美元,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出海的新紀錄。
在此之前,中國創新藥出海的最高記錄創造者是康方生物(9926.HK),後者將可被用於治療小細胞肺癌的 PD-1/VEGF 雙抗藥物 “依沃西” 在美國、加拿大、歐洲及日本的獨家許可權授予聚焦罕見病的藥企 Summit Therapeutics Inc(下稱 Summit,SMMT.US),總交易額為 50 億美元。
今年 2 月與百時美施貴寶的交易生效,給百利天恆補充了充足彈藥。
“在 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已經收到了基於和 BMS 達成國際化合作的 8 億美金首付款,公司目前的賬上現金充沛。” 百利天恒指出。
重押 ADC
在與百時美施貴寶達成交易的利好預期下,百利天恆選擇此刻籌備港股上市,或許有望獲得不錯的估值、理想的融資。
事實上,從 2023 年年初迄今,百利天恆的市值一路從 128 億元飆升至如今的 746 億元,期間漲幅高達 482.81%。
不少創新藥企都會選擇重要管線達成里程碑的時點啓動融資計劃。
例如康方生物就是在公佈其與 Summit 高達 50 億美元交易之際,宣佈赴科創板上市的計劃。
百利天恆與百時美施貴寶的交易或許已經證明 BL-B01D1 的銷售潛力。
BL-B01D1 系目前全球獨家處於臨牀階段的可同時靶向 EGFR 和 HER3 的雙抗 ADC 藥物,主要作用於實體瘤,目前獲批臨牀試驗的適應症已經達到 8 項。
BL-B01D1 單藥治療末線鼻咽癌、二線食管鱗癌已進入 3 期研究階段並完成首例入組;治療 EGFR 野生型非小細胞肺癌、EGFRmut 非小細胞肺癌、HR+HER2-乳腺癌、三陰乳腺癌已進入 3 期臨牀研究階段,治療小細胞肺癌正在向 3 期臨牀研究推進;聯合 PD-1 單抗±化療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臨牀研究已獲得 2 期臨牀試驗批件。
據此可以看到,BL-B01D1 所瞄準的市場均是大適應症。例如非小細胞肺癌在肺癌中的比例基本在 85% 以上,該適應症一直是業內研究的重點。
除了 BL-B01D1,百利天恆還在挖掘 ADC 藥物的更多可能性,涵蓋了實體瘤和血液瘤。
目前百利天恆的 ADC 管線下已進入臨牀實驗階段的還有作用於乳腺癌、胃癌、非小細胞肺癌等實體瘤的 BL-M07D1(HER2-ADC),作用於三陰乳腺癌、肺癌、胃癌的 BL-M02D1(TROP2-ADC),作用於急性髓系白血病的 BL-M11D1(CD33-ADC),作用於胃癌、胰腺癌等實體瘤的 BL-M05D1。
其中,BL-M11D1(CD33-ADC)正是百利天恆旗下 ADC 管線中為數不多瞄向血液瘤領域的在研藥物,正處於 I 期臨牀研究階段。
BL-M11D1 對標的同類藥物,是輝瑞的 Mylotarg(Gemtuzumab ozogamicin),其用於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是第一個獲得 FDA 批准的 ADC 藥物。
但 Mylotarg 因為治療效果不佳以及安全性問題,並未獲得市場的關注。
百利天恆選擇 “迎難而上”,首先要克服的正是毒性問題。
對此,百利天恆則表示目前的數據顯示 BL-M11D1 的肝毒性低,可覆蓋誘導治療、維持治療,有望成為 Best-in-class 藥物的潛力。
5 月 7 日電話會上,百利天恆稱在未來全新的 ADC 管線藥物早期研發上將側重於新的毒素的迭代以及新的靶點的探索。
同時鋪開多管線的研發,對於百利天恆確實是一個挑戰。
不考慮商業化授權所得到的收入,百利天恆的 2023 年藥品銷售收入僅為 5.60 億元,但同期其研發費用已經達到 7.46 億元,同比增長了 98.98%。
百時美施貴寶的付款對於百利天恆來説無疑是一場 “及時雨”,而隨着 BL-B01D1 等多款 ADC 藥物的臨牀推進,百利天恆能否真正實現從仿製藥至創新藥的轉型,市場正在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