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rgan Stanley: Thoughts on the rebound of this round of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摩根士丹利認為,國內基本面 (尤其是企業盈利) 是否會繼續改善是關鍵,後續重點關注一季度企業盈利、消費增長、住房相關措施、“再通脹” 等方面信號以及中東等地緣形勢發展。
在經歷一輪反彈後,AH 股近期有所回調,影響本輪行情因素有哪些?後市需要關注哪些信號?
摩根士丹利在 5 月 7 日的報告中指出,國內基本面 (尤其是企業盈利) 是否會繼續改善是關鍵,後續重點關注一季度企業盈利、消費增長、住房相關措施、“再通脹” 等方面信號以及中東等地緣形勢發展。
大摩在報告中詳細剖析了本輪行情的四大影響因素,後續因素或發生變化,行情走勢可能跟隨波動:
一是國內宏觀因素,今年以來國內宏觀數據向好,經濟顯現企穩跡象;
二是海外市場情況,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以及美日市場波動性在 4 月底上升,隨後波動性逐漸減弱;
三是全球基金持倉,1 月底全球長期投資者在配置中國股市倉位達到歷史地位,目前全球持有中國股市淨多頭頭寸已基本恢復到 2023 年夏季水平。
四是中國股市估值,MSCI 中國指數市盈率僅為 9.9 倍,相對於 MSCI 新興市場有 20% 折價,當下相對和絕對估值均處於突破/回落的關鍵位置。
市場後續怎麼走?關注五大具體 “信號”
在宏觀經濟企穩背景和自上而下穩市場政策下,中國股市自 4 月 19 日以來加速回升,領跑全球和新興市場。截至 5 月 7 號,MSCI 中國指數和恒生指數年內已分別上漲 9.5% 和 8.9%,同期 MSCI 全球指數和新興市場指數僅上漲 6.7% 和 4.2%。

整體來看,大摩認為:
基本面和市場上的投資主題與去年相比有了顯著改善,關注投資國企改革和 “走出去” 等主題。中短期反彈動能能否繼續,在於基本面恢復情況和政策利好能否持續。
大摩最後表示,後市關注五大 “信號”:
- 企業盈利: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將在未來幾周大規模公佈業績。應該看看與第四季度相比是否有實質性的改善,以及盈利預期下調是否有放緩跡象。
- 消費勢頭:整體旅遊人數有了顯著增長,建議繼續監控高頻消費數據情況。
- 政府政策(以住房為重點):任何旨在調動現有住房庫存且有意義的一攬子計劃都將成為市場積極催化劑。
- 通貨再膨脹和以供應為中心的增長框架:能否宣佈/執行更多的結構性改革和通貨再膨脹措施來幫助經濟增長仍然至關重要。
- 中東等地緣政治發展形勢。
影響本輪行情的關鍵因素
具體來看,從國內情況來看,大摩指出宏觀經濟復甦情況是原因之一:
今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企穩跡象顯現,特別是出口和製造業數據向好。1-2 月出口同比增長 7.1%,而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的表現也好於預期,4 月 PMI 指數進一步證實經濟增長正在恢復,大摩將中國 2024 年全年實際 GDP 增長預測從 4.2% 上調至 4.8%。
其次,政策利好頻現,自去年以來印花税減半和限制控股股東出售股票、提高股東回報 (分紅和股票回購) 和公司治理改革等措施加在一起支持中國股市,資本市場新 “國九條” 將這些舉措制度化。
與此同時,從外部因素來看,大摩指出,為規避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以及美日市場劇烈波動,全球投資者加大了對中國股市配置力度。
自 4 月 19 日以來港股實現 “十連漲”,而當時恰好是中東局勢緊張,波動率指數 (VIX) 飆升,投資者對錶現強於大盤的主要美國科技股/半股指獲利了結,並調整了投資組合,美國債券收益率和日元疲軟的預期也加劇了此類行動,4 月 26 日美元兑日元跌至 160。
目前全球宏觀環境正轉向正常化,未來美國和日本市場波動性或逐漸減弱,波動率指數 (VIX) 已回落至 13.5,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 20 個基點,日元也已經升值到兑美元 155。
此外,外資持倉和估值高低也是影響關鍵:
全球共同基金在中國股市倉位在 1 月份觸及了近期週期低點,自那以來隨着中國宏觀經濟開始顯示出企穩跡象,全球投資者一直在逐步調整在中國的頭寸,全球在中國的淨多頭頭寸已基本恢復到 2023 年夏季的水平。
估值具備吸引力,SCI 中國指數的 12 個月預期市盈率為 9.9 倍,較新興市場指數低 20%,已恢復至 2017 年以來區間低位,相對和絕對估值均處於突破/回落的關鍵位置。未來關鍵是要看看國內市場估值和與投資中國相關的股票風險溢價是否能夠恢復到歷史範圍內 (市盈率 10 倍及以上,與新興市場相比折價<20%),或者股市是否會在較低的估值下進行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