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熱潮開始退去,財務壓力迫使多家硅谷明星初創公司選擇退出

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面臨財務壓力,許多公司選擇退出或削減業務規模。硅谷的 Stability AI 進行了重組和裁員,Inflection AI 關閉了業務並與微軟合併。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門檻已經提高至數十億美元,僅僅擁有大量資金也不足以與科技巨頭競爭。這些公司意識到構建人工智能系統的費用很高,需要鉅額支出。目前人工智能的熱潮正在逐漸褪去。

5 月 4 日消息,國外媒體日前撰文指出,人工智能的熱潮已開始逐漸褪去。初創公司想要同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領域一決高下,門檻已經提高至數十億美元。而且即便是賬户中擁有了這麼多的資金,也可能是杯水車薪,不足以同科技巨頭們抗衡。
自今年 3 月中旬以來,數家曾風光無限的硅谷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已因財務壓力遭受重創。募集到 15 億美元、但幾乎沒有獲得任何收入的 Inflection AI,已經放棄了原有的業務。因推出開源大模型平台 Stable Diffusion 而風光無限的 Stability AI,不僅進行了裁員,還辭退了首席執行官。得到亞馬遜和谷歌鉅額投資的 Anthropic,則一直在努力縮小營收與鉅額支出之間高達近 18 億美元的差距。
01 支出與收入差距明顯
硅谷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人工智能革命將付出巨大代價。押注這場革命的科技公司,正努力尋找如何縮小鉅額支出與未來利潤之間的差距。對一些為開發通用人工智能合計募集到數百億美元的明星初創企業而言,這個問題尤為嚴重。一些初創企業已經意識到,與谷歌、微軟和 Meta 這樣的巨頭死磕可能需要數十億美元的支出。即便是如此,這樣的資金規模仍有可能是杯水車薪。
“你已經可以看到不祥之兆了,” 與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合作的數據倉庫和分析公司 Databricks 的首席執行官阿里·古德西(Ali Ghodsi)説,“你做的事情有多酷並不重要,這件事有商業可行性嗎?”
雖然其他科技熱潮同樣燒掉了大量的資金,但構建人工智能系統的費用仍讓科技行業的資深人士感到震驚。與拉開上一次技術轉型序幕的 iPhone 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創建和維護成本高達數十億美元。相比之下,iPhone 掀起的轉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原有配件,只需要數億美元便能夠進行開發。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需要的尖端芯片價格昂貴且供不應求,而且人工智能系統的每次查詢都比簡單的谷歌搜索成本更高。
根據數據庫分析平台 Pitchbook 提供的數據顯示,投資人在過去三年中向大約 2.6 萬家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初創公司投入了 3300 億美元,比他們在 2018 年到 2020 年期間資助 2.035 萬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金額高出三分之二。
02 OpenAI 依舊風光無限
許多新興人工智能公司當前所面臨的挑戰,與得到微軟 130 億美元資金支持的 OpenAI 的早期業務成果形成了鮮明對比。ChatGPT 獲得的巨大成功,讓 OpenAI 能夠對這款高端聊天機器人服務收取 20 美元/月的費用。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去年的營收達到約 16 億美元,但該公司的支出數據仍不得而知。截至目前,OpenAI 對此報道未予置評。
即使是像 OpenAI 這樣的初創公司也面臨着如何擴大營收的挑戰。該公司的企業用户擔心,人工智能系統會產生不準確的答案。此外,OpenAI 還受到支持模型的數據是否侵犯版權的困擾。
許多投資者指出,微軟營收的快速增長證明了人工智能的商業潛力。投資銀行 Stifel 的分析師布拉德·雷貝克(Brad Reback)就此表示,在最近一個季度,微軟公佈的雲計算人工智能服務營收估計為 10 億美元,而一年前基本上為零。
另一方面,儘管 Meta 僅在今年就增加了高達 100 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支出,但該公司預計多年內不會從其人工智能產品中賺錢。Meta 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上週在與分析師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我們正在進行投資,從而保持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優勢。”
03 Anthropic 年支出超 20 億美元
人工智能初創企業一直面臨着支出和營收之間差距太大的困擾。兩名熟悉 Anthropic 財務狀況的人士透露,該公司在亞馬遜和谷歌的支持下籌集了超過 70 億美元的資金。雖然該公司當前的年營收已達到 1.5 億美元至 2 億美元,但每年的支出高達 20 億美元。
像 OpenAI 一樣,Anthropic 已轉向與大型老牌科技公司合作。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達里奧·阿莫代伊(Dario Amodei)一直在向華爾街的客户示好。最近,該公司宣佈與全球諮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合作,為企業和政府機構開發定製聊天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統。Anthropic 的發言人莎莉·奧爾德斯(Sally Aldous)表示,已有數千家企業在使用該公司的技術,並有數百萬消費者正在使用該公司開發的聊天機器人 Claude。
04 Stability AI 重組削減業務規模
圖像生成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Stability AI 在上月宣佈,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埃瑪德·莫斯塔克(Emad Mostaque)已從公司辭職。就在一週前,構建該公司原始技術的五人團隊中的三名研究人員選擇了辭職。據熟悉 Stability AI 業務的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今年有望實現約 6000 萬美元的營收,而其圖像生成系統的成本約為 9600 萬美元。
人工智能投資者表示,Stability AI 的財務狀況看起來比 Anthropic 等語言模型開發商要好,因為開發圖像生成系統的成本較低。但與此同時,隨着購買圖片的需求逐步減少,Stability AI 的銷售前景更加不確定。
Stability AI 一直在沒有科技巨頭支持的情況下運行。該公司的兩名前員工表示,在 2022 年從風險資本家那裏籌集了 1.01 億美元后,Stability AI 去年秋天曾需要更多資金,但難以向投資者證明它可以向企業出售其技術。最終,Stability AI 去年年底獲得了來自英特爾的 5000 萬美元投資。即便是如此,該公司仍面臨着巨大的財務壓力。
該消息還稱,隨着 Stability AI 業務的發展,它的銷售策略發生了變化。與此同時,它每月在算力上的投入高達數百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投資者向莫斯塔克施壓,要求他辭職。在莫斯塔克辭職後,Stability AI 進行了裁員和業務重組,讓公司走上 “一條更可持續的道路。” 截至目前,莫斯塔克本人和 Stability AI 均對此報道未予置評。
05 Inflection AI 基本併入微軟
由三名人工智能產業資深人士創辦的聊天機器人初創公司 Inflection AI,已從科技界的一些大咖和知名公司手中籌集到 15 億美元。但知情人士透露,在推出人工智能個人助理一年後,Inflection AI 仍幾乎沒有收入。Inflection AI 在致投資人的信中表示,“在當前人工智能市場出現泡沫的背景下,進一步融資不是最佳的選擇。” 今年 3 月底,Inflection AI 關閉了原有業務,基本上完全併入了微軟。
微軟之前同樣參與了 Inflection AI 的融資。Inflection AI 首席執行官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是 DeepMind 的創始人之一。DeepMind 是一家開創性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於 2014 年被谷歌收購。蘇萊曼與 DeepMind 的重要研究人員凱倫·西蒙揚(Karén Simonyan),以及硅谷知名風險投資家裏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曾幫助創立 OpenAI,現在是微軟董事會成員)共同創辦了 Inflection AI。截至目前,Inflection AI 與微軟均對此報道未予置評。
Inflection AI 曾有很多在谷歌和 OpenAI 等公司工作過的天才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但在發佈人工智能個人助理近一年後,用一位投資者的話説:“Inflection AI 的收入 ‘微乎其微’,基本上是零。除非它繼續籌集鉅額資金,否則它無法繼續改進其技術,與谷歌和 OpenAI 等公司的升級產品進行抗衡。”
如今,微軟吸納了大部分的 Inflection AI 員工,其中還包括蘇萊曼和西蒙揚。這讓微軟花費了超過 6.5 億美元。但與 Inflection AI 不同的是,微軟有能力打持久戰。該公司已經宣佈,計劃讓員工在倫敦建立一個人工智能實驗室,與希望取得技術突破的初創公司建立合作關係。
文章來源:騰訊科技,原文標題:《AI 熱潮開始退去,財務壓力迫使多家硅谷明星初創公司選擇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