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氪計劃本週五登陸紐交所:IPO 估值或超 50 億美元,吉利、寧德時代參與基石

36Kr
2024.05.06 23:0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極氪計劃在本次 IPO 中發行 1750 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發行區間為每股 ADS 18 美元至 21 美元。以此發行區間上限計算,極氪至多通過本次 IPO 募集 3.675 億美元(不計 “綠鞋機制”),若執行超額配售權後的募集規模至多為 4.22 億美元。

據 IPO 早知道消息,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Holding Limited,以下簡稱 “極氪”)於美東時間 5 月 3 日更新紅鯡魚版招股書,並計劃於 5 月 10 日正式以 “ZK” 為股票代碼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極氪計劃在本次 IPO 中發行 1750 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發行區間為每股 ADS 18 美元至 21 美元。以此發行區間上限計算,極氪至多通過本次 IPO 募集 3.675 億美元(不計 “綠鞋機制”),若執行超額配售權後的募集規模至多為 4.22 億美元

其中,吉利將在本次 IPO 發行中認購至多價值 3.2 億美元的 ADS,Mobileye 和寧德時代則計劃分別認購至多價值 1000 萬美元和 1908 萬美元的 ADS,三者合計至多認購價值 3.4908 億美元的 ADS。

以發行區間上限計算,極氪的 IPO 估值或達 51.3 億美元。

這裏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即使極氪已是一個成長性較強的賽道(新能源汽車)裏的一支相對優質的標的,但從整個 IPO 發行計劃來看,極氪的 IPO 之路絕對談不上 “順利”——一方面,其預期募資規模一再減少,從最初的超 10 億美元至後續的 5 億美元直至最終的 3.675 億美元,且市場化公開發售的比例極低;另一方面,50 億美元上下的 IPO 估值較其前一輪 130 億美元的估值折讓的比例還是不小。

當然,不排除本週因認購火爆而出現的提高發行區間及發行規模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對於後續想要赴美 IPO 的國內企業而言,管理團隊的 IPO 籌備依然 “任重道遠”。

回到極氪本身。成立於 2021 年 3 月極氪現旗下產品組合涵蓋極氪 001、極氪 001FR、極氪 009、極氪 X、極氪 007 等車型

其中,2021 年 4 月發佈的極氪 001 作為極氪的首款車型,瞄準高端純電動汽車市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極氪 001 是全球首款 CLTC 續航里程超過 1000 公里的量產純電汽車;而 2022 年 11 月推出的極氪 009 作為極氪的第二款車型,其定位豪華六座 MPV,是全球第一款基於純電平台的高端 MPV。今年 4 月,極氪推出了 ZEEKR 009(光輝版),具有更強的安全性、隱私性和智能行。同月,極氪還發布了 MPV 車型 ZEEKR MIX。

此外,極氪在 2023 年 4 月發佈了緊湊型 SUV 極氪 X;同年 10 月發佈了最新純電獵裝超跑極氪 001FR,是全球第一輛能夠做坦克掉頭的獵裝車,也是中國境內加速最快的量產純電車型;11 月,極氪又發佈了其首款純電豪華轎車極氪 007,並於今年 1 月開始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極氪 001 在首次交付後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就實現了 10000 台的總交付,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這是中國主要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和高端純電汽車中交付速度最快的車型之一。2022 年 10 月,極氪向市場交付了 10119 輛極氪 001,使其成為中國純電汽車品牌打造的首款單月交付量超過 10000 輛的純電高端車型。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極氪累計交付了 196633 輛汽車,這是 2021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2 月中國高端純電汽車市場交付速度最快的品牌之一

此外,為了更好地提供消費體驗,極氪採取 DTC 直營銷售模式而不是經銷商模式——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極氪擁有 24 個極氪中心、240 個極氪空間、31 個極氪交付中心以及 45 個 ZEEKR House。截至同日,極氪在中國 130 餘個城市建立了 882 個充電站,並基於第三方充電站的支持,已累計覆蓋中國 340 多個城市的約 61 萬個充電樁。

財務數據方面。2021 年至 2023 年,極氪的總營收分別為 65.27 億元、318.99 億元和 516.73 億元。2023 年,極氪整車毛利率為 15.0%,較 2022 年增長超 10 個百分點

極氪在招股書中表示,IPO 募集所得資金淨額的約 45% 將用於研發更先進的純電動汽車技術與擴大產品組合;約 45% 將用於銷售和營銷,和擴大服務與充電網絡;約 10% 將用於一般企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