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嵐圖鋪開了出海的藍圖

中國車企嵐圖汽車發佈了全球化戰略,計劃到 2030 年在全球六大洲佈局,進入 60 個國家,建立 500 家銷售服務網點,海外銷量累計突破 50 萬輛。嵐圖汽車 CEO 盧放表示,他們將與全球優秀夥伴合作,共同構建可持續的多贏生態。嵐圖汽車已經在全球化佈局上取得了進展,一季度出口量同比增長 80%。嵐圖汽車將發佈第四款全新車型,此舉將助力其在銷量上取得更大突破。嵐圖汽車在出海過程中會面臨文化差異、政策法規、供應鏈管理和技術適應性等問題,但他們有供應商夥伴等支持。嵐圖汽車更注重長期的品牌建設。

作者 | 鄭巧
編輯 | 周智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車企正以日益增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市場擴張策略和不斷提升的品牌影響力,逐步在國際汽車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品牌間的競爭從國內 “卷” 到了海外,出海成為眾多車企的共識。
嵐圖汽車也加快了它全球化的步伐。
4 月 26 日,在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嵐圖汽車發佈了 Let's VOYAH“共嵐圖” 出海戰略,明確提出了 “6655” 核心目標,即到 2030 年,實現全球六大洲的佈局,進入 60 個國家,建立 500 家銷售服務網點,海外銷量累計突破 50 萬輛。
嵐圖汽車 CEO 盧放表態稱,嵐圖將繼續發揮產業鏈優勢,抱團出海,從渠道、服務、生態等方面與全球優秀夥伴共建可持續的多贏生態。今年,嵐圖將發佈第四款全新車型,這也是嵐圖首款全球車型。
嵐圖汽車的全球化佈局並非空談。一季度,其出口量同比增長 80%。它也定下今年海外銷量至少翻一番的目標。
這將助力嵐圖在銷量上更上一個台階。盧放也對嵐圖團隊充滿信心,他表示,嵐圖擁有一支團結、富有戰鬥力的團隊,他們對實現年度 10 萬輛銷量目標充滿信心。
在電動車賽道的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出海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決策。然而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文化差異、多樣化的政策法規、複雜的供應鏈管理、技術適應性的調整等等,都是嵐圖在出海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不過嵐圖也有支持他們的供應商夥伴等同路人。盧放稱,包括意大利經銷商在內的夥伴,樂意在當地市場幫助建設嵐圖品牌,這是走向共贏的第一步。接下來,則是嵐圖要想辦法讓當地經銷商構建一個新的價值鏈,擴大新的業務範圍,然後逐漸延伸到整個產業鏈端,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面對流量與銷量掛鈎的新形勢,盧放坦言,雖然企業家的流量效應給傳統營銷帶來了壓力,但嵐圖更注重長期的品牌建設。他指出,流量經濟下,真正的產品認知應由社會和用户來評價,而非僅僅依賴流量。
此外,嵐圖汽車將與華為深度合作。華爾街見聞獲悉,今年嵐圖將發佈與華為合作打造的全新純電 SUV 車型,搭載行業領先的三電技術、智能座艙和智駕系統。同時,嵐圖夢想家作為行業首款搭載華為智駕及智能座艙的 MPV 車型,也將於明年上半年推出。
車展上,華爾街見聞與嵐圖汽車 CEO 盧放、嵐圖汽車總經理助理邵明峯就出海戰略、技術發展價格競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以下為對話實錄(經編輯):
問:中國汽車大量出海會遭遇很大的阻力,因為外國人把我們當對手。怎麼在海外把產品交給用户,讓更多的經銷商、產業鏈成為嵐圖的朋友,如何實現共贏和高質量地走出去?
盧放:首先,中國文化最底層的基因從來都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第二,產品走出去只是一種貿易,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當地,和當地的價值鏈、產業鏈構建生態。前段時間我跟意大利經銷商交流,能感覺到他們對中國產品的認同,他們希望有新能源車改變當地的汽車市場,就像智能手機改變傳統手機一樣。
坦率講,我們品牌力在海外不高,但是經銷商樂意在當地市場幫助我們建設嵐圖品牌,這就是我們走向共贏的第一步。我們想辦法讓當地經銷商構建一個新的價值鏈,擴大新的業務範圍,然後逐漸延伸到整個產業鏈端。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問:全球市場需求不同,新能源時代怎麼打造一款全球車型?
盧放:所有的車都是四個輪子,一個外殼,從這個角度來講,產品的屬性是相同的。當然,根據各地發掘用户需求和當地的使用環境不同,我們會做適應性的改進。
比如挪威天黑時間比較長,這就存在夜間行駛問題;天氣比較冷,這就存在方向盤加熱和座椅加熱的問題;各地的英文口語化不同,這就存在 AI 口音識別問題。共性的東西我們用共性的辦法解決,個性的問題我們根據當地市場調研的情況,去做針對性的改進,所以在這方面沒法用一款車適應全球。只有融入當地,才能讓產品更加適合當地的需求,當地用户才能更加認可。同時,我們也在思考並實踐如何能夠做到利用當地的一些資源做開發和市場開拓。
問:我們發現車展頂流並不是車模,而是車企領導,或者説是企業家。在當下流量與銷量掛鈎的形勢下,您認為有流量壓力?嵐圖管理層是否會直播?
盧放:這是我非常大的一個壓力,我現在每天努力在寫微博。我覺得 “一紅一綠” 兩大企業家的流量已經超過了所有的明星。大家從關注明星到關注企業家,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企業家為社會帶來了更多的增值,而不是簡單的價值流轉。
從汽車工業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流量不應該被資本裹挾,而是要把真正對產品認知好或壞的事情讓社會評價,讓用户評價。
企業家下場營銷這事發生了,我們不做任何改變是不行的,所以短期我也要採用一些適應性的做法,為嵐圖汽車帶來一些流量。但長期來看,我們也要去做打造品牌的事情。
問:嵐圖汽車今年設定了 10 萬輛的銷量目標,有沒有信心完成?
邵明峯:我們對實現 10 萬輛銷量目標充滿信心。4 月初,嵐圖達成了第一個 10 萬輛整車下線,今年我們有望再次達成下一個 10 萬輛,實現年度銷量翻番。一季度,嵐圖汽車銷量 1.6 萬輛,同比增長 188%。我們還將推出一款全新純電 SUV。今年的 10 萬輛銷售目標是我們市場地位的基礎,我們將不遺餘力地實現這一目標。
問:時隔 4 年再次參加北京車展,您覺得對比過去發生了哪些變化?新能源汽車價格戰會有一個怎樣的演進?它會給企業帶來哪些影響?
盧放:近年來車展的變化令人矚目,尤其體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上。今年東風汽車集團展出的幾乎全是新能源車,與過去在上海車展還展出燃油車的情況相比,現在新能源車已經成為主流。這標誌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引領汽車產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此外,我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崛起所帶來的營銷方式的變化。
過去,我們競爭的是產品、質量和對用户服務的優劣。但現在,即便產品尚未完善,服務都還沒有提供,只要有足夠的流量,也可能帶來銷量。
此外,價格內卷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降價作為一種競爭手段,雖然短期內可能有效,但並非長久之計。我們不能為了降低成本而犧牲產品質量或侵害他人利益。在追求價格優勢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重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目前,市場上存在一些企業為了追求銷量提升或資本市場的高估值,長期以低毛利甚至負毛利運營,這種做法實際上並不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一些企業盲目擴張,建設了大量工廠,但最終卻未能有效運營,導致資源的浪費和社會價值的消耗。
我並不反對價格競爭,但認為價格競爭應該有一個底線,不能採取傾銷式的競爭方式。以摩托車行業為例,過去中國摩托車在東南亞市場具有絕對的領先地位,結果大家卷價格,質量下降,品牌沒了,口碑沒了,最終失去了市場。這個教訓告訴我們,不能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犧牲長遠的。
問:在這個時間點去歐洲,是不是到了一個必須加大馬力的窗口期?汽車出口的拐點是否會提前到來?
盧放:歐洲市場存在對新能源汽車的真實需求,而中國具備提供高質量新能源汽車的能力。政府可能會通過加税等手段試圖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但這並不符合市場需求。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政策變化就輕易放棄。每個國家都可能出台各種政策,但只要我們的產品足夠優秀,品牌建設足夠強大,即使面對關税增加,我們依然能夠以高於歐洲同級產品的價格銷售,這反而有利於我們品牌的建設。事實上,許多企業如比亞迪、奇瑞等都在加快在歐洲本土化的步伐。
歐洲市場以及中國的汽車出口,我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會持續增長。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強大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能力、領先的新能源技術、豐富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除了美國特斯拉和歐洲少數幾個品牌外,大多數國家都缺乏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同時具備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產品。這就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局部市場供需矛盾。
在短期內,這個矛盾可能還需要通過中國的出口來解決,以滿足全球用户對汽車升級的需求。我認為,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這種出口態勢都可能會持續。歷史上,日本、德國和美國都通過汽車產品走向全球,輸出他們的工業製造能力。現在,中國發展到這個階段,也許也要走這樣的道路。
但我們要明確,我們並不是以壓制或排擠其他國家為目的,而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幫助全球用户用上更加節能、環保、智能的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