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車鎖單數據讓我震驚了

產品距離發佈已經過了 20 多天了,結果打了一個年化賣 45 萬輛的概念。這個年化的銷售數字剛好超過了 Model Y2023 年的銷售量,是全中國不分補能方式的年車型銷售總冠軍。
今天忙了一天,白天看到 su7 又披露了一次鎖單量,比 4 月 20 日那次更震驚。這是純外行的震驚,卻也是跨所有產業的震驚,這成績比我想的強太多。
從 4 月 20 日到 4 月 24 日,4 天時間,小米 su7 又增加了超過 5000 輛鎖單。
這是個什麼概念?這段時間算是順銷期了,產品距離發佈已經過了 20 多天了,結果打了一個年化賣 45 萬輛的概念。這個年化的銷售數字剛好超過了 Model Y2023 年的銷售量,是全中國不分補能方式的年車型銷售總冠軍。
當然有人説這還是小米剛發佈車的時候的熱度。可是,4 月 20 日之後鎖單的客户,他是知道買小米 su7 是需要等 30 周的。如果小米的產能爬坡結束,是不是同樣的產品和定價吸引力應該更強呢?要知道這個銷售量還是小米交付和銷售中心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實現的,三四線根本沒有門店可以試駕——以後有了呢?
這可只是一個轎跑,要知道轎跑以前被認為是中國最不好賣的車型之一,要是上各級 SUV 呢?這可只是中國市場,小米手機的國際銷售排名可是超過了中國銷售排名的。雖然説 3 年內雷軍不打算汽車出海,那以後呢?
雷總説做全球前五的汽車廠,誠不我欺,沒準還是謙虛了。豐田也不過是一年賣了 1000 萬台車罷了。如果全球地緣形勢沒問題的話,小米還真有可能 5 年後全球第一車廠了——因為人家小米真有過國際化經驗,而且硬件國際化可能性比軟件大。
雷總真的比較幸運,他做手機就沒有那麼幸運。這就好比雷軍剛發佈小米第一款旗艦手機,突然遇到喬布斯説主要精力不做手機了,去做火箭和人工智能去了,那小米手機的全球份額會有多高呢?小米帶着整合硬件,互聯網,適配體制內,滿足消費者,一系列的技能包,殺進了一個賽道——su7 的主要賣點竟然是操控性——一個手機廠家的車機系統難道會差嗎?全球唯一敢掛科技大廠主標的汽車智駕難道會差嗎?這就好像一個華山派弟子沒有劍,竟然比內功掌法遠勝過了少林寺首座,你覺得還需要比劍法嗎?
我最早買 model 3 的時候,我就説這車大概率街車了。Su7 恐怕比毛豆三更勝一籌,可能就是二十一世紀 20 年代的桑塔納了。小米汽車可能是全國大多數老百姓的第一台智能電車了。
仔細想想這成績真的太恐怖了,這成績值得各行各業,尤其是需要面對消費者的行業好好學習覆盤,學個一招半式估計就夠用了。
比如,學習怎麼立人設,怎麼立一個不説教,不賣慘,不跪舔,不炫富的人設。
比如,學習怎麼和客户互動,怎麼在一堆競品裏頭維持一個高曝光量和正淨推薦值。
比如,怎麼找到目標客户和打動客户,好比小米汽車的蘋果手機用户竟然過 50% 了(也就是果粉比米粉買的多),除了雷總之外沒有人想過在車機裏頭兼容 Ipad 嗎?
比如,怎麼用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喚醒消費者的心智,比如最好看的顏色免費,普通的黑白色收費。大家都是少年。
比如,怎麼不斷拉高預期,再打造對和顧客交朋友的實誠形象。當雷軍反覆強調自己車不便宜,再公佈銷售價格的同時,其他的憨憨車企還在宣佈 xxx 車型預售價格不超過 20 萬…………活該你沒流量啊,你應該説我的車型不低於 18 萬。
比如,當所有人都覺得中國人不在乎速度的時候,雷軍知道性能車最有話題感。所以理想 L6 雖然也寫答網友問,但怎麼都寫不出那麼多篇幅來,因為理想不是一個有話題度的人設,情緒價值的話題度遠遠高於移動的家。
比如,雷總找到了政策和市場互動最佳的平衡點,上午在賣車,下午在中關村,再也不説互聯網思維改造產業了,而是讓大家叫我新質生產力代表雷廠長。
比如,雷總的車主要賣給第一次購車的人,這些人的總量該有多少啊!就算估計少一點,也有上千萬吧。
比如,雷總知道誰是友軍,誰是對手,雷總鼓勵大家去看智界,看蔚來,看小鵬,這既顯得大度,又其實在推動大家去看智能車,看電動車。你的對手才不是蔚來,你的對手是豐田,是首汽約車,是悟空租車,是青桔自行車,是小牛兩輪車,是公交卡…………雷軍提升的是全電動汽車行業的滲透率,甚至是汽車的普及率。當然,雷總不會推薦買毛豆三,提特斯拉就是説人家厲害,但產品不如我。
比如,雷總知道雖然營銷的重要性車廠都遠遠低估了,但製造是所有營銷的基礎。小米的車就和小米的第一款旗艦手機一樣,隨便虐,總歸還是好評多,經得住網友的反覆討論。
怎麼説呢,這個時代有這麼厲害的商業人物可以圍觀,吾輩之幸。
文章來源:阿聰隨筆,原文標題:《小米汽車鎖單數據讓我震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