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跌的 Meta:一次財報的 miss 並不改變大的趨勢

雖然一季度財報出爐後導致 Meta 股價跳水,但有分析認為,Meta 在人工智能的投資以及在視頻化轉型上的成功讓它在未來發展中仍處於有利位置。
財報發佈前,本來對 Meta 這份財報充滿期待,納指這輪 8% 左右調整期間,我在 496 和 490 兩次加倉,當時已經是我的美股第一次倉位,又在財報發佈前一天 489 加倉,沒想到財報不及預期,盤後大跌 16%。
財報發佈前,華爾街分析師給的預期是:
一季度營收預期 361.6 億刀,每股淨利潤預期 4.32 刀,二季度營收預期 382.2 億刀
而我個人給的預期是:
一季度營收預期 375 億刀,每股淨利潤預期 4.45 刀,二季度預期 380-410 億刀之間
結果,財報顯示,Meta 一季度營收 364.6 億刀,每股淨利潤 4.71 刀,二季度預期 365-390 億刀區間。
營收超過了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但沒超過管理層在去年 Q4 財報時給的預估上限 370 億刀,也遠低於我個人給的預期 375 億刀;每股淨利潤超過了華爾街分析師和我個人的預測。
但是公司表示 2024 年內將提高資本支出,從 300-370 億刀提升到 350-400 億刀,這將削弱每股淨利潤超預期帶來的利好。
由於市場對 Meta 的財報高期待,所以它需要至少超出業績指引 370 億刀上限,才可能滿足市場預期,而二季度的業績指引無疑也是令人失望的,這一指引的中值是 377.5 億刀,低於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 388.2 億刀,更遠低於我個人給的預期。
如果 Meta 的表現達到我給的預測範圍,或者非常接近,我相信市場反應會是完全不同的,真是一份令人心碎的財報。
二季度預期 365-390 億刀,假設達到指引的上限 390 億,環比也不過 7%,2023 年 Q2 的環比是 11.7%,2021 年 Q2 的環比是 11.1%,2022 年 Q2 環比增長 3.3%,彼時的市場反應我們也見識過了。
而如果二季度只達到指引的中值,意味着二季度環比增長只有 3.5%,這將令華爾街顫抖,恐懼得顫抖,我們最好祈禱 Meta 二季度營收大幅超預期。
繼續看第一張圖,利潤率 38%,雖然看絕對值還不錯,但是結束了連續 5 個季度利潤率環比提升的勢頭,也是隱憂之一;元宇宙利潤繼續拉胯,不知道何時能有盼頭,隱憂之二。
三費開支(營銷 + 研發 + 行政)160 億刀,環比僅下降 0.35 億,營收環比下降了 36.5 億,具體來看,研發和營銷支出合計環比減少 12 億刀,但行政開支環比增加了 11.7 億刀,估計是一季度有額外的股權激勵開支,但同比來看,行政開支也增加了約 6 億刀,很可能是因為股價大幅上漲帶來的股權激勵成本顯著上升,研發同比增加 6 億而營銷支出同比減少了 5 億,總體來説三費開支雖然沒有驚喜但算合理。
季度自由現金流來到 125 億,過去 12 個月達到 486 億,如果以當前股價計算估值大約 1.05 萬億美元,對應 21.6 倍 DCF 估值,如果剔除燒錢大户元宇宙項目過去 12 個月大約 160 億刀的虧損,核心廣告平台的 DCF 估值大約是 16.25 倍,個人覺得是偏低估的狀態。
下面看看具體的業績表現。
季度營收增速 27.3%,創造過去 10 個季度增速最高值,大部分源於低基數,但也説明勢頭還行,364.6 億刀的營收,只能説中規中矩,市場期待值太高了,包括我個人也是預期太高,虧了只能認輸苟住。
至於二季度預期,我覺得 365-390 億確實偏低了點,如果無法達到預估上限,那我會很失望。
從 Meta 歷年的運營數據來看,2023 年的用户數據有回春跡象,一季度只給了家族日活數據,日活達到創歷史記錄的 32.4 億,環比增長 0.5 億,同比增長 2.2 億,增速 7%,還是相當不錯的。
平台整體的廣告點擊量增長了 20%,與四季度增速基本持平,廣告單次點擊價格增速則連續 5 個季度環比提升,從低谷的-22% 提升到了本季度的 6%,這可能説明:
1.經濟反彈帶來的廣告需求增長穩健 2.Instagram reels 帶來的視頻化轉型是成功的,不僅能帶來廣告庫存增加,而且單價也開始提升
Meta 的淨利潤已經納入了股權激勵部分,所以是很有參考價值的,通常一季度是利潤淡季,以 2021 年為例,2021 年 Q1 主營業務廣告分部的利潤是 132.1 億,佔全年廣告分部利潤的 23.2%,若以此推論,2024 年 Meta 廣告業務利潤可能達到 761.2 億,按照當前 1.05 萬億估值計算廣告分部的 PE 大約 13.8 倍,我個人覺得是低估的狀態。
下面説説,我為什麼看好 Meta:
1.Meta 已經基本克服了蘋果和安卓隱私新政對平台廣告業務帶來的負面影響
2.Meta 家族 APP 基本克服了 Tik Tok 帶來的恐懼,三個角度可以證明這一點:一是 Meta 家族 APP 日活、月活增速開始恢復;二是 Instagram 的下載量在 2023 年超越 Tik Tok 重回榜首,這是 2019 年後的第一次,數據來源於 Sensor Tower;三是廣告單價開始正增長。
3.Meta 的視頻化轉型基本上成功了,而抖音帶給我們的啓示是,視頻化平台的廣告加載率、點擊率和單價都會高於圖文,Meta 會長期受益,而 Tik Tok 的無常命運,只是增加了一點 buff。
4.Meta 在人工智能的投資讓它處於有利位置。
基於上述原因,我覺得 Meta 的復甦勢頭會延續,而且它的自由現金流沒有減緩的跡象,隨着大模型技術演進,多模態生成式人工智能落地,Meta 的 40 億全球用户,有機會以極低門檻創作高質量視頻,這些功能將深度集成到 Meta 家族的旗艦 APP,比如 IG、FB、Messenger 和 WhatsApp 等,用户只需要通過語音輸入一段指令,就能生產極富想象力的視頻內容,這將大大降低視頻內容的製作門檻,擴大創作者羣體範圍,進而大幅提升內容消費的空間。
過去 5 年,AI 其實一直在深刻影響內容消費領域,主導者是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和 Tik Tok,它們主要發生在內容分發領域。
2021 年以來,Meta 投資了上百億美金採購英偉達的 H100 芯片,它的初始目的原本是提升 Instagram reels 的內容推薦算法,追趕 Tik Tok 的步伐,沒想到越買越多,不僅在內容推薦算法上補足了短板,而且無心插柳地做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設施,Meta 的目標是 2024 年底達到 35 萬枚 H100 的部署能力,Llama3 已經發布且將集成到家族 APP 的對話框頂部。
我傾向於相信,AI 將繼續影響內容消費領域,下一個十年的核心將從內容分發轉向內容生產,Meta 很可能會是這一階段的主導者。
它具備三大核心優勢:
高達 40 億的全球高頻活躍用户,首屈一指且遙遙領先 2.全球前三的 GPU 儲備量,可能僅次於微軟 3.Llama 很可能會取代 Google 成為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最主流開放平台
Google 有類似的用户基礎,但搜索不及社交高頻,後者的對話輸入框天然適合語音指令輸入並生成內容,離消費者更近。
微軟同樣缺乏 Meta 這樣得天獨厚的用户基礎和內容消費場景。
字節跳動可能是最具挑戰性的,但它的 GPU 儲備遠遠不及 Meta,且用户規模和粘性仍不及 Meta 強勁。
騰訊與 Meta 情況最接近,但是 GPU 儲備、技術儲備、數據清潔程度都有所不及。
所以總體來看,我對 Meta 的未來還是比較看好的,一次財報的 miss 並不改變大的趨勢。
本文作者:走馬的漢字,來源:走馬財經,原文標題:《Meta 財報不及預期 盤後大跌超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