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sla's first-quarter report fell short of expectations, but reiterated its plan to accelerate the launch of affordable models, rising 8% after hours | Financial Report Insights

特斯拉營收和盈利連續三個季度遜於預期,營收為四年裏首次同比下滑並創十二年最大降幅,利潤腰斬,自由現金流疫情以來首現負值。公司重申今年車輛銷量增長 “顯著更低” 的悲觀預測,但稱最快明年初加速推出更廉價車型和加大 AI 投資,8 月 8 日會介紹更多細節,還預計明年底前銷售人形機器人。
4 月 23 日週二美股盤後,全球市值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發佈 2024 年一季度財報。
儘管營收和盈利均低於預期,並維持 2024 年 “明顯更低的” 汽車產量/交付量增速指引,但公司稱將加速推出更廉價的經適車型,“打臉” 前幾日取消研發 Model 2 的媒體報道,盤後股價飆升 8%。
有分析稱,平價特斯拉 Model 2 的計劃被視為實現馬斯克銷售增長雄心的關鍵。他曾在 2020 年表示,特斯拉希望到 2030 年銷售 2000 萬輛汽車,是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汽車當前銷量的兩倍。
財報電話會令其盤後股價漲超 13%。馬斯克稱,預計廉價車型將於 2025 年初便投放到市場,甚至不排除提前到 2024 年後期:
“那將是相當快的。下一代產品線將建立在現有生產線的基礎之上,並不要求建設新的工廠。”
馬斯克還釋放樂觀基調稱,預計將於 2025 年年底之前銷售人形機器人 Optimus Humanoid Robot。

特斯拉週二收漲 1.8%,週一曾跌 3.4% 至 142.05 美元,刷新 2023 年 1 月以來的 15 個月新低,在七日連跌期間累跌近 19%,今年以來累跌近 42%,是標普 500 成分股中跌幅第二深。一季度股價曾跌 29%,為 2022 年底以來最大跌幅,也是公司 2010 年 IPO 以來的第三大季度跌幅。
財報發佈前,華爾街分析師對特斯拉的共識評級為 “中性”,目標股價 175.67 美元,較當前股價還有 21% 的漲幅空間。其中 11 人評級 “買入”,3 人推薦 “持有”,4 人建議 “賣出”。
特斯拉營收和盈利連續三個季度遜於預期,營收創十二年最大降幅,利潤腰斬
財報顯示,特斯拉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9% 至 213 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 223 億美元,既是 2020 年二季度新冠疫情擾亂運營以來的近四年裏首次同比下滑,也是 2012 年以來最大降幅,較去年四季度的 251.7 億美元環比下滑超 15%,主要由於全球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放緩。
有分析稱,此次營收的降幅甚至比該公司 2020 年的降幅還要大,當時歸咎於疫情造成的生產中斷。
特斯拉的利潤端持續受到降價策略和投資 AI 等舉措的擠壓。淨利潤砍半、同比下滑 55% 至 11.3 億美元,市場原本預期 19 億美元。一季度調整後 EPS 為每股收益 0.45 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 0.52 美元,較上季度的 0.71 美元和去年同期的 0.85 美元均呈現環比和同比回落。當季營業利潤同比下滑 56% 至近 12 億美元,營業利潤率從去年四季度的 8.2% 進一步降至 5.5%。
此外,公司的資本支出增至 27.7 億美元,同比增長 34%。一季度的自由現金流為負 25 億美元,導致季末的現金及其等價物和投資環比減少了 22 億美元,主要由於當季庫存增加 27 億美元和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資本支出為 10 億美元,未來幾個月將繼續增加核心 AI 基礎設施能力。
此前便有人預測,其毛利率在一季度將出現自 2017 年初投產 “平民神車” Model 3 以來的七年最低水平。巴克萊和瑞銀都認為自由現金流會 “小幅轉負”,這將是該公司 2020 年初以來首個季度現金為負數,還是在大舉投資機器人出租車和更便宜新型電動汽車的關鍵時刻。
一季度特斯拉的汽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13% 至 173.4 億美元。能源生產和存儲部門的收入同比增長 7% 至 16.4 億美元,與同比激增 140% 的毛利潤均創歷史新高,儲能部署量再創紀錄至 4.1 GWh;服務和其他收入同比增長 25% 至 22.9 億美元。
重申今年車輛銷量增長 “顯著更低” 的悲觀預測,但稱將加速推出更廉價新車型
在業績指引中,特斯拉重申 “目前正處於兩個主要增長浪潮之間(的平台期)”:
“第一個增長浪潮始於 Model 3/Y 平台的全球擴張,我們相信下一個增長浪潮將由自動駕駛的進步和新產品的推出引發,包括基於我們下一代汽車平台構建的產品。未來不僅是屬於電動的,而且是自動駕駛的。
2024 年,我們的車輛銷量增長率可能會明顯低於 2023 年的增長率,因為我們將致力於推出下一代車輛和其他產品。今年我們的能源發電和存儲業務收入增長率將超過汽車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依舊維持 2025 年下半年開始投產 “新車型” 的承諾,並稱將加速推出更經濟實惠的車型以及專用機器人出租車 Robotaxi 產品。對上述 “更經適新車型” 的敍述,直接 “打臉” 了幾天前有媒體對特斯拉已放棄研發起售價不足 3 萬美元 Model 2 的報道。
財報聲明稱,一季度車輛平均售價下滑,對人工智能、電池升級和其他研發項目的投資導致運營費用增加,以及 Cybertruck 電動皮卡產量提升的成本、車輛交付量下滑等造成運營利潤不振。
但原材料、運費和關税降低正令每輛車的單位成本逐季連續下降,在北美推出 Autopark(自動泊車)功能也令 FSD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收入確認同比提高。
財報還透露,第一季度 AI 訓練計算量增超 130%,4 月份單週生產超過 1000 輛 Cybertruck,美國得州的 Model Y 產量升至歷史新高、而且單位銷售成本降至歷史新低。公司預計中國市場的需求全年通常會得到改善,“當我們進入智利等新市場時,其中許多產品將由上海超級工廠供應。”
有分析稱,特斯拉在今年頭三個月在 AI 計算中投入了 10 億美元,令其更像是 AI 公司而不是車企。
為什麼重要?
繼一季度交付疲弱、裁員和 Cybertruck 全面召回之後,週末的全球降價措施加劇了投資者日益增長的擔憂。隨着投資者情緒下滑和公司財務狀況有所減弱,人們急需瞭解特斯拉當前和未來前景的最新情況,可以説,本次財報很可能是決定特斯拉近期命運的 “十字路口”。
“大多頭” 券商 Wedbush 直言,週二的財報和電話會議對特斯拉和 CEO 馬斯克都是 “關鍵時刻”,甚至是該公司歷史上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將對股價產生巨大影響。在混亂的一季度之後,特斯拉需要安撫投資者,藉機保證近期只是遭遇了 “意外的減速帶”,而不是衰退之路的開端。
一方面,特斯拉一季度的全球交付量與產量均低於預期,交付量同比下滑 8.5%,是 2020 年以來近四年裏首次同比回落,甚至低於分析師最悲觀的預期,較去年四季度創新高的交付量環比跌去兩成。疊加上週全球裁員至少 10% 的消息,都凸顯降價未能有效刺激 EV 需求的困境。
同時,一季報前爆出特斯拉擱置研發不足 3 萬美元最便宜 Model 2 車型、轉而全力押注 8 月 8 日發佈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的消息,均代表特斯拉的優先事項和增長策略正從進軍更大眾市場轉向 “全自動駕駛” 技術,可能會影響到長期股東的構成,進而導致股價變動。
有分析稱,特斯拉股價的邏輯長期以來一直基於對大眾市場銷售和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預期,而不是當前的銷售額和利潤。因此,本次財報為投資者釐清下階段發展方向和戰略提供寶貴契機:
“目前,投資者除了在消化不斷下跌的股價、令人失望的銷售數據,以及將公司總部從特拉華州遷至德克薩斯州的有爭議計劃,還面臨着另一個難題:特斯拉將憑藉更廉價車型成為一家大型 EV 製造商,還是一家規模較小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
德銀指出,當前來看,特斯拉的未來似乎與 “破解完全無人自動駕駛的代碼” 息息相關,這代表着 “重大的技術、監管和運營挑戰”。
最關注什麼?
當特斯拉週二公佈一季度業績時,預計馬斯克將面臨分析師的嚴厲質疑,涉及銷量下降、來自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競爭加劇以及特斯拉未來關鍵產品的命運。在股票暴跌後,投資者關注電動汽車需求、公司近期業績指引和產品路線圖佈局。
投資者還想知道特斯拉是否正在發生重大方向轉變。美國銀行分析師 John Murphy 指出,2023 年底以來,人們對特斯拉的信心已經惡化,將重點關注與增長舉措相關的管理層評論,特別是更廉價電動車 Model 2 倚賴的 “下一代平台”、AI 和全自動駕駛的機器人出租車 Robotaxi。
在新市場方面,市場高度關注馬斯克推遲原定的印度之行、在南亞建設工廠和投資芯片生產,以及墨西哥超級工廠的興建和投產等話題,還想知道 Cybertruck 電動皮卡的銷量情況。上週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文件稱,去年 11 月底啓動交付以來,Cybertruck 的銷量並不高,僅不足 4000 輛。
華爾街怎麼看?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全自動駕駛(FSD)的顯著突破令馬斯克可能將公司的未來押注於自動駕駛,特別是 Robotaxi,因此暫時放棄開發和售賣更廉價電動車。然而,面對眾多的監管障礙、高企的成本和自動駕駛技術尚未成熟的現實,Robotaxi 可能無法支撐特斯拉的下一個增長階段。
儘管高盛認為特斯拉仍是自動駕駛/ADAS 技術領域的領導者之一,從長遠來看,相信軟件和數字服務可以成為其業務的重要推動力,但不少分析師認為,在電動汽車需求疲軟的嚴峻挑戰下,特斯拉現在轉向無人駕駛的機器人出租車、而非更便宜電動汽車的策略充滿風險。
評級 “減持” 的摩根大通稱,特斯拉將一季度交付量失望歸咎於紅海衝突令運輸改道和德國工廠涉嫌縱火襲擊而停產等物流挑戰不能令人信服,“上週特斯拉宣佈大規模裁員,相當於人員產能的減少,這等於毫無疑問地表明,交付量下降是需求下降的結果,而不是供應受阻的產物。”
摩根士丹利曾在 3 月預言特斯拉今年會虧損,隨後下調季度交付量預測。富國銀行擔心特斯拉正淪為 “一家沒有增長的成長型公司” 並將評級下調至 “賣出”。美國銀行依舊相信更廉價 Model 2 會在 2025 或 2026 年推出,但也承認 “由於電動汽車基本面疲軟和圍繞電氣化主題的情緒不振,特斯拉股價一直面臨重大壓力,投資者將重點關注特斯拉的需求和未來增長計劃”。
一直極力看好特斯拉的 Wedbush 指出,一季度交付量對特斯拉而言屬於噩夢級別,接下來的幾個月是至關重要的 “岔路口”,在投資者耐心開始減弱,以及機器人出租車 “並非短期內的增長解決方案” 時,如果特斯拉不能提供新的戰略前景,其股票將面臨 “更黑暗的日子”:
“雖然我們在特斯拉的歷史中看到過更脆弱的時期,例如 2015 年、2018 年和 2020 年,但這一次顯然有點不同。許多特斯拉的長期信徒第一次開始放棄這個(高增長)故事並認輸了。”
一季報前撤銷 “買入” 評級的德銀認為,特斯拉放棄更廉價電動車、轉而 “All in” 無人全自動駕駛如果真是一種戰略層面的 “論點改變”,該股可能需要經歷股東構成的潛在痛苦轉變:
“之前押注特斯拉電動汽車銷量和成本優勢的投資者可能會認輸出局,並最終被目光更長遠的人工智能/科技投資者所取代。
然而全力以赴追求自動駕駛存在相當大的風險。8 月發佈機器人出租車絕不意味着該技術已經準備就緒,技術、監管、獲取足夠多的數據和運營方面的挑戰可能會阻礙其商業前景。我們擔心 Robotaxi 技術的開發存在相當大的執行風險,而且車隊部署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而原定於 2025 年投產的 Model 2 推遲開發,則造成了在可預見的未來特斯拉消費產品陣容中沒有新車的風險,這將在未來多年內對其銷量和定價帶來持續的下行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