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巨頭中三家 “熄火”!科技股分化對市場意味着什麼?

“這個市場早該回調了”?!對於迎來財報季的美股而言,接下來市場風格將如何演繹或決定本輪牛市的最終命運!從技術面角度而言,如果標普有效跌破 50 日均線,可能預示着未來將進一步回落。
按照華爾街的定義,一隻股票從高位回落超過 10% 就算進入修正區間。在此前特斯拉和蘋果先後進入出現調整後,英偉達上週也陷入了泥潭之中。與此同時,科技七巨頭中另外四家公司——谷歌母公司 Alphabet、亞馬遜、臉書母公司 Meta Platforms 和微軟公司的股價都接近高點。
隨着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標普 500 指數正在考驗短線重要均線支撐,風險偏好的變化也讓具有避險屬性的貨幣基金規模再次上升。對於迎來財報季的美股而言,接下來市場風格將如何演繹或決定本輪牛市的最終命運。
英偉達陷入修正區間
作為本輪人工智能行情的龍頭,英偉達走勢變化引發了廣泛關注。競爭對手追趕可能是公司面臨的挑戰之一,英特爾近期發佈了一款名為 Gaudi 3 的新型人工智能芯片,旨在為大型語言模型提供動力。英特爾表示,這款新芯片的能效是英偉達最先進的 H100 GPU 的兩倍多,運行人工智能模型的速度是英偉達 GPU 的 1.5 倍。
D.A.Davidson 分析師魯里亞(Gil Luria)對英偉達長期前景持謹慎立場。“公司應該在 2024 年(或許到 2025 年)實現輝煌的業績,不過最近的趨勢將在 2026 年前引發顯著的週期性衰退。” 他在給客户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不斷萎縮的模式、更穩定的需求增長、成熟的規模投資,以及其最大客户對自研芯片的依賴增加,這些因素對(英偉達)未來的幾年來説都不是好兆頭。”
另一方面,隨着美國司法部和歐盟對包括蘋果、谷歌、Meta 發起反壟斷調查,潛在的監管風險可能會讓投資者對大型科技公司感到警惕。
美銀全球近日發佈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做多科技 “七巨頭” 依然是目前最擁擠的交易之一。然而,市場的分歧有所出現。對於人工智能是否存在泡沫,40% 的受訪者選擇是,45% 的受訪者認為並沒有。倫交所(LSEG)向第一財經提供的數據也顯示,上週大盤股基金拋售額達到了 52.8 億美元,為今年 1 月 10 日以來新高。
“這個市場早該回調了”
4 月以來的調整讓標普 500 指數五個月來首次失守 50 日均線這一重要趨勢線,這暗示着股市本輪反彈將迎來關鍵時刻。從技術面角度而言,如果該指數有效跌破這條短期均線,可能預示着未來將進一步回落。自去年 10 月見底以來,標普 500 指數本輪牛市已經反彈近 25%。
Piper Sandler 首席市場技術分析師約翰遜(Craig Johnson)表示,對華爾街許多人來説,適度的回調在很大程度上是良性的,甚至是受歡迎的。近期反彈最初是受美聯儲 2024 年大幅降息預期的提振,在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連續超預期之後,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可能發生。“我一直説,這個市場早該回調了。”
從偏離度的角度看,這一輪美股反彈的強度也是空前的。根據 Bespoke Investment Group 的數據,在大型科技股的帶動下,標普 500 指數連續 53 個交易日超過 50 日均線偏離超過一個標準差,這是自 1998 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如今,不少資金開始選擇離場觀望。上週貨幣市場基金的資產增至創紀錄的 6.111 萬億美元,投資者在美國股市場外持有大量現金。“投資者喜歡現金,” 美國銀行技術研究策略師蘇特梅耶爾(Stephen Suttmeier)在報告中表示,堆積如山的資金仍然是美國股市的潛在資金來源,“隨着美聯儲為降低通脹而保持限制性立場,投資者重新湧入收益率約為 5% 的貨幣市場基金。”
最新財報季的表現變得尤為重要。FactSet 在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報告中指出,標普 500 指數成分股公司在 2024 年第一季度發佈每股收益負指引的數量和百分比都高於歷史平均水平。總體而言,112 家標準普爾 500 指數成分股公司發佈了第一季度每股收益指引,79 家為負面,33 家為正面。這是 FactSet 自 2006 年開始跟蹤這一指標以來第二高數字,僅次於 2023 年第一季度的 82 家。
與 5 年平均水平相比,有 7 個行業發佈了更多的負面指引,其中工業、信息技術、大宗商品和醫療保健行業表現低迷。發佈負面指引的公司比例為 71%,也高於 59% 的 5 年平均水平和 63% 的 10 年平均水平。
標普 500 指數估值目前處於歷史前 10%。摩根士丹利明星策略師威爾遜(Micheal Wilson)認為,最近一輪股市上漲的驅動力不是對盈利增長更強勁的預期,而是金融狀況的緩解,以及投資者追逐回報的勢頭。他認為,公司將需要證明這些高昂的估值是合理的,否則就有可能出現獲利了結的情況。
威爾遜預計,只有更多的公司報告強勁的利潤表現,才能讓市場以可持續的方式擴大漲勢,而不僅僅是依賴幾家科技巨頭公司。“展望未來,我們認為股市上漲取決於其他股票/行業能否實現盈利增長。” 他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