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boundaries of industries listed on the Beijing Stock Exchange are clearer, with no hope for medical aesthetics and gaming?

北交所上市行業限制邊界再明晰,醫美、遊戲無望依舊?預期落空?監管層明確了房地產、學科教育、醫美、遊戲等行業在北交所上市存在受限情形,意味着醫美、遊戲公司滬深轉戰北交所的套利預期已經消失。此前市場預計,醫美公司的滬深 IPO 存在隱形限制,但北交所或是該類企業登陸境內資本市場的為數不多的選擇。現如今,醫美、遊戲行業的上市空間在北交所也受到限制,市場關注度持續增加。
成立不滿三年的北交所,原本被視為部分爭議行業的潛在境內上市場地,但從近來監管層和保薦機構的溝通來看,一些限制類行業登陸北交所的彈性空間正在縮小。
2022 年以來,醫美公司等衝刺科創板、創業板 IPO 失敗,一度被視為該行業滬深 IPO 受限的信號。但同期北交所先後迎來 “北交所膠原蛋白第一股” 錦波生物(832982.BJ)、“北交所電競裝備第一股” 雷神科技(872190.BJ)的上市,也給市場打入了 “強心劑”,即北交所仍給醫美、遊戲行業境內上市提供了可能性。
但這一預期或許正在被打破。
日前,監管層在與保薦機構溝通中,明確了房地產、學科教育、醫美、遊戲、淘汰類行業北交所上市存在受限情形。
其中房地產、學科教育、淘汰類行業申報北交所上市受限已是行業共識,但醫美、遊戲也被納入了受限名單,意味着這兩類行業的公司滬深轉戰北交所的套利預期已經消失。
或許一切早有跡象。今年 3 月,“創福康” 醫美面膜的經營主體創爾生物(831187.NQ)主動撤回了北交所上市申請。
隨着北交所也對醫美、遊戲進行限制後,正在北交所排隊的醫美企業武漢奇致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奇致激光”)等該何去何從,市場仍在持續關注。
醫美再迎枷鎖
一直以來,房地產、學科教育、淘汰類行業衝刺北交所上市無望,已是明文規定。
據《北京證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業務規則適用指引第 1 號》,金融業、房地產公司不支持其在北交所上市;同時發行人不得屬於產能過剩以及淘汰類行業,以及從事學前教育、學科類培訓等業務的公司也不在北交所允許上市的行業範圍。
但此番監管層指出,不支持醫美、遊戲公司北交所上市,或許超出了市場的預期——此前市場預計,醫美公司的滬深 IPO 存在隱形限制,但北交所或是該類企業登陸境內資本市場的為數不多的選擇。
滬深市場方面,2023 年 8 月 “沾邊” 醫美面膜的敷爾佳(301371.SZ)順利登陸創業板,但其在 IPO 申報材料中一直撇清與醫美的關係。
招股書顯示,敷爾佳並未過多強調自身的 “醫美” 屬性,而採用了 “特殊美容” 的表述,弱化了其與醫美概念的相關性。
嚴格意義上來説,敷爾佳面膜產品主要用於光子嫩膚等醫美項目的術後修復,而非與醫美用途直接相關。
但部分醫美項目自科創板轉戰北交所頗為順利。
2020 年 6 月,膠原蛋白企業錦波生物向科創板遞交上市申請,但經過兩輪問詢後便主動撤回了 IPO 申請,並在 2022 年 6 月轉戰北交所。
報告期內的 2020 年至 2022 年,錦波生物的醫美業務收入分別為 0.21 億元、0.50 億元和 1.93 億元,佔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13.22%、21.48% 和 49.55%。
問詢過程中,錦波生物承認報告期內醫美業務收入佔比較高。
“報告期內,公司目前有較大比例收入來自醫療美容機構,且報告期內公司產品最終銷往醫療美容機構的收入佔比持續上升。” 錦波生物指出。
即便如此,2023 年 7 月錦波生物順利登陸了北交所,這亦被視為醫美公司北交所上市有望的信號。
隨着此次限制醫美公司北交所上市後,首當其衝的或是在審北交所上市項目。
2023 年 10 月,奇致激光的北交所上市申請獲得股轉公司的受理,目前正處於二輪問詢狀態。
奇致激光的重要產品正是可用於治療色素沉澱的強脈衝光治療儀,俗稱 “光子嫩膚儀器”。
彼時奇致激光或擔心醫美項目上市受阻,曾在申報北交所上市前 “手動” 修改收入口徑分類,將 2020 年至 2023 年 1 季度財報的產品收入分類統計口徑統一更改為光治療、激光手術設備及配件,而非此前的 “美容設備、泌尿設備、備品備件和維修技術服務” 的表述。
此舉沒有逃過監管的問詢。
今年 2 月,北交所在二輪問詢中直接要求奇致激光説明醫美業務的收入佔比情況。
申報材料顯示,2020 年至 2023 年前三季度,奇致激光的醫美收入分別為 0.54 億元、0.84 億元、0.86 億元和 0.78 億元,佔比分別為 30.20%、34.91%、34.89%、39.49%。
報告期內收入佔比接近 4 成的背景下,奇致激光或很難擺脱與醫美業務的關係,其上市進程將會遭遇怎樣的變局,市場正在持續關注。
與此同時,部分已在新三板掛牌的醫美公司或將無緣北交所。
今年 3 月已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請、“創福康” 醫美面膜的經營主體創爾生物、終端醫美機構華韓股份(430335.NQ)短期內或許也難以衝刺北交所。
如此背景下,醫美公司是否會轉戰港交所,備受矚目。
“電競第一股” 後繼無人?
遊戲企業確實存在上市難的問題。
自從 2018 年,遊戲公司廣州多益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主動撤回創業板 IPO 申請後,滬深市場幾乎沒有遊戲公司衝刺上市。
但確實有 “沾邊” 遊戲的公司成功登陸北交所的先例。2022 年 12 月末,海爾集團控制的雷神科技(872190.BJ)成功登陸北交所。
作為一家計算機硬件設備商,雷神科技主要產品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及顯示器、鍵盤等周邊,應用場景涵蓋電競、視頻創作、創意設計等。
官網顯示,雷神科技的產品針對的正是電競人羣。
“作為全場景電競裝備品牌,雷神致力於為用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質、高顏值的高端電競裝備解決方案,讓每一位用户都能擁有極致的使用體驗。” 雷神科技在官網如此介紹自己的業務特點。
上市問詢過程中,北交所要求雷神科技説明其對遊戲產業的依賴程度。
“説明發行人商業模式中與遊戲產業的交叉程度、對遊戲產業的依賴程度、自身業務是否涉及遊戲業務及未來經營戰略規劃。” 北交所指出。
雷神科技則以產品主要銷售給個人消費者而非遊戲產業的公司為由,否認了其對遊戲產業的依賴。
“公司產品主要通過經銷商、電商平台等渠道最終向個人消費者進行銷售,不存在直接向遊戲產業內的遊戲開發商、遊戲發行商、遊戲運營商等企業銷售的情形,公司不依賴於向電子競技相關活動的客户進行銷售,銷售模式與遊戲產業不存在直接交叉情形。” 雷神科技解釋稱。
即便如此,雷神科技上市後還是在官網中自稱 “北交所電競裝備第一股”。
隨着北交所對於遊戲公司上市進行限制後,這類公司或許也在離境內市場的上市夢想愈來愈遠。
行業判斷難題
從實際操作來看,何種類型的企業從屬於醫美、遊戲,並不好判斷。
例如醫美行業可以分成原材料為主的上游、產品經銷商和下游的終端醫療機構。
直接面對終端併為消費者提供各類整形及輕醫美手術的終端醫療機構,從屬於醫美行業,這並無爭議。但如何界定上游企業與醫美的關係,卻存在難度。
以錦波生物為例,其核心品類系重組 III 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從屬於 3 類醫療器械,而膠原蛋白的用途不僅涵蓋了醫美的 “皺紋填充”,同時也包括了醫用的皮炎、濕疹的輔助治療等。
因此,若僅從產品本身的用途來看,錦波生物難以被直接劃分為醫美企業。
奇致激光也存在類似問題,其產品分成可用於治療白癜風等疾病的準分子激光治療機、血管性疾病的強脈衝光治療儀(光子嫩膚儀器)、半導體激光脱毛儀等。
藥監局官網顯示,奇致激光的強脈衝光治療儀可用於治療皮膚淺表良性色素性病變、淺表良性血管性病變,減少人體多餘毛髮。
從用途來看,強脈衝光治療儀有治療皮膚疾病的效果,無法直接與醫美項目 “光子嫩膚” 劃上等號。
遊戲也存在類似情況。作為北交所 “電競裝備第一股”,雖然雷神科技筆記本電腦主打為電競人羣提供服務,但其應用場景覆蓋了遊戲、辦公等,所造行業同樣無法完全被完全界定為遊戲行業。
據信風(ID:TradeWind01)觀察,目前監管層主要以終端適用羣體作為判斷標準之一。
問詢過程中,北交所要求奇致激光以銷售對象判斷其醫美收入佔比情況。
“説明終端客户名稱含 ‘醫美’‘美容’‘整形’ 的字樣的客户家數及銷售佔比,相應收入是否全部計入醫美領域收入,如否,説明原因及合理性。” 北交所指出。
雷神科技同樣以其產品銷售對象繫個人消費者,而非遊戲公司,以此撇清其與遊戲的關係。
“實操中如果有爭議的話,或還是需要項目組成員與監管層進行溝通,如何進一步進行判斷。” 北京一位投行人士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