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ldman Sachs on the current rise in oil prices: driven by both supply and demand, but short-term adjustments are needed

高盛認為,市場對未來油價過度樂觀,以及原油管理資金的淨持倉量本週大幅增加,可能會導致油價的波動性增加。
高盛認為,實物油需求的增加、供應端的不穩定因素以及市場對未來供需缺口的預期是近期推動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高盛表示,雖然短期內油價可能會因為供應緊張而繼續上漲,但長期來看,全球石油庫存的增加和市場對價格的過度預期可能會帶來下行風險。
多重因素促使油價上漲
伴隨着中東局勢緊張,布倫特原油價格飆升至五個月新高。
高盛在研報中表示,這一現象背後的主要推動力是實物油市場的基本面看漲。從需求端來看,美國、中國以及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的超預期表現,顯示出製造業週期的反轉跡象,而歐洲的新預測數據也表現穩健。這些積極的經濟指標預示着石油需求的增長。
在供應端,根據高盛的報告,美國 Lower48 地區的原油產量比去年 12 月的高峰值低了近 40 萬桶/日,而俄羅斯由於自 1 月份以來持續的無人機攻擊導致煉油量下降,其液體油產量預測將下滑至 1020 萬桶/日。
高盛認為,美國管道暗示的原油產量持續令人失望,同時俄羅斯液體油產量下降,加之對俄羅斯石油基礎設施遭受更多攻擊的風險持續升高,這些因素都加劇了市場對供應緊張的擔憂。
同時,高盛稱,市場對未來供需缺口的預期也對油價產生了影響。
高盛預計,第二季度的原油供需缺口為 35 萬桶/日,儘管存在上行風險,但考慮到美國和俄羅斯供應的不確定性,以及時間價差高估和投機性持倉過高,油價的整合仍然是基本情景。
油價未來走勢與風險
高盛還在研報中表示,短期內,油價的緊張局勢得到了實物油價格與期貨價格之間的差價(即原油基差)的體現。平均原油基差大幅上漲,特別是迪拜原油的基差上漲,這表明中等程度原油的緊張局勢尤為顯著。此外,平均原油基差現已趕上了實物油市場的即時價差。
長期來看,儘管全球石油商業庫存在過去 90 天內增加了 60 萬桶/日,但主要由新興市場國家的海上石油庫存增長所帶動,這可能會最終減少陸地上的緊張局勢。
高盛同時表示,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總商業石油庫存預測在 3 月底比預期低了 2700 萬桶,這將加劇短期內的供應緊張。
對於油價的未來走勢,高盛在報告中提到了一些潛在的風險因素。例如,布倫特 1/36M 時間價差高於公允價值 5 個百分點,這可能預示着市場對未來油價的過度樂觀。
此外,高盛認為,管理資金的原油淨持倉量本週大幅增加至 6.26 億桶,主要由原油和汽油驅動,這可能會增加市場的波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