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 SU7 listed, Goldman Sachs and Morgan Stanley are optimistic, capacity expansion becomes the focus

華爾街見聞
2024.04.01 16:4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高盛將小米目標價從 18.9 港元提高到 20.0 港元,表示產能的提升可能將成為最關注的焦點,“人車家全生態” 戰略將促進電動車業務加速發展。摩根大通則重申對小米的 “超配” 評級,表示 SU7 出貨量可能超出頭 12 個月約 5 萬台的市場預期。

小米 SU7 發佈後熱度持續不退,24 小時大定 88898 台,截至 3 月 31 日下午的鎖單量(不可退訂的數量)達到了 2 萬個。

由於 SU7 的定價激進,各大車企業明顯感受到壓力,各自拿出應對策略。華為和賽力斯合作的問界新 M7 入門版車型——M7 Plus 大五座後驅版售價下調 2 萬至 22.98 萬元,更加接近小米 SU7 標準版的售價。蔚來則宣佈推出最高 10 億元油車置換補貼。不過,被小米頻頻拿來對標的特斯拉旗下 Model Y 車型全繫上漲 5000 元,稱

面對小米 SU7 給電動車市場帶來的衝擊,高盛和摩根大通近日發佈研報,均表示看好小米的電動車戰略。高盛將小米的目標價提升至 20 港元,摩根大通則重申對小米的 “超配” 評級。

高盛:產能提升成焦點 “全生態” 戰略將促進發展加速

高盛週一發佈研報表示,小米 SU7 讓人感到驚喜,雖然 21.59 萬元至 29.99 萬元的售價區間基本符合該行之前的平均售價預期,但大定數量遠超預期,小米有成為市場潛在價格領導者而非價格追隨者的能力。根據研報,高盛認為 SU7 三個型號之間的訂單組合更加平衡,估計 SU7/Pro/Max 分別貢獻大約 30%/40%/30% 的訂單量。

高盛表示,以行業領先的規格和智能/生態系統為核心優勢的小米 SU7,已展現出成為中國最暢銷的高端電動轎車之一的潛力,目前這一市場包括特斯拉 Model 3。

另一方面,高盛指出,接下來幾個月,小米汽車產能的提升可能將成為最關注的焦點。根據高盛的調查,SU7 的平均交付等待時間已延長至 18-21 周,而之前為 5-8 周。首發前,小米電動車工廠的第一階段產能為每天超過 300 台或每小時 40 台,運行一個 900 工人的班次,但如果工廠能夠實現兩班倒,產能有 100% 的提升空間。

高盛認為,從長遠來看,SU7 對小米具有更多的戰略意義:

首先,就小米電動車而言,小米的 Moderna 製造平台可能會有更強的規模經濟效應,高盛預計 SU7 將成為中國銷量前三的高端轎車型號之一,平均每月銷量超過 1 萬輛,平均零售價格為 25 萬元人民幣。

高盛表示,Moderna 平台不僅適用於 SU7,明年還可能適用於一款中型 SUV。雖然高盛預測小米電動車在 2024 年將產生約 120 億元人民幣的營業虧損,但由 SU7 以及未來可能推出的中型 SUV 共享的 Moderna 平台應提供更有利的經濟效益,並讓未來幾年的營業虧損顯著減少,在 2028 年實現盈利。

其次,就小米的 “人車家全生態” 戰略而言,SU7 成功擴大了小米的品牌受眾,吸引了更多高端/女性用户。隨着小米的智能手機 + 物聯網 + 互聯網生態系統在中國及全球穩步增長,可能促進飛輪效應 (Flywheel Effect),未來將加速發展。

因此,高盛將小米 2024-26 年的營收預期提高 2-6%,主要是由於智能電動車收入預測的提高,現在預計小米電動車的銷量在 2024-26 年將分別達到 10 萬、17 萬和 32.6 萬台,將分別佔中國新能源車零售銷量的 1.0%、1.5%、2.5%。到 2030 年,預計電動車營收將佔小米總營收的 30%。

考慮到 2024 年略微增加的虧損假設以及電動車領域長期更有利的盈利能力,高盛將小米的調整後每股收益預測修正為 2024-26 年分別下調 7%、持平、上調 2%。

估值方面,高盛將小米目標價格從 18.9 港元提高到 20.0 港元,主要是基於對電動車部分更高的 DCF(折現現金流)估值,這部分預計為 61 億美元或每股 1.9 港元(之前為 27 億美元),這是由於更高的銷售額(2024-26 年平均高出之前預測約 50%)和規模經濟帶來的盈利能力展望改善所驅動的。

高盛表示,這意味着小米汽車 2024 和 2025 年的 EV/營收比為 2.0 倍和 1.1 倍,基本與理想汽車、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 2024 年 EV/銷售比率的高端一致,考慮到小米的快速銷售增長和強勁的資產負債表。高盛對小米保持買入評級,預期上漲空間為 34%。

摩根大通:頭 12 個月出貨量可能超預期

摩根大通則在上週發佈的研報中説,小米 SU7 定價極具吸引力且規格競爭力強。鑑於強勁的大定數字,摩根大通認為,小米的電動車業務已經有了一個強勁的開端,並可能超出市場對頭 12 個月約 5 萬台的出貨量預期,在短期到中期內引發股價的強烈正面反應,繼續維持小米的 “超配” 評級。

研報表示,小米 SU7 的定價相當激進且具有吸引力,包括續航里程、SiC 電壓、0-100 公里/小時加速、最高速度等規格在同一細分市場中勝過其競爭對手,如 Zeekr 007,特斯拉 Model 3。摩根大通認為,這與小米在其他硬件產品(智能手機、AIoT)的策略一致,旨在硬件銷售上保持較低的利潤率,並目標在服務收入上盈利。

摩根大通認為,在小米電動車工廠的噴塗、衝壓、壓鑄、車身組裝等關鍵流程上上擁有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由其智能製造專長支持。研報表示,高度自動化應有助於加速其電動車盈利能力在中長期的提升。

和高盛一樣,摩根大通表示,儘管小米電動車業務在最初幾年將虧損,主要因為運營規模小、持續的研發投入用於新產品開發以及銷售渠道擴展的銷售/營銷費用。

但摩根大通認為,小米手中有足夠的現金(截至 2023 年第四季度約 1100 億元人民幣)和核心業務的強勁 EBITDA 流入(2024/25 財年分別為 200/180 億元人民幣)來支持其電動車繼續進軍(2024 財年運營費用 75 億元人民幣,未來可能擴大)。短期內,摩根大通預計市場仍將關注小米電動車 2024 年強勁的單位銷量。

同時,摩根大通對小米強大核心業務和超出預期的初始電動車勢頭保持積極看法。研報表示,鑑於小米在 2024 年核心業務(智能手機、AIoT、互聯網服務)的強勁增長/穩定的毛利率,該行繼續看好小米。小米股票在過去一個月表現出色(相對恒生指數上漲了 12%),預期由於其電動車產品的銷售勢頭超出預期,股價將繼續表現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