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29% drop in the first quarter, profit expectations still remain high, will the "short Tesla" trend continue?

特斯拉一季度交付量公佈在即,分析師開始接連下調交付預期。隨着中國市場的競爭加劇,與之相關的 “價格戰” 持續不斷,一季度或成特斯拉的 “噩夢”。
市場對特斯拉的熱情正逐漸降温,一季度特斯拉頻繁遭遇華爾街分析師唱空,3 月累跌近 13%,一季度大跌超 29%,為上市以來第三大的季度跌幅,成為標普 500 指數表現最差的成分股。

特斯拉最早將在下週一公佈 2024 年一季度交付數據,隨後將於 4 月 17 日公佈一季度盈利情況。而就在其公佈關鍵數據前,數位華爾街分析師因需求疲軟及競爭加劇,本週下調對其交付數據的預期值,並進一步下調股價目標位。
根據 FactSet 編制的 11 名分析師的平均預測,預計特斯拉一季度交付量為 42.3 萬輛,低於 2023 年四季度交付的 48.4 萬輛,1 月末市場預期一季度的交付量達到 49.4 萬輛。
長期看好特斯拉的 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認為,特斯拉當前正處 “緊張時期”,第一季度的交付量或許會因中國市場需求疲軟成為特斯拉的噩夢,將目標價從 315 美元下調至 300 美元。
Ives 指出,特斯拉在全球的銷量增速正在放緩,“特斯拉最大的問題” 則是中國市場的競爭加劇,與之相關的 “價格戰” 持續不斷,這使得這個關鍵市場對特斯拉來説非常具有挑戰性。
德銀分析師 Emmanuel Rosner 也出於類似的擔憂下調了對特斯拉的交付預期,將一季度的交付預期從 42.7 萬輛下調至 41.4 萬輛。 Rosner 認為,特斯拉在中國和歐洲市場的降價策略雖然短期內可能提振銷售,但長期來看將對利潤率和收益造成持續壓力
中國競爭加劇
在過去幾年,特斯拉的交付量一直以每年至少約 50% 的速度增長,但去年開始已明顯放緩,背後最為主要的因素是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競爭加劇,對特斯拉的電動車需求放緩。
比亞迪第四季度交付量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第四季度生產約 49.5 萬輛汽車,交付量超過 48.4 萬輛,比亞迪四季度交付純電動汽車達 52.6 萬輛,比特斯拉多出 4 萬多輛,比亞迪登頂背後主要得益於其在中國的產品線更廣,而且價格更便宜。
3 月 28 日,小米 SU7 以 21.59 萬元的起售價正式上市,高調對標特斯拉 Model 3。
媒體分析稱,面對來自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壓力,特斯拉降價應對,但銷量依然低迷。
中國乘聯會數據顯示,特斯拉 1 月銷量 71447 輛 ,同比增加 8%,環比減少 24%。2 月,國內零售銷量數據為 30141 輛,同比下降 11.1%,環比下滑 24.4%。
摩根士丹利將特斯拉 Q1 交付量的預測值從 46.94 萬輛下調至 42.5 萬輛,全年交付量預期從 199.8 萬輛降至 195.4 萬輛。
花旗也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下調對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預測,從此前的 47.3 萬輛下調至 42.9 萬輛,同比僅增長 2%。其中美國及中國市場預計各交付 16 萬及 13.2 萬輛,歐洲市場則交付 9.2 萬輛。
DataTrek Research 的聯合創始 Nicholas Colas 稱:“交付預期被大幅下調,扼殺了投資者對特斯拉的信心。即使該數據最終略高於預期,也很難對其進行正面解讀。因為股價的估值往往與某個公司最薄弱的環節有關。對特斯拉而言,這個環節就是汽車業務。”
此外,因紅海船隻遇襲導致運輸路線改變,進而造成零部件短缺,特斯拉在一月底暫停其位於柏林附近工廠的大部分汽車生產。禍不單行,特斯拉位於德國柏林東南部的超級工廠在 3 月初因極端環保人士在工廠縱火而斷電,不得不停止生產活動。
多家投行下調特斯拉目標價
縱觀整個 3 月,已有多家投行下調特斯拉的目標價,包括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富國銀行、瑞銀和高盛,其中富國銀行的目標價最低至 120 美元,意味着還要再跌 30% 左右。
富國銀行分析師認為,特斯拉麪臨的核心問題在於,曾經強勁的增長能力已不再,多次降價以刺激需求,但收效甚微,收入和利潤增速明顯放緩,但估值仍明顯高於其他大型成長股。
Dan Ives 表示,與特斯拉相關的市場預期異常消極,這一次對馬斯克和特斯拉響警報是有道理的,因為增長一直緩慢,利潤率也出現了擠壓:
對於馬斯克來説,這是一個關鍵時刻,要讓特斯拉度過這個動盪時期,否則可能會迎來更黑暗的日子,如何度過這一時期將決定特斯拉的未來。
Dan Ives 表示當前仍然看好特斯拉的 FSD 技術,這是顛覆性技術的關鍵支柱,但投資者的耐心正在耗盡,且馬斯克經常談論在特斯拉之外發展 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