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ial Report 2024 | Once again caught in the dilemma of increasing revenue without increasing profit, Mengniu changes leadership to catch up with Yili

華爾街見聞
2024.03.28 02:1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在連續失約於投資人之後,盧敏放交出了手中的 “接力棒”。

3 月 26 日,蒙牛乳業(2319.HK)披露 2023 年財報,全年實現營收 986.2 億元,同比增長 6.5%;實現淨利 48.9 億元,同比減少 5.7%。

自 2020 年以來蒙牛再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分產品來看,蒙牛的核心產品液體奶產品貢獻營收 820.7 億元,同比增長 4.9%,營收佔比 83.2%。

冰淇淋產品貢獻營收 60.3 億元,同比增長 6.6%,增長主要來自於東南亞地區,營收佔比 6.1%。

奶粉產品則為其貢獻營收 38 億元,同比下滑 1.6%,營收佔比達到 3.9%。

包括乳製品原輔料生產和經銷貿易的收入則達到 34.9 億元,同比下滑 32.1%,佔比 2.3%。

由於 2023 年蒙牛將妙可藍多(600882.SH)業績並表,報告期內其奶酪產品營收同比增長 229.8% 至 43.6 億元,佔總營收的 4.4%,其中 40.49 億元為妙可藍多貢獻。

不過由於市場消費需求的疲軟,妙可藍多的處境也不太妙。此前其披露的 2023 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淨利分別同比下滑 16.16% 和 53.95%。

在業績説明會上,蒙牛管理層坦言,其觀察到去年奶酪消費有所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對多數中國消費者而言,奶酪並非必需品,但蒙牛仍將對奶酪產品的 B2B 業務進行擴張。

上述蒙牛管理層人士表示,在目前的管理團隊的穩定運營下,並未感受到減值的壓力。因此,蒙牛對奶酪業務的未來持樂觀態度。

2023 年,由於乳製品主要原材料原奶的產量過剩導致價格下滑,帶動蒙牛毛利率同比上升 1.9 個百分點至 37.2%。

但為此,蒙牛也計提了 3 億元的原奶減值。

業績説明會上,蒙牛管理層坦言,原奶過剩的情況在 2024 年還會繼續,並且與 2023 年相比,過剩的程度會更大,可能還要計提減值。

但其同時表示,未來會將原奶包裝成散裝奶粉來解決,原奶價格下降(帶來的收益)能抵消減值的損失。

與財報同時發佈的還有一則人事調整公告:

盧敏放升任公司副董事長、卸任總裁併繼續擔任執行董事。原高級副總裁、常温事業部負責人高飛接任總裁,並擔任執行董事。

2016 年,盧敏放加入蒙牛擔任總裁。為了追上老對手伊利,盧敏放曾在 2017 年喊出 “三年雙千億” 口號,意在 2020 年營收突破千億關口,但至今未能實現,伊利股份(600887.SH)卻早在 2021 年營收就超了千億。

盧敏放掌舵蒙牛的八年間,曾嘗試通過收購擴張規模進而 “彎道超車”。

比如在 2019 年,蒙牛曾以溢價率 50%、71 億的價格收購澳洲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廠商貝拉米。

但有趣的是,同年蒙牛卻賣掉了君樂寶。如今君樂寶已是本土前三的奶粉品牌,2021 年營收達到 201 億元,約等於五分之一個蒙牛,並已開啓上市輔導。

有接近蒙牛人士對信風(ID:TradeWind01)回顧盧敏放任內的得失功過時認為,其 “功” 在於為蒙牛建立起企業現代治理和長期發展的框架;而相對沒那麼好的則是對收購來的業務,蒙牛沒能打造出協同效應。另外對新品牌,比如低温奶 “每日鮮語” 的投入應更加堅決。

3 月 27 日,蒙牛開盤跌超 7%,盤中跌幅一度超 10%,最終收跌 9.92% 於 17.08 港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