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或在華減產,發生了什麼?

市場消息稱,特斯拉中國本月早些將上海工廠員工每週工作時間從原有的六天半調整為五天,由此減少 Model Y 和 Model 3 的產量。減產行動有可能將持續到 4 月份。產能的縮減意味着特斯拉終端訂單量走勢不如預期。
在電動汽車銷售疲軟,市場競爭高度激烈的環境下,即使是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特斯拉也頂不住銷量下滑的壓力。時隔一年後,特斯拉再度傳出了將要縮減產能的消息。
市場消息稱,特斯拉中國本月早些將上海工廠員工每週工作時間從原有的六天半調整為五天,由此減少 Model Y 和 Model 3 的產量。減產行動有可能將持續到 4 月份。員工們尚未得到生產何時恢復正常的明確指示。
界面新聞就此消息向特斯拉中國求證,截至發稿暫無回應。
儘管今年特斯拉已經做好了增速大幅放緩的準備,但減產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特斯拉採用的直營模式是根據訂單量安排生產計劃,中間沒有經銷商起到蓄水池調節的作用。產能的縮減意味着特斯拉終端訂單量走勢不如預期。
乘聯會數據顯示,特斯拉中國 2 月份銷量為 6 萬輛,較去年下降約 19%。今年前兩個月特斯拉中國製造汽車的交付量總計 13.18 萬輛,較 2023 年下降 6%。
一週前特斯拉中國宣佈,從 4 月 1 日特斯拉 Model Y 價格上調 5000 元並減少終端促銷政策。傑蘭路總經理朱鍇向界面新聞指出,這是變相的逼單舉措,意在季度末的銷量提振。目前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的交付時間均在 2 至 6 周。
“特斯拉手中可打的牌相當有限,中國市場已經是全球特斯拉車型售價最便宜的地方。” 朱鍇表示。今年以來,特斯拉中國共發起了 3 輪促銷,次數接近去年整年,但這些舉措正變得無人在意。
中國本土競爭者對特斯拉構成了極大威脅。聚焦 20 至 30 萬元價格段的中國汽車品牌多數都在對標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且產品配置更高。800V 架構平台、8295 座艙芯片以及城市高階智能駕駛,已經成為了消費者對 25 萬元以上細分市場要求的標配。
在新能源滲透率超過 35%,國內造車新勢力向二三線等下沉市場開拓之際,特斯拉在門店佈局和市場開拓上稍顯遲緩。
傑蘭路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末,特斯拉具備銷售職能的門店數量為 395 家,遠不及 “蔚小理”;去年特斯拉新增門店數仍多集中在新一線城市,而理想汽車等企業已經主力佈局三四線地區。
特斯拉在其他海外市場也面臨更多威脅。豐田、大眾、福特和通用等老牌汽車製造商正在推出多樣的混動車型挑戰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地位。這種車型既節能又具備長續航能力,其受歡迎程度已超越純電動車。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同時承擔出口任務,覆蓋歐洲和日韓等國。瑞銀已經將 2024 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預期下調 10 個百分點至 15%。這同樣不利於特斯拉的全球銷量增長。
在 2023 年財報業績會上,特斯拉警告稱,今年的增長速度將明顯降低。2024 年產量、交付、發貨量增速可能會顯著地低於 2023 年。特斯拉並未公佈今年的交付目標,長期以來,特斯拉一直將其多年平均年增長率定為 50%。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特斯拉都與產能瓶頸掛鈎,CEO 埃隆·馬斯克一度需要入駐工廠解決 “產能地獄” 問題。很難想象這家新能源汽車公司或將面臨產能過剩的危機。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年產能已提升至 95 萬輛。
過去兩年特斯拉僅因為產線調整或者疫情等非市場因素,短暫停產過數天。2022 年 12 月處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首次傳出將要主動減產 20%,但遭到了相關人士的否認。
緊接着 2023 年開年,特斯拉中國宣佈全系降價,最高降幅達 4.8 萬元,其中 Model 3 和 Model Y 的起售價均創下史上新低。此次降價掀開了中國汽車業波及範圍最廣、影響程度最深的價格戰的序幕。
朱鍇向界面新聞表示,由於品牌效應,特斯拉仍具備一定優勢,將主要轉化燃油車消費者為目標用户。這家純電動汽車製造商依然是一線豪華品牌用户選購新能源車時的第一選擇,但一家獨大的好年景已經幾乎不復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