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minating the AI empire, is Microsoft the strongest PE in the tech industry?

微軟再 “非正式收購” Inflection,集體 “挖角” 核心團隊並注資 6.5 億美元。此前,微軟已向 OpenAI 注入了約 100 億美元的資金、持有 49% 的股份,並擁有其所有的知識產權和能力。
微軟正通過 “非收購式收購” 的模式,在 AI 領域爭奪霸權的同時規避發壟斷監管。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微軟本週宣佈聘請 AI 基礎模型公司 Inflection 的核心團隊。
據悉,初創明星 Inflection 聯合創始人 Mustafa Suleyman 和 Karén Simonyan 將離開公司前往微軟,組建一個名為 “Microsoft AI” 的新團隊,整合微軟的消費者 AI 工作以及 Copilot、Bing 和 Edge 等產品。
報道稱實際上力度可能不止於此。
據彭博社,微軟其實 “聘用了 Inflection 的大部分員工”,幾乎相當於收購了這家獨角獸公司。另據報道,被微軟 “集體挖角” 後,這家 AI 獨角獸 Inflection 剩下的員工還會收到來自微軟 6.5 億美元的投資。
“非收購式收購” 成科技巨頭擴張典範?
實際上,這不是微軟第一次投資 “收購” AI 初創企業,OpenAI 就是先例。
據悉,微軟在與 OpenAI 達成合作關係後,陸續向 OpenAI 注入了約 100 億美元的資金,並持有該公司 49% 的股份。
而 OpenAI 實際上受非營利組織監管,微軟通過這種投資方式獲得了合作伙伴重要的知識產權和創新能力。
此前,當 OpenAI CEO 奧特曼在 “宮鬥” 中被短暫解僱時,一度帶領公司聯合創始人 Greg Brockman 以及其他同事將投身微軟陣營以 “領導一個新的高級人工智能研究團隊”。
微軟 CEO 納德拉還稱,如果事情走向不利,他可以牢牢掌控 OpenAI 的一切,可見該公司對 OpenAI 的實際控制力度。他表示:
“我們擁有所有的知識產權和能力。如果 OpenAI 明天就消失了,説實話,我不希望我們的任何客户為此擔心,因為我們擁有繼續創新的所有權利。不僅僅是為產品服務,我們還可以去做我們自己在合作中做的事情。”
有分析指出,微軟開創了一種 “非收購式收購” 的模式,讓微軟能在共享初創科技公司的創意和技術的同時,避開潛在的反壟斷監管。
儘管面臨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 “微軟 +OpenAI” 這種合作模式的審查,但在愈發趨緊的監管環境下,微軟這種投資模式或能為其他科技巨頭提供應對的新思路。
投資者 Gavin Baker 發文説:
“如果微軟和 Inflection 的交易達成,這將成為每個大型科技公司進行收購的範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