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bile business rebounds, XIAOMI-W's Q4 revenue hits a 7-quarter high, with adjusted net profit soaring by 236.1% year-on-year | Financial Report Insights

Q4 智能手機業務結束連續 7 個季度的同比下跌,重回正增長。
3 月 19 日週二港股盤後,小米集團公佈截止去年底的四季度及全年業績。
財報顯示,公司去年四季度營收 732.4 億元,同比增長 10.9%,超出市場預期的 725.1 億元,創七個季度來的新高;經營利潤高達 50.6 億元,遠超出市場預期的 34.3 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為 49.1 億元,同比增長 236.1%,同樣遠超市場預期的 37.7 億元;Q4 實現毛利率 21.3%,與預期一致。
全年來看,小米 2023 年總營收達到了 2709.7 億元,略高於市場預期的 2700.6 億元;營業利潤為 200.1 億元,同樣高於市場預期的 184.5 億元。
智能手機業務結束連續七個季度萎縮
佔小米營收大頭的智能手機業務,此前曾受消費電子市場大盤影響而表現低迷,但從上季數據來看,小米似乎已有復甦的跡象。
財報顯示,上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分部營收 442 億元,超出市場預期的 432.6 億元,同比增長 20.6%,結束連續七個季度的同比下降。
據 Canalys 數據,2023 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跌 4.3%,不過在去年四季度終於出現了 7.5% 的同比增長,結束了連續七個季度的同比下滑。
小米的出貨量也同步重回同比正增長。Q4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 4050 萬台,同比增長 23.9%,顯著超過全球市場增速。全年來看,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為 1.45 億台,穩居全球第三,市場份額為 12.8%,連續第 14 個季度排名穩居全球前三。

小米還在財報中強調,其智能手機的平均銷售單價(ASP)去年三季度的每部 997 元增加 9.5% 至四季度的每部 1091.7 元,主要得益於其高端化戰略的成功。尤其是去年 10 月發佈的小米 14 系列,3999 元起售的價格疊加爆款效應大大拉高了小米的 ASP。公司創始人雷軍此前也把小米 14 系列的持續熱銷,視為小米在高端化戰略取得了一次重大勝利。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表現仍不佳 表現遜於市場預期
受智能電視及筆記本電腦的收入減少拖累,小米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表現不佳,Q4 收入為 203 億元,同比減少 5.1%,遜於市場預期的 209.3 億元。
小米解釋稱,智能電視及筆記本電腦的收入由 2022 年四季度的 65 億元減少 21.4% 至去年四季度的 51 億元,主要是由於智能電視的出貨量下降,
不過,小米平板電腦在境外市場受到了熱捧,5 月及 8 月在境外市場推出的 Xiaomi Pad 6 系列平板及 Redmi Pad SE 系列平板實現了收入增長。且由於本土市場空調、冰箱及洗衣機出貨量增加,小米智能大家電收入同比增加 14.6%。
互聯網服務收入 79 億元,與預期 78.5 億元一致;其他收入為 8 億元。
過去一年造車等創新業務投入 67 億元
根據小米此前的預告,公司將在 3 月 28 日公開小米汽車 SV7 的售價,不過造車並不便宜。
從四季度來看,小米的研發開支由 2023 年三季度的 50 億元增加 10.0% 至 55 億元,大多數錢都花在了造車上。全年來看,2023 年小米研發支出 191 億元,同比增長 19.2%,財報解釋稱高增幅主要因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及其他創新業務相關的研發開支。
雷軍今日發佈微博表示,小米過去一年裏,在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累計投入 67 億元,目前擁有研發人員 17800 人,佔比 53%。2 月集團戰略已經升級為「人車家全生態」戰略,3 月 28 日將正式發佈 SU7 並公佈價格。
可以預見,隨着 SU7 上市的臨近,小米汽車的銷量將直接影響公司汽車業務的估值情況。
其他支出方面,銷售及推廣開支銷售及推廣開支由 2023 年三季度的 47 億元增加 24.8% 至 2023 年四季度的 59 億元,主要是由於宣傳與廣告開支增加。
宣傳與廣告開支由 2023 年第三季度的 18 億元增加 39.5% 至 2023 年第四季度的 25 億元,主要是由於 2023 年四季度小米產品的促銷活動及品牌推廣增加所致。
行政開支由 2023 年第三季度的 14 億元增加 8.6% 至 2023 年第四季度的 15 億元, 主要是由於行政人員開支增加及應收款項信貸虧損撥備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