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ket Insight | How to view the rebound of Hong Kong stocks last week?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部分投資者將順週期板塊和核心資產領漲的反彈行情歸因於再通脹交易,中金認為有些勉強。從基本面來看,港股短期反彈更多由於賣空回補和部分外資短期博弈反彈的流入。
本文來源:中金
海外中資股市場上週表現令多數投資者感到意外,儘管上週後半周有一定回調,但整體漲勢相當明顯,尤其是週二突然跳漲引發市場關注。部分投資者將順週期板塊和核心資產領漲的反彈行情歸因於再通脹交易,我們認為有些勉強。

一方面,2 月 CPI 同比看似強勁,但主要由春節效應和服務消費拉動,不足以消除生產端的通縮壓力,尤其是房地產需求疲弱和新能源製造業產能過剩是兩大壓力來源。另一方面,3 月高頻數據多數表現偏弱,最新的社融和信貸數據也較為平淡。
從基本面角度來看,上週再通脹交易的解釋似乎並不太令人信服。我們認為,市場短期反彈更多由於賣空回補和部分外資短期博弈反彈的流入。
在通脹和財政政策沒有明顯進展的情況下,近期由順週期板塊帶動的市場反彈似乎缺乏穩固基礎。如果沒有進一步足夠的財政刺激,市場可能在一定區間內盤整震盪,結構性機會更值得關注,啞鈴型策略仍行之有效。
往前看,政策落實仍是關鍵環節。貨幣政策上,3 月 15 日 MLF 按兵不動,進一步降息對於降低目前依然較高的實際和相對融資成本依然有必要,但受匯率和銀行利差等因素制約,降息可能未必能夠兑現。相較而言,財政政策的力度與節奏更為重要。
這一背景下,我們認為結構性機會,尤其是我們在過去一年持續推薦的 “啞鈴” 策略(高分紅、出海、科技成長三條主線)仍將是主要配置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