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多個指數進入技術性牛市!南向資金加碼 “掃貨”!

新浪財經
2024.03.14 13:3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港股多個指數進入技術性牛市,南向資金加碼掃貨。恒生指數自 1 月 22 日觸底以來,最大反彈幅度超過 16%,已突破半年線,恒生科技指數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也進入技術性牛市。南向資金在近期加大淨買入力度,今年 3 月以來淨買入超過 300 億港元,達到近 3 萬億港元。

原創 胡華雄 羅曼

儘管 3 月 14 日恒生指數小幅下跌,但近段時間以來,港股市場總體開啓了一波反彈行情,走出了此前較長時間的陰霾,多個重要指數進入技術性牛市。

在此期間,內地南向資金進一步加大 “掃貨” 港股的力度,目前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港股的規模已近 3 萬億港元,成為近期港股市場上行的主動推動力之一。

多位受訪的專家認為,“北水” 是近期港股上行的主要原動力之一。另有一些專家認為,近期部分外資也有回流,流入港股比較明顯。

港股多個指數進入技術性牛市 南向資金 “加碼” 掃貨

自恒生指數 2024 年 1 月 22 日觸底以及恒生科技指數於 2024 年 1 月 31 日觸底之後,港股市場總體開啓了一波反彈行情,龍年春節港股開市之後,這種反彈趨勢更為明顯。

記者發現,恒生指數自 1 月 22 日觸底以來,自低位的最大反彈幅度已超過 16%,該指數日前已突破半年線。恒生科技指數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自年內低位的最大反彈幅度則分別達 24.09% 和 21.36%,均已進入技術性牛市。

在此番港股上行的過程中,內地南向資金成為主力之一,且南向資金在近期加大了淨買入力度。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 3 月以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南向港股通資金已合計淨買入超過 300 億港元,明顯超過了今年 1 月份和 2 月份。

記者統計發現,南向資金近些年總體持續淨買入港股趨勢,期間淨買入力度則時有波動。數據顯示,A 股市場和港股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自 2014 年建立以來,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港股的規模於 2015 年首次超過 1000 億港元。此後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港股的規模穩步增長,於 2019 年四季度首次超過 1 萬億港元,2021 年一季度又突破 2 萬億港元,直到目前進一步逼近 3 萬億港元。

據 Wind 數據估算,截至 2024 年 3 月 13 日的最近一個月時間裏,南向資金在絕大多數港股通行業板塊上實現淨買入,若按照申萬行業劃分,期間港股通在約九成行業板塊上實現淨買入,其中對 11 個行業板塊淨買入超過 10 億港元。這裏面,港股通期間淨買入非銀金融行業標的最多,合計超過 200 億港元;期間石油石化、通信、銀行等行業板塊港股通淨買入金額超過 50 億港元。此外,期間社會服務、汽車、公用事業、房地產、有色金屬、醫藥生物等行業板塊港股通淨買入規模也居於前列。另外,在此期間港股通在紡織服飾、家用電器、國防軍工等少數行業板塊上呈現淨賣出。

對於近期驅動港股上漲的因素,保銀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內地最近的宏觀數據比較好,CPI 的數據前一段一直都是通縮的數據,上個月 CPI 轉正,而且轉正的幅度比市場預期的更高一些,另外進出口的數據也不錯。二是在國外方面,日本央行將討論退出負利率政策,使得日元出現升值預期,日本市場出現一定回調,一些國際資金前一段時間從中國流向日本,最近這部分國際資金有一些回流。

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持續缺乏外資的支持下,“北水” 是港股的主要原動力。數據顯示,近日南向資金已連續 21 個交易日淨流入。

除此之外,外資對中國股票的需求在 1 月出現初步改善,2 月需求仍然延續,資金流入中國股票的情況已達到自去年 3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近日外資流入港股也較為明顯。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向記者表示,內資正尋找較 “安全” 的品種,當前中國正值經濟新舊動能切換階段,地產下行壓力導致經濟修復動能仍然偏弱,中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AH 溢價指數高企,一些高分紅、高現金流、低估值的能源、電訊及公用事業等公司對內資無疑有較大的吸引力。顏招駿還認為,國資委優化央企經營指標,將 “市值管理” 納入到業績考核體系中是以此為指揮棒引導上市公司及時通過應用市場化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此舉有助央國企的估值修復。

顏招駿補充説,現時港股絕對及相對估值都偏低,外資再減持動力不大。而年內美聯儲大概率降息,美元流動性轉向利好港股。海外經濟開始向上,全球製造業 PMI 重回擴張,現在投資者都在等中國復甦動能加快,如果更多跡象顯示經濟已企穩,港股 “追落後” 的空間很大。

高息股 + 中特估或成佈局主線之一

許繹彬向記者表示,港股短期可能會呈現波動向上趨勢,站上 17300 點也並非不可能,現階段仍會以 16800 點作支撐,而當大市變得反覆之際,高息股可能會更受資金青睞。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表達同樣觀點。他認為,近年來配置型中資在一定程度上面臨 “資產荒”,國內無風險收益率下降至 3% 以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行,因此內地公募基金公司的固收部門、保險、銀行理財子公司等機構相對於高質量、有效資產的配置需求非常強烈,相較於 A 股,港股市場股息率 7% 甚至更高的優質價值股更容易獲得南下資金流入。

記者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港股總市值排名前 100 的個股,股息率在 7% 以上的有 25 只,高息股大部分集中在金融業、能源業、地產和公用事業。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南下資金持續淨流入已成為高息股標的價值重估的主導力量,並逐步獲得定價權。以高股息的央國企為例,其港股通持股佔比逐年攀升,相較於 2023 年同期,截至 2024 年 3 月 13 日,以電信運營商、銀行、能源為代表的央國企的港股通持股比例均有所上升。

除了優質的央國企標的,張憶東表示,港股高息股標的池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是香港本地股,如香港本地公用事業、金融、地產、綜合行業等領域的優質高息股公司。

以港資房企為例,2015 年—2022 年(注:2023 年度數據不全,因此沒有統計),每股派息呈現出穩健上漲的趨勢,多數公司 2015 年—2022 年每股派息複合增長率大於 3%;部分香港本地股承諾較高的、穩定的派息比例,或可持續、穩定增長派息。另外,2022 年,部分香港本地金融業、公用事業、綜合業的代表性公司的分紅比例維持在高位,每股派息基本上回到 2019 年的水平。

不過顏招駿認為,目前恒指的升勢主要由估值修復(風險偏好改善)及資金面帶動,盈利預測還在下修,當前港股盈利暫時缺乏上修動能。

張智威認為,從短期來看,港股市場有向好的趨勢,因為情緒在逐漸修復,前一段跌得比較多的這些股票在國際投資者眼中應該也已跌出價值,所以有資金回流。對於中期的港股市場,張智威認為,仍需要繼續再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