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count funds increased by 250 times! How did Qiu Yonghan achieve this?

邱永漢(1924 年 3 月 28 日—2012 年 5 月 16 日),他曾把投入股市的資金翻了 250 倍。
綜合自交易員説。

曾有一位名副其實的 “賺錢之神”—— 邱永漢(1924 年 3 月 28 日—2012 年 5 月 16 日),他曾把投入股市的資金翻了 250 倍。對於現在的投資者而言,邱永漢可能比較陌生,但在上個世紀在中國台灣地區和日本家可謂家喻户曉。
雖然大多數人知道他是 “賺錢之神”,但同時邱永漢也是一名作家,有 460 多本著作,領域非常廣,從股票投資、不動產投資、企業經營、創業,到美食和旅遊散文,都有涉獵,在日本得過文學大獎──“直木賞”。
關於邱永漢的生平,在網上能夠找到很多,反而對於他的投資心得卻寥寥無幾,我手頭上就有一本《邱永漢股票入門》,也是在地攤上才找到。
日本人稱邱永漢為 “賺錢之神” 或 “股票之神”,最主要原因是他在公開介紹的成長股,每次都以漲停收盤,200 萬日元本金在一年之內增長到 5000 萬日元。1986 年時,1 美元兑 200 日元左右,他大膽預言 “1 美元將兑 100 日元”,9 年後預言成真。1987 年 7 月,他寫道:“股票和不動產價格仍將無視宏觀經濟好壞,繼續飆升”,台灣股市果然從 2000 點左右起漲,1990 年直衝 12,682 點歷史高點,精準預言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1988 年他首次來到北京,就確信中國未來將有大改變。1997 年前後,大家對香港迴歸中國,都抱持悲觀的態度,只有邱永漢持積極樂觀想法,先後加大對中國香港和中國大陸的投資,因為 “中國會推動改革開放運動,香港將成為前往中國大陸的中繼基地,而且中國其他城市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居住地像香港一樣繁榮。”
1999 年邱永漢還預言,日本的泡沫經濟苦果也會在美國上演,“日本土地和股票都出現泡沫,美國的暴跌恐怕會集中在股票上。” 2000 年科技網絡泡沫果真破滅,納斯達克指數從 5000 多點一路走低。
投資普及化
邱永漢是第一位寫投資理財書的 “直木賞” 作家,他對日本貢獻最多的,應該是通過他的文學技巧,不畏世俗投以 “求利” 的異樣眼光,深入淺出地講解財經知識,提醒日本人投資的重要性。
定居日本後,為維持生活,邱永漢開始鑽研股市。50 年代末,他靠 200 萬日元殺入股市,一年後,賬面數字已升至 5000 萬日元,增長了 25 倍,在股市嶄露頭角。其後在日本週刊推薦三、四線股票,讓許多讀者賺大錢,因而贏得 “賺錢之神”、“股票神仙” 稱號。
邱永漢是一位相當勤奮的人,買股不假手於人(備註:即藉助別人來為自己辦事),年屆八旬仍保持 3 天坐一次飛機,離世前一個月還赴山東考察。生前的選股理念之一是買入 “中國未來不足的東西”。他選股有兩大標準,其一是行業競爭不太激烈;其二是每年盈利至少 50% 至一倍的股票。
“股票的利益是忍耐的報酬,賺錢十分,一分靠聰明,九分靠忍耐。”邱永漢認為現在看來落後,未來社會又很需要的行業,包括醫療、環保和食品等,都值得關注。
除對股市有研究外,邱永漢對投資不動產也有獨到眼光。最經典一次,是在 1989 年,當時香港樓市跌至谷底,他率領一班日本投資者掃入 650 個太古城單位,其中百多個是他個人買入。該批物業在 1997 年樓市爆破前悉數賣出,據瞭解,太古城一役獲利高達 3 倍。
賺錢理念
1. 如何尋找賺錢的機會
如能確實掌握住眾人在為何事困擾、在企求何事的話,這就是通往賺錢之道。賺錢的題材處處有。
2. 選擇與努力
想賺錢與其努力,不如先正確地選擇生意下手。每個時代,都有賺錢的生意和不賺錢的生意,想賺錢的人一定要注意選擇。要放眼觀察時代的動向。
3. 如何應對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快速增加財富的有效途徑。借錢經營,通脹越厲害,將來還款越容易。儲蓄敵不過通脹。
4. 股票賺到的錢是一種忍耐費
從理論上講,股票賺到的錢,就是一種忍耐費。任何人都很少遇見買股後立即漲價、大賺特賺的情形。為了保全自己,若在購買以後遇到跌價,一般以低價補進攤平損失,在恢復到自己的買價之前靜靜地等待一段時間,這期間對當事人而言是極具考驗性的,稍有不慎就容易釀成大錯,品嚐不能忍耐的苦果。
5. 年輕人不要有成為股市專家的念頭
只靠玩股票不容易謀生,有人玩股票成為富翁,但能長期保持大幅獲利者少之又少。曾經風光一時的人,也可能因為觀念與想法落後而被時代淘汰。或者,年輕時成功的人,沒辦法隨時代進步而吐出原先獲利甚至倒賠。股市其實沒有專家,年輕人最好不要有成為專家的念頭。
6. 培養 “即思即行的習慣”,知行合一
成功者所跨出的第一大步並非思考而是實踐。不培養出 “即思即行” 的習慣,就不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因此,培養出對思考的事情立即付諸實踐的習慣,這才是成功者的首要條件。
7. 要區分 “做事業” 和 “成為富翁”
員工 50 名時,是名副其實的自己公司,賺到的利潤也是自己的;員工 500 名時,老闆雖是大股東,但實際上已無法如意做事情。大企業的經營者,其個人財產和收入方面,不一定比自有資本的小企業經營者更好。
8. 對待 “金錢” 的態度
如果一個人一生老是在追求金錢,便無法使內心獲得真正的滿足。同樣地,也不能因為本身缺乏金錢,而對人不盡情義、憤世嫉俗。因此,只要保持 “不貧,富而不淫慾”,反而是比較健康的人生態度。
投資心得
1. 應察覺到不動產比股票更有利
經濟發展而使股價上漲時,地價會比股價漲得更高。股票的不穩定因素多,整個來説,經濟景氣時也有業績欠佳的公司,也有業績良好而欠缺有號召力的品德。但是,即使能 “填海造地”,土地卻不能生產,因此,土地常能維持高價。當社會上財富增加時,就被推上去而呈現更高的價格。不過,並不是所有以不動產為業的人一開始就瞭解這種道理。比別人更早覺察此道理的人,就必定比別人更早成為大財主。
邱永漢認為,想當富翁最好以不動產為快捷方式。單純明快的大原則――土地只會往上漲。土地資源總是有限的,或許能以造地、開發或填土來達到增地的目的,卻不能像工業產品般永無止境地大量生產。反之,在土地生活的人,只要能繼續製造產品,就能增加金錢,產品增加,金錢增加,人口增加,土地就隨着漲價。捷足先登買土地,再等待土地漲價,也是賺錢的高明方法之一。如果擁有更多金錢的人圍着你要來買土地時,你不必做任何事,只要靜靜持有土地,就能夠成為大富翁。
2. “不動產第一”、“股票至上”,究竟哪一種優先
沒有相當資產的人,想買不動產也買不起,所以,對有錢的人而言,“不動產第一”;對沒有很多錢的人來説,則 “股票至上”。居住在大都市上與其周邊的人宜採取 “不動產第一”;相對地,居住在郊外地方(鄉下)的人,不妨秉持 “股票至上”。
3. 善於與銀行打交道
銀行在本質上就是 “晴天借傘,雨天收傘”(錦上添花,落井下石),所以,應瞭解這種情形,而努力經營,以免企業發生問題。和銀行打交道,除不説謊外,償還貸款時,必定嚴守約定日期,也不要讓銀行看出自己太闊綽,……延遲償還日期,就會留下信用不良的記錄。與其個人與銀行的分行經理攀交情,不如保持按期償還貸款的記錄來得有益。
4. 善於選擇時機
做任何事都有所謂的時機。孟子説,天時、地利、人和,並且説以人和最為重要。當然,這三項都是成功的重要條件。以簡單的例子來説,在股票投資上,賺錢的人與賠錢的人並非購買不同的股票,而是他們都購買同樣的股票,只時購買的時機與購買的價格不同而已。
5. 善用好奇心、問題意識、變化、想像力
當然在付諸行動之前,必須思考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能形成今後的新潮流,答案如果肯定的,我認為必須具備對世界的動態懷有好奇心;擁有問題意,發揮觀察力;對變化具有敏感的反應;強烈的想象力等特性。如果沒有好奇,會看漏任何事情。所謂 “問題意識”,就是對發生的事件只是作為現象而心不在焉地觀察着,縱然作為知識存留大陸,也不易成為行動的標準。重視所謂 “變化” 的流動性因素,沒有變化就沒有賺錢的機會,也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變化各有其所謂臨界點,或有分歧點。金錢流出,就有替代的資金流入。
6. 培養出 “即思即行” 的習慣
看到事業成功的人就會明白,事業成功,創造了很多的工作機會,而且,對個人、企業都帶來龐大的收益。但是,事業成功的人,尤其是赤手空拳經營事業成功的企業家,比起以股票或不動產賺錢的人更顯得偉大。但是,這些成功者所跨出的第一大步並非思考而是實踐。不培養出 “即思即行” 的習慣,就不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因此,培養出對思考的事情立即付諸實踐的習慣,這才是成功者的首要條件。
7. 逞強的人能掌握聚財的機會
逞強的人,比較能夠掌握聚財的機會,是無可置疑的事實。憑自己完成了大事業發財的人,大概都帶有幾分逞強性格,也可以把他們歸類為樂天派。不去看世界的黑暗面而只看光明面,遭遇困難時仍相信總有一天會重現萬里晴空,如果不是持這種想法,也難以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這種人下決心快,且作出決斷後立即付諸行動。如果不是行動迅速的人,就不能擔負起比別人多出十倍的工作量。
8. 忍耐忍耐再忍耐的真諦
忍耐是人類必備的美備之一,究竟忍耐是如何重要?只要看到因不能忍耐有吃虧的情形就可明白。有耐性或沒有耐性的差距,在股票投資上最能顯示出來。
9. 不被金錢所玩弄
金錢是必須擁有的東西,為了不被金錢所玩弄,非事先熟悉金錢不可,也必須決定金錢在自己的人生佔有何種地位。沒有判斷金錢的性質,抵不過金錢的誘惑,終將使自己與金錢無緣,也會形成毀滅自己的原因。為了面對金錢保持潔身自愛,有錢較好,事先熟悉有錢的狀態也較好。如此一來,無論股票也好,不動產也好,對具有財產價值的東西,必須富有知識,尤其對不動產的知識更是有助於形成財產。對金錢本身並不值得投入完全的人生。為自己的興趣或為自己熱衷的事物,多投資點時間與金錢比較好。
10. 訓練控制金錢極為重要
正由於金錢具有這種影響力,使得對一個人的公平判斷會呈現差錯。並非金錢多就好,關鍵還要看會不會控制金錢,載身覆舟,完全看個人對金錢應用手腕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賺錢之後如何使用金錢是由個人決定。不過,有錢之後生活紊亂而變得不幸時,這是因為被金錢捉弄所致,也就是在成為富翁的過程中,沒有接受控制金錢的訓練的所致。金錢雖非猛獸,卻具有迷惑眾人的魔力,即使自認自己是金錢的主人,也有反被金錢玩弄、被金錢咬傷的情形。隨着的增長而變成有錢的人,且又瞭解巧妙散財的人,才是真正具有過着幸福人生資格的人。
投資金句
1. 人未覺,錢先知
2. 市場機制使得錢比我更早知道世界局勢的發展,進而流向需要的地方。
3. 成功每在苦窮日,失敗多因得意時。
4. 窮困時會想奮發圖強,成功後容易得意忘形。
5. 節約十兩,理財百兩,刻苦千兩,無慾萬兩。
6. 刻苦耐勞比節約或投資理財,更能累積財富,但仍比不上無慾無求。
7. 心如湧泉,意如飄風。
8. 有再多的想法,如果不付諸實現,就沒有意義。
9. 知者見未萌。
10. 有智慧的人,在萌芽之前就能預見未來,出自《戰國策》。
11. 錢太多就會有太多煩惱,有中型規模的財富就好。
12. 沒有慾望,就不覺得錢不夠用,但是想圓夢時,常發現自己缺錢。
13. 長期投資仍以績優股為宜,但至少每年應重新評估。
14. “經驗”,通常都是過去的事,所以,能夠把過去的事,充分應用於未來的事業上,這才是經驗;否則的話,也只是經歷而已。
15. 羣眾在沸騰的時候,投資者就應培養自己冷靜的性格。
16. 股價偏低之現象,經營者不容忽視,以免炒作者有機可乘。
17. 跟進炒作股(注:我們有時會稱為 “投機股”),進出手腳要快,否則不宜介入。
18. 因受時間限制,故借股做空之風險性極高,投資者宜謹慎。
19. 基本上,股票仍應以投資為原則,過分強調投機,這就有如春宮畫在誇大某個部位似的,反而令人忽視了整體美:實屬不智。
20. 可以考慮選擇較合自己個性的股票投資,個性不合,每買必虧的,則避而遠之;所謂個性不合,通俗一點的説法,就是 “八字不合”。(這很有趣,邱先生相信有 “股性” 這個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