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niao is doing great, HSBC predicts that BABA-SWR's overseas e-commerce GMV will exceed 110 billion in 2027, doubling in five years. This is part of the "Four Little Dragons Going Global" series.

華爾街見聞
2024.03.14 08:5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滙豐預計,阿里海外電商業務已逐漸發展成熟,到 2027 年阿里海外電商 GMV 將較 2022 年的 530 億美元翻番,菜鳥物流為第一大功臣和核心競爭力。

電商博弈已進入下半場,作為出海 “四小龍之一”,阿里旗下的速賣通片刻都不敢怠慢。

阿里 2024 財年 Q3 財報顯示,國際電商收入同比增速為 44%,連續 6 個季度超預期,其中最大亮點是速賣通(AliExpress)訂單同比增長了 60%。財報指出,由全託管服務 Choice 業務的推動下,速賣通訂單量大漲,Choice 正成為拉動速賣通,乃至阿里國際訂單和收入高增長的強勁引擎。

滙豐在報告中指出,1999 年阿里巴巴開啓了出海的征程,目前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 (AIDC) 主要包含速賣通、Lazada、土耳其 Trendyol、印度 Daraz 和國際站四個板塊:

1. 速賣通:2010 年成立,定位 “國際版淘寶”,它已在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業務,在歐洲 (2022 年西歐市場份額為 1.5%)、韓國 (2022 年市場份額為 1.4%)、中東 (2022 年市場份額為 4%) 和巴西 (2022 年市場份額為 3%) 等關鍵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全球買家數超過 1.5 億。

2. 東南亞的 Lazada:2018 年被阿里正式收購,當時 Lazada 是東南亞最大的在線購物公司,目前是東南亞第二大電商平台,GMV 市場份額為 20%(Shopee 為 48%)

3. 國際站:1999 年推出,作為阿里巴巴創業之初最早的項目專注於跨境 B2B 批發業務撮合,非消費品(新能源、機械、建材等)跨境業務佔比高。

4. Trendyol 和 daraz 分別為阿里持股的土耳其和印度本土電商平台:於 2018 年收購了 Trendyol,為土耳其第一大電子商務平台,其市場份額從 2018 年的 12% 上升至 2022 年的 49%,計劃在 2024 年擴張到東歐,實現更可持續的增長。

滙豐預計,阿里海外電商業務已逐漸發展成熟,其在歐盟 (包括主導市場土耳其)、東盟、韓國和拉丁美洲的龐大用户基礎,到 2027 年阿里海外電商 GMV 可以達到 1180 億美元,較 2022 年的 530 億美元翻番。

滙豐指出,AIDC 的業務模式劃分很清晰,分為 ToB 和 ToC 兩條線,競爭優勢有下列 3 點:1.龐大的用户基礎;2.供應鏈基礎,商家網絡和豐富的產品組合;3.物流能力,菜鳥全球智能物流網絡。

阿里的全託管&半托管

速賣通去年 3 月推出 Choice 業務在海外正式上線,賣家在加入該業務後,商品將獲得更高的展示優先級,同時享受速賣通提供的運營支持、營銷資源等服務,核心則是各大跨境電商廣泛應用的全託管和半托管模式。

2023 年 3 月,速賣通正式推出了全託管商品專屬的流量入口——Choice 頻道 (相當於 APP 首頁的精選頁面)。該業務在發展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迅速得到賣家的簇擁。2024 年 1 月,來自 Choice 的訂單已約佔速賣通總訂單量的一半。

所謂全託管模式是指,商家只負責接單、發貨到平台的國內倉庫,不直接對接消費者,後續發貨、運營、銷售乃至售後等環節都由平台負責。

分析指出,在全託管生態中,平台承擔了大部分工作,賣家作為 “甩手掌櫃” 後,利潤率通常較低,只有具備強供應鏈優勢的廠商,才能搶得紅利,與此同時,全託管使得 “選品” 成為決定銷量的唯一因素,但商家因無法獲取消費者數據,也就失去了主動權。

因此,正當 “全託管模式” 概念被炒的火熱時,阿里已經開始醖釀新變化,2023 年 8 月,速賣通率先試水 “半托管”,劍指 POP(商家自運營)。所謂 “半托管”,顧名思義,比全託管 “管得少”,商家可以自主定價、自主銷售,平台則幫忙解決物流倉配、專屬營銷活動、逆向退貨等問題。

加入半托管的商品,會被打上 “Alibaba Guaranteed” 的標籤。這類貨品會清楚標註送達日期,包運費,等信息。

在半托管服務之下,商家除了負責生產和備貨,還主導經營,平台負責物流履約及退貨服務等。同時,在流量側,半托管又和全託管享有同樣待遇,即半托管商品加入原本只由全託管商品專屬的流量入口——Choice 頻道,整體形成更加豐富的產品供給。

1 月 4 日,阿里速賣通宣佈全面上線半托管,連續兩週重金補貼,重金投入引發賣家熱議,速賣通 “半托管” 的熱度迅速上升。很快,阿里國際站也在 B2B 外貿領域推出了半托管模式。

有分析認為,“半托管” 是速賣通又一個改善物流環節的動作,最主要目的就是物流提速,在同樣成本下,通過將平郵升級至標準和優先等快線產品,商家的跨境物流速度將平均提升 9 天左右,同時又能保留商家的貨品優勢和運營優勢。

阿里希望通過菜鳥向消費者承諾收貨時間,讓商家的精力放在研究款式和品質上,帶動更多復購,單量增多又會降低物流成本,從而產生價格優勢,形成正向循環。

全球跨境電商行業 “野蠻生長” 的時代已告一段落,未來將步入精細化、定製化、日益內卷的新時代。

阿里強大的物流能力

電商出海大戰下,跨境物流的水平,成為了究竟能走多遠的關鍵因素。而阿里出海的一大功臣,就是菜鳥物流。

根據市場信息研究網 2022 年發佈的報告,跨境電商物流費用在整體成本中的佔比為 20%-30%,在國內電商市場,數字僅為 5%-10%。

據速賣通提供的數據,POP(商家自運營)商家的物流履約時效約為 16-24 日,由平台負責後,速賣通背後的菜鳥物流為其提供基礎設施支撐,到貨時效將更快,平均提升 9 天左右。

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物流成了整個購物環節中除了產品本身之外最為關鍵的一環。速賣通的 Choice 中部分商品貼有“五日達”、“晚到必賠” 標識,阿里試圖用標準化的服務提升用户體驗,從而達到吸引更多的流量和復購。

滙豐在報告中指出,菜鳥提供的全球物流網絡,特別是現在的 “五日達” 服務(目前在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和韓國可用,並計劃向更多國家推廣),是阿里巴巴國際數字商務 (AIDC) 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差異化優勢。

分析稱,跨境 B2B 領域 “準時” 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買家的體驗關係到能否更快成單、能否持續復購。半托管模式下的商品有展示物流運費、到手一口價和到貨時效等確定性承諾後,的確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海外買家:

跨境電商物流遠比內貿電商物流難度大,鏈條長、節點多、成本高。而跨境 B2B 的物流體系則更為複雜,還會涉及拼箱、大件清關、海外倉搭建、大件尾程配送等問題。

以速賣通為例,商家的發貨方式有三種:跨境物流、國內倉發和海外倉發。2023 年 5 月,為應對訂單大幅增長,速賣通在東莞和杭州增開 5 個官方倉庫,其中包括 2 個針對全託管業務的 Choice 優選倉;針對重點的韓國市場,在威海和煙台建設優選倉,以做到韓國市場 3 日達。

交銀國際分析師稱,阿里國際業務雖然在海外可滲透市場規模中佔比仍小,但阿里作為商流、物流資源儲備最強的公司之一,未來將持續獲得市場份額。

搶奪更多市場

交銀國際在報告中指出,2022 年阿里海外電商 GMV 約 600 億美元,是國內電商 GMV 的 5%,其中速賣通、Lazada、Trendyol 分別達到 250 億、250 億和 90 億美元。截至 2022 年 3 月,阿里海外買家數為 3.1 億,其中 Lazada、速賣通約各 1.4 億人。

交銀國際認為,海外電商市場仍然很大,阿里海外業務仍有滲透空間。根據 eMarketer 數據及估算,海外電商行業滲透率均低於 20%,主要原因是其線下商業體系佈局及物流配送速度與中國的差異,預計到 2025 年,中國電商在海外可滲透市場合計 3.7 萬億美元(2022 年約 2.5 萬億美元)

在海外市場中,新興地區如拉美、中東及東南亞等地線下商業佈局及物流體系搭建相對落後,是中國電商出海企業重點佈局地區,估算合計可滲透市場約 6900 億美元;發達地區雖然基礎設施完善,但市場空間大,合計可達 3 萬億美元規模,也是中國電商出海的目標地區。

在東南亞市場上,阿里主要通過 Lazada 進行佈局,自 2016 年收購以來 Lazada 曾連續多年維持東南亞電商第一的位置,但 2019 年,市場份額被 Shopee 超過。數據統計,在 2023 年東南亞電商平台的市場佔有率排名中,Shopee 以 45.9% 的佔比排名第一、Lazada 以 17.5% 的佔比排名第二。

在 2023 年 12 月份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中,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 CEO 蔣凡表示,東南亞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市場,整個東南亞的滲透率依然還有很大的空間。未來還是會保持效率跟規模增長之間的平衡,同時集團也在非常快速地收斂虧損,同時保持增長。所以,在東南亞還是會堅持可控的規模上的投入。

在國內跨境電商迅猛發展的當下,阿里出海正面臨着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一方面是國內外競爭對手增多,另一方面是入局的不同賽道都在持續升級服務,因此是否能搶佔市場成為了阿里不得不思考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