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通脹未止,但企業已開始降價

美國 2 月 CPI 同比反彈至 3.2%,核心 CPI 同比增 3.8%,企業開始降價。瑞典家裝巨頭宜家擴大全球市場降價幅度,特斯拉、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汽車公司也下調售價。電動車交易價格同比降幅達到 12.8%。運輸和原材料成本下降,供應鏈正常化推動價格回落。
美國 2 月 CPI 同比反彈至 3.2%,核心 CPI 同比增 3.8%,均高於預期,連續兩個月超預期的讀數凸顯通脹的頑固。
儘管通脹 “最後一公里” 略顯曲折,但隨着全球通脹水平較 2022 年峯值顯著回落,不少企業已經開始行動。
瑞典家裝巨頭宜家正在進一步擴大其在全球所有市場的降價幅度,旨在收回其在 2022 年實施的提價,當時宜家在全球平均漲幅為 9%。公司表示,去年 9 月開始在歐洲的降價推動了客流和銷量的增長。
近來受到廣泛關注的是汽車行業的 “價格戰”。
特斯拉相繼下調了德國、美國、中國市場的 Model Y 售價。通用汽車將其新款雪佛蘭 Blazer EV 的起售價下調 6250 美元。1 月銷量下降 51% 後,福特汽車將其電動野馬 Mach-E 不同版本的售價下調 3100 至 8100 美元不等。
根據凱利藍皮書的數據,過去一年,電動車的激勵折扣增加了三倍多,大眾 ID.4 的平均激勵佔其售價的比例從去年 1 月的 6% 升至年底的近 17%,現代汽車 Ioniq5 的該比例從不到 3% 攀升至超過 18%。
截至今年 2 月美國新車平均交易價格為 47,244 美元,較 2022 年 12 月的市場峯值下降 5.4%。電動車交易價格為 52,314 美元,同比降幅達到 12.8%。
在運輸和原材料成本普遍下降的情況下,此前漲價的藉口已經站不住腳,需求端轉弱促使企業的焦點從盈利轉向定價。
另一方面,供應鏈的正常化也在推動價格的回落,“再工業化” 推動下的資本擴張也帶來了產能的增長,耐用品產量均已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相應的開始出現累庫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