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束 YCC 之後,日本利率能達到多少?

日本央行結束負利率後,分析師認為日本利率將長期保持在低位,瑞銀預計到 2025 年基準利率將保持在 0 或 0.1%。日本央行面臨的問題包括如何提高利率、處理債券規模以及為後續政策路徑發出信號。取消分級存款利率系統是一種可能的方向,但要回到 2016 年前的情況並不容易。
日本央行即將結束負利率的傳聞持續發酵,轉向已近在咫尺,下一個關鍵問題將是,日本央行的利率空間還有多少?
3 月 11 日,媒體報道稱,儘管現在日本央行已多次暗示準備好結束負利率時代,預計最早可能在 3 月或 4 月首次加息,但在加息後日本央行將面臨一大挑戰,如何不引起全球市場和日本金融機構動盪的情況下結束負利率,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三點:
1.是將利率提高到零,還是直接提高到正利率;
2.如何處理日本央行龐大的債券規模;
3.首次加息後,如何為後續政策路徑發出信號。
日本央行是否放棄三級存款利率系統
在第一個問題上,日本央行官員已基本做出決定,他們可能會將政策利率上調 20 個基點至 0.1%。最近的一次講話中,日本央行副行長內田真一表示,這將導致貨幣市場中的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在 0-0.1% 的範圍內。

但這給日本央行帶來了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是否放棄 2016 年設立的三級存款利率系統:正利率、零利率和負利率(0.1% 的利率適用於金融機構存放在日本央行的超額準備金;零利率適用於金融機構存放在央行的法定準備金;不包含在上述這兩個範圍內的準備金將適用負 0.1% 的利率)
穆迪分析公司高級經濟學家 Stefan Angrick 表示,最明顯的一個方向就是取消分級。日本央行以前也實行過零利率政策,且當時沒有分級制度,“這是完全合乎邏輯的。”
但日本央行長期觀察家、Totan Research 首席經濟學家 Izuru Kato 表示,要回到 2016 年前的情況並不容易,如果取消分級制度,除非日本央行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以減少超額準備金,否則銀行將沒有動力在短期貨幣市場進行交易。
Kato 表示,日本央行可以維持兩級體系,以防止銀行間交易下滑,並指出瑞士央行在 2022 年恢復正政策利率後,出於同樣的原因維持了其分級制度。
在債券組合方面,分析師普遍認為,日本央行不太可能做出轉向量化緊縮的轉變——暫停購買資產甚至出售資產。相反,日本央行官員們認為,即使他們繼續購買債券,也可以利用到期時間的不同來緩慢削減投資組合:
未來幾年,該投資組合的年度到期金額將在 70 萬億日元 (4700 億美元) 左右。鑑於日本銀行購買債券的速度幾乎與此相當,對購買時間表進行小幅調整可能會導致投資組合下降。
日本利率仍將長期 “低位飛行”
由於工資漲不過物價,日本消費持續疲軟,要徹底擺脱通縮還是得靠日本內需驅動。正如日本央行反覆強調的,工資和物價的良性循環加強,才會考慮退出超寬鬆政策。
3 月 11 日,日本內閣府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四季度實際 GDP 年化季環比終值 0.4%,遠不及預期的 1.1%,雖然暫時擺脱了技術性衰退,但佔日本經濟比重二分之一以上的個人消費由環比下降幅度由 0.2% 下調為下降 0.3%。此外,日本家庭消費支出連續 11 個月減少,降幅比上月擴大 3.8 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日本的通脹增速已開始放緩,1 月的核心 CPI 連續第三個月放緩,穩定在日本央行 2% 的目標水平。
日本央行官員此前曾提及,首次加息並不意味着開啓了加息週期,這意味着在可預見的未來,日本的基準利率可能會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內田真一在演講中強調,由於通脹預期在長期通縮和經濟停滯後尚未穩定在 2%,日本的情況無法與美國或歐洲相提並論。他説:
“即使日本銀行終止負利率政策,也很難想象它會繼續快速提高利率。”
但投行們對於日本央行的加息步伐仍存在分歧,瑞銀預計到 2025 年日本央行的政策利率將保持在零或 0.1%,而摩根士丹利預計到 7 月份將升至 0.2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建議日本央行在取消 YCC(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上限)並結束超寬鬆政策後,在未來幾年內逐步提高政策利率:
我們同意日本央行的觀點,即通脹路徑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鑑於通貨緊縮壓力的歷史,我認為謹慎是正確的。”
此外有觀點認為,本週 “春鬥”(企業薪資談判)將會決定日本央行的加息腳步,但日本央行前貨幣政策主管、現任瑞穗研究所執行經濟學家的門間和夫表示,中小企業需要更強勁的加薪,才能證明第二次加息是合理的。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