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ly, NVIDIA has crashed!

華爾街見聞
2024.03.09 04:1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面臨增長放緩擔憂、競爭加劇以及市場漸濃的 “恐高” 情緒,英偉達的光芒正在消失?

在連漲六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過 19% 之後,英偉達股價終於崩了,出現 9 個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隔夜美股,英偉達收跌 5.6%,創下了 2023 年 5 月 31 日以來的最大跌幅,單日市值縮水約 1300 億美元,堪稱美股歷史上最大的單日市值蒸發紀錄之一。

目前英偉達市值約為 2.2 萬億美元,為標普 500 指數成分股中第三大公司,僅次於微軟和蘋果。

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主導的芯片板塊隔夜幾乎全線潰敗。

邁威爾科技收跌逾 11%,納微半導體跌近 10%,博通跌 7%,ARM 跌 6.6%,阿斯麥 ADR 跌逾 5%,安森美、微芯科技、英特爾、高通、台積電、超微電腦、美光科技紛紛走跌。半導體板塊指數 ETF 和費城半導體指數均跌超 4%。

英偉達突如其來的下跌,其實並不令人意外。

獲利了結的時刻來臨?

盤中早些時候,英偉達股價上漲 5.1%,將一項動量指標推至 2021 年 11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表明該股回調的時機已經成熟。週五,相對強度指數攀升至 85 以上,為 2021 年 11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隨後回落至 70 左右。

瑞穗證券分析師 Jordan Klein 最新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看到英偉達股價幾乎每天都在創造新紀錄,"感覺有點不健康",讓人想起 1999 年和 2000 年瘋狂的科技市場心態。

英偉達正在為 3 月 18-21 日舉行的年度 GTC 大會做準備,屆時市場可能迎來"井噴"。Klein 擔心,一些投資者可能會在 GTC 大會後獲利了結,導致英偉達股價出現回調。

Klein 表示,投資者似乎陷入了"純粹的追逐模式",這種市場行為導致半導體股價格不斷走高,形成了一種"自我強化"的趨勢。投資者應該記住,英偉達等 AI 芯片股 “不可能每天都上漲”,就像最近看起來不自然的行情那樣。

“木頭姐” 警告:英偉達或是下一個思科

在當地時間週四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方舟投資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投資官 Cathie Wood 對英偉達敲響了警鐘,警告其驚人的增長可能會放緩。

她指出,與互聯網時代的思科不同,英偉達當前正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

從長遠來看,與思科的歷史軌跡相異,英偉達的競爭環境可能會更加嚴峻。這不僅僅是因為 (AMD) 正在逐步取得市場成功,更關鍵的是,英偉達的主要客户,包括雲服務提供商和特斯拉等公司正在積極設計自主的人工智能芯片。

Wood 回憶道,截至 1994 年 3 月的三年半里,思科股價飆升了 31 倍,但由於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以及競爭對手產品的推出導致客户削減訂單,思科股價在接下來的 4 個月內下跌了 51%。

到 2000 年 3 月互聯網泡沫頂峯時,思科股價反彈了 71 倍,但泡沫破裂後的幾年內暴跌約 90%,此後一直未能回到互聯網泡沫巔峯時期。

今天,英偉達就是那家公司。

Wood 強調,自 2015 年 2 月以來的 9 年裏,英偉達股價上漲了 117 倍。2018 年 10 月,加密寒冬打擊芯片市場,英偉達股價在 3 個月內下跌了 56% 。

正如當年思科交換機和路由器引發互聯網革命一樣,英偉達是推動人工智能革命發展的關鍵公司,所以它的股價也會經歷較大的起伏和波動,就像思科在股市上經歷的那樣。

高盛也做了類似警告:

需謹慎的是,將英偉達從 2020 年至今的股價走勢與思科 1996-2002 年的走勢進行對比,並放大到 2000 年的表現時,兩者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當年,思科被視為網絡時代的寵兒,互聯網被寄予厚望。那時普遍認為,整個互聯網將依賴於思科的路由器運行,這些路由器有着 50% 的高毛利率。但最終並非如此。

Wood 還預計,英偉達本季度增長將放緩芯片交貨時間已從長達 11 個月縮短至 3 個月,表明供應正在趕上需求。另外,隨着更多公司(比如特斯拉)開始設計自己的 AI 芯片,客户開始縮減開支,英偉達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

近幾個月來,Wood 對英偉達越來越警惕。她早在二月份就透露,正在削減方舟基金的股票敞口,因為 “預期可能超出了預期”。

市場 “恐高” 情緒漸濃

事實上,英偉達股價今年已飆升近 90%,市值突破 2 萬億美元,比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還要高,且僅落後蘋果 13%,而在十年前,英偉達市值僅為蘋果的 1/47。

另外,在科技 “七姐妹” 的支撐下,過去一年納指漲幅超過了 40%,標普 500 指數漲幅也超過了 30%。

隨着股市不斷刷新紀錄,投資者出現"恐高"情緒,越來越多的聲音試圖給過熱的市場降温。

稍早前,BTIG 首席市場技術員 Jonathan Krinsky 警告:

某種形式的洗牌可能即將到來。

花旗報告也指出,投資市場呈現出過度樂觀和 “一邊倒” 的趨勢,股市面臨的回調風險加劇。

與此同時,市場已經提前消化了美聯儲降息的預期,而最近的通脹數據過於火熱,週五非農數據表現好壞參半,一旦美聯儲有任何意外之舉,都可能會使科技股 “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