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privatizing for HKD 15.6 billion, where is TRAD CHI MED heading?

華爾街見聞
2024.02.23 03:1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傳着傳着就成真了

2 月 21 日晚間,中國中藥(0570.HK)宣佈控股股東國藥集團擬以 4.6 港元/股、溢價約 34% 的代價對其進行私有化。

受該消息的影響,中國中藥 2 月 22 日收盤漲幅已經達到 24.20%。

不過早在中國中藥 2 月 8 日停牌前,其私有化的消息已得到釋放,股價也隨即出現了異動——2 月 7 日股價收盤漲幅、成交金額一度達到 9.94%、4.10 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中藥與國藥集團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太極集團(600129.SH)的中藥業務存在同業競爭關係。

2020 年,國藥集團入主太極集團時曾承諾在五年間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隨着五年期將至,中國中藥完成私有化退市後,是否會被注入太極集團同樣受到關注。

信風(ID:TradeWind01)向中國中藥求證其資本化計劃,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覆。

傳聞何以成真

經過 8 個交易日的停牌後,中國中藥終於有了大動作。

2 月 21 日晚間,中國中藥官宣了私有化的計劃。

公告顯示,中國中藥的控股股東國藥集團擬將其所持有的中國中藥 32.46% 的股份予以註銷;同時國藥集團計劃將中國中藥發行在外的其餘 67.54% 股份以 4.6 港元/股的價格進行註銷,這部分註銷金額合計可達到 156.45 億港元。

其中,此次私有化的交易價格較中國中藥停牌前一日(2 月 7 日)的收盤價溢價 34.4%。

受此消息影響,中國中藥 2 月 22 日盤中漲幅已經達到 23.03%。

對於此次私有化的原因,中國中藥認為由於二級市場的交易量有限,其作為上市公司融資平台功能存在受限,私有化有利於降低維持上市地位所帶來的額外治理成本和管理費用。

“由於股份交易價格一直處於較低水平,交易量有限,制約本公司從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導致難以利用股權融資為本公司業務發展提供可用資金來源,支持本公司的發展戰略。” 中國中藥指出,“建議如能成功實施,將有利於精簡本公司的治理、企業和股權結構,優化組織布局,避免因合規需要和維持本公司上市地位而產生額外的治理成本和管理費用。”

情況確實如此。

Wind 數據顯示,中國中藥 2023 年 243 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和平均成交金額分別為 3.77 港元/股、0.74 億港元,這對於一家總市值可達到 214 億港元的上市公司來説確實交易不算活躍。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停牌前,中國中藥的股價就已經出現異動。

在中國中藥 2 月 8 日停牌的前兩個交易日,2 月 6 日、2 月 7 日收盤價漲幅分別達到 7.22%、9.94%,同期成交金額分別達到 1.20 億港元、4.10 億港元。而在 2 月 6 日之前的 7 個交易日裏,中國中藥的股價漲跌幅均值、成交金額均值分別僅為-0.60%、0.82 億港元。

信風(ID:TradeWind01)注意到,股價異動的 B 面,2 月 7 日有媒體報道稱 “國藥考慮重啓對中國中藥的收購。”

對此,信風(ID:TradeWind01)已向中國中藥的 IR 部門發送郵件求證其私有化的內幕消息管理是否存在問題,不過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覆。

停牌前的股價異動疊加市場傳聞成真,這都給中國中藥的信息披露流程帶來拷問。

同競清理猜想

對於此次交易,中國中藥認為私有化可以和國藥集團建立更為全面的合作關係,以助力其發展現有的業務。

“成功實施建議後,本集團將由要約人全資擁有。憑藉控股股東在中藥行業的豐富經驗及投資者集團所擁有的廣泛網絡和資源及其國有背景,控股股東與投資者集團將建立戰略伙伴關係,以進一步發展本集團的現有業務,專注於本集團的長期增長。” 中國中藥指出。

除了中國中藥,國藥集團旗下還設有國藥控股(1099.HK)、太極集團(600129.SH)等共計 8 家上市公司。

其中,中國中藥和太極集團均主營中藥板塊業務。

中國中藥的業務板塊涵蓋中藥材生產經營、中藥飲片及配方顆粒、中成藥等;太極集團的業務除了中成藥和西藥外,還涉及醫藥分銷、零售。

換言之,這兩家公司存在潛在的同業競爭。

信風(ID:TradeWind01)注意到,2020 年 10 月國藥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中藥有限公司(下稱 “國藥中藥”)增資太極集團成為其控股股東。

國藥集團成為太極集團實控人時,國藥集團、國藥中藥就曾承認旗下部分業務與太極集團存在同業競爭情形。例如國藥中藥和太極集團均擁有安宮牛黃丸、香砂養胃丸、銀翹解毒片等產品。

其中,安宮牛黃丸、銀翹解毒片等也是中國中藥的產品。

正因如此,2020 年國藥集團和國藥中藥均曾做出承諾將在五年內通過各種方式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承諾在對太極集團有限公司增資交易完成後的五年內,通過包括但不限於資產置換、資產出售、設立合資企業、變更主營業務、資產注入、委託管理等方式,逐步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國藥集團和國藥中藥均做出承諾。

伴隨着五年期將至,中國中藥私有化後是否有望被注入至太極集團以徹底解決國藥集團的內部同業競爭問題,也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信風(ID:TradeWind01)向中國中藥求證其資本化計劃,但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覆。

僅從收入規模來看,中國中藥和太極集團相當。2022 年中國中藥和太極集團的收入分別為 143.15 億元、140.51 億元。

不過由於太極集團的重要收入源自低毛利的分銷業務,因此中國中藥的整體盈利能力更強,太極集團、中國中藥的淨利潤分別為 3.39 億元、7.64 億元。

從基本面來看,中國中藥 2023 年以來展現了強勁的增長能力。業績預告顯示,當期淨利潤同比增長 85% 至 95%。

“得益於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穩中向好,本集團多措並舉推動經營業務增長,持續開展提質增效工作,本期非經常性收益增加且非經常性損失減少,由此帶動本期淨利潤較大增長。” 中國中藥表示。

基本面表現優異的中國中藥私有化後的下一步棋會怎麼走,市場正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