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eng has sounded the horn for a counterattack.

華爾街見聞
2024.02.20 06:3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智能駕駛是市場拋來的機遇,也是洗牌淘汰賽的開始。王鳳英為小鵬定下目標,一定要在智駕賽道爭到前 1-2 名;何小鵬也將手中的籌碼一股腦推向牌桌。

“今年將是小鵬產品和技術平台積累爆發的第一年。” 春節後開工第一天,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全員信中吹響了衝鋒號角。

伴着新 G9、X9 等旗艦車型的熱賣,小鵬汽車逐漸從一年前的低谷中爬出。1 月,上市剛滿月的 MPV 車型 X9 交付量已經來到 2478 台,與新 G9 一起撐起了小鵬當月銷量的半壁江山。

從結構上來看,30 萬-40 萬元的高端車型重新成為小鵬銷量的先鋒軍,這幕後的推手是小鵬的智駕。何小鵬透露,帶有 XNGP 智駕功能的 MAX 版本,目前在 X9 以及 G9\G6 系列的選購比例高達 7-8 成。

這意味着,重押智駕七年的小鵬,終於等來了收穫季。梳理近兩年的小鵬股價和銷量,可以發現其與智駕行業的冷暖高度相關。

近一年來,多地出台政策支持自動駕駛,並開始派發 L3 級高階智駕的測試牌照,機構重新看好該板塊,小鵬、問界、阿維塔等在內主打智駕的品牌熱度躍起。

一年前還持 “自動駕駛忽悠論” 的王傳福,如今也態度大轉彎,在 1 月比亞迪夢想日上承認自動駕駛時代已經到來,並宣佈將投入千億,率領比亞迪投身到這場轟轟烈烈的智駕競賽中;去年的 “新勢力王” 理想也將自動駕駛視為一號工程,並學起華為的強壓戰略,集中火力和資源補課智駕。

在當下極度內卷的車市中等來爆發節點固然幸運,但這離不開小鵬多年的苦熬,和近乎 “偏執” 豪賭而攢下的家底。

在何小鵬看來,做自動駕駛最難的是技術路線選擇,並且在智駕技術量產的實踐中,也充斥着太多不確定性。但從成立開始,小鵬就一直和自動駕駛綁定,以硬核科技傍身。何小鵬稱,即使在至暗時刻,公司在智駕上的投入從來未減過一分,每年以自動駕駛為核心的 AI 研發投入,高達 35 億元。

自 2017 年正式組建智駕團隊,兩年後便在小鵬 G3 上實現全球首個視覺泊車功能,隨後逐步開通高速 NCA、激光雷達上車、解鎖城區 NCA、推出融合全場景的 XNGP 智駕系統並開啓無圖戰略。

最初嘗試智駕時,連無保護左轉都做不到的小鵬,到今年 1 月已經將無圖 XNGP 覆蓋至 243 個城市,在開城數量和里程上成為行業第一,智駕團隊也從 7 年前的二、三十人數擴充至四位數。

小鵬能成功踩上這波風口的另一關鍵因素,在於總裁王鳳英對小鵬營銷戰略的梳理。

此前雖有持續的投入,但經歷過前兩年智駕 “寒冬期” 的小鵬也曾彷徨,走過彎路。看好小鵬的投資者們不止一次為其犯愁,“小鵬自動駕駛技術實力很強,可潛在用户很難體會到這一點”。

早在 2021 年 P5 推出時,小鵬就具備了量產落地城市 NGP 的能力;2022 年的旗艦 SUV G9 也已逐步形成全場景點到點的智駕能力,但卻都沒能講出一個好故事。

去年初,“鐵娘子” 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局面,為小鵬定下了強推智駕的宣傳策略。調整之下,從 G6 與新款 G9 開始全系標配智駕,加強消費者對小鵬的感知,並在渠道和市場端,強化對自動駕駛功能的宣傳和體驗。

作為國內⾸個 BEV+Transormer AI 架構上車的新 G9,隨着無圖開城路網的快速覆蓋,預埋了雙 ORIN 芯片與激光雷達的 MAX 版,就成了最能代表小鵬智駕能力、最先體驗全場景通勤的標杆車型。

填補完智能化的定位缺口,價格門檻也降到了 26 萬-30 萬元區間,新 G9 奪回屬於小鵬的 “上甘嶺”。當新 G9 的 MAX 訂單遠超 PRO 版後,自動駕駛部門感慨,“小鵬的智駕能力真正被消費者看見了”。

踏入正循環的大門,讓何小鵬更加篤信今年就將是智駕元年,過去的出行邏輯,會在未來十年內被完全顛覆。

何小鵬提到,安全方面,自動駕駛事故率僅為人工駕駛的 1/10;便利性上,中大城市與高速場景的接管率將下降至每千公里 1 次和 0.5 次,意味着日常通勤的絕大部分時間,都不用親自駕駛。

並且隨着小鵬宣佈 AI 端到端大模型的上車,未來汽車也將能看懂各種路標、文字等提示,與人類的認知靠攏;開城和降本的速度亦將大幅提升。

開源證券就預測,從普通架構切換到端到端技術後,智駕領域的競爭將更激烈。一旦模型成熟,汽車銷量以及與此相對應的數據量,將成為車企之間新的壁壘。

這是市場拋來的機遇,也是洗牌淘汰賽的開始。王鳳英為小鵬定下目標,一定要在智駕賽道爭到前 1-2 名;何小鵬也將手中的籌碼一股腦推向牌桌。

一場反攻大戲的序幕,就此拉開。

在開年信中,何小鵬提到面對宏觀經濟的不樂觀,很多的友商都在收縮、不敢投入,這反而是小鵬的發展機遇。他承諾 2024 年,公司將擴編約 4 千人,並投入同比超 40% 的研發預算,目標是剛在 Q4 甚至更早進入高速正循環。

持續強攻下,小鵬智駕能力已迎來躍遷,目前最快可實現 1、2 天開一座城;並且何小鵬放言今年計劃做到自動駕駛 BOM 成本減半,整車硬件成本下降約 25%。

作為承上啓下的新 G9,託舉着新旗艦 X9、提攜着 G6、P7 等車型,已經在刀光劍影的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下半年,小鵬將繼續推出 15 萬和 30 萬元級的新車型,一面走量攻佔智駕市場的心智,一面補齊 10 萬-40 萬元級別的產品佈局,快速擴大贏面。

有供應鏈人士向華爾街見聞透露,小鵬要求供應商下半年開始按衝擊 3-4 萬台的月銷量目標做產量準備。後續新平台新車型將從 Q3 開始密集發佈,下半年至少將交付 2 個爆款車型。

未來 3 年內,何小鵬總共規劃了約 30 個新品及改款車型,因為明年開始,小鵬將觸手伸到海外市場,計劃研發全球範圍內高速 NGP、XNGP 功能,吃透全球市場的智駕紅利,此前其與大眾的合作便是伏筆之一。

挺過去年殘酷的血海競爭,又等來智駕的洗牌機遇,小鵬夢想着就此乘風扶搖而上。它的經驗和積累能否助其成功涅槃,並拿到夢寐以求的終局席位,或許這一年就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