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pled in three days! Arm is being speculated as the "second Nvidia"?

當前,Arm 市盈率達到英偉達市盈率的 3 倍,而投資者仍在持續追高短期看漲期權。分析認為,流通盤極小是股價飆漲的重要推手,僅有約 5% 的 Arm 股票在市場上流通。
週一,Arm 股價再度大漲 29%,盤中漲幅一度超過 40%,單日交易量是過去三個月日均交易量的十倍以上,創下歷史新高。自 2 月 7 日市場收盤後 Arm 公佈財報以來,短短三個交易日內,Arm 股價累計上漲超過 90%。
上週,該公司預計 2024 財年第四季度(即 24Q1)公司收入將達到 8.5 億至 9 億美元,遠超分析師平均預期的 7.78 億美元。該公司首席執行官 Rene Haas 表示,AI 帶來的機遇尚處於 “初級階段”。
近期,Arm 股價的強勁走勢與英偉達 “遙相呼應”,隱隱有被投資者視作 “英偉達第二” 之勢。那麼,Arm 股價能如英偉達那般持續 “狂飆” 嗎?

“英偉達第二”?AI 帶來機遇,但 Arm 不是英偉達
分析認為,儘管 AI 的強勁需求可能會大幅提振 Arm 的營收及利潤,但 Arm 不太可能實現英偉達和 AMD 那樣的三位數收入增長,因為其大部分業務都集中在增長較慢的智能手機市場。
從估值角度看,Arm 似乎也比英偉達 “貴的多”。根據 LSEG 的數據,儘管分析師上週大幅提高了盈利預期,但隨着週一的上漲,Arm 的預期市盈率仍高達 99 倍。
相比之下,去年 6 月,英偉達的預期市盈率一度達到 84,但由於分析師上調盈利預期的速度快於該公司股價上漲的速度,該公司市盈率迅速下降。目前,英偉達預期市盈率約為 34 左右。兩相對比,Arm 市盈率約為英偉達 3 倍。
另外,從流通盤上看,與 Nvidia 不同的是,只有一小部分 Arm 股票分可以被交易。IPO 後,軟銀保留了 Arm 90.6% 的股份。根據 LSEG 的數據,Arm 前 10 大股東控制着該公司近 95% 的股份。相比之下,英偉達的前十大股東擁有該公司約三分之一的股份。
分析稱,可交易的 Arm 股票供應量極少,亦可能是該股近期飆升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ARM 之前曾有機會被英偉達收購。2020 年 9 月,英偉達計劃以 400 億美元收購 Arm,但最終雙方放棄了這一併購計劃。幾乎從一開始,這項併購計劃就遭到了各方的強烈反對,Arm 的創始人、客户對這一計劃嗤之以鼻,監管機構也宣佈對這一併購計劃進行嚴格審查。

期權市場凸顯 AI 狂熱:投資者持續追高短期看漲期權
自從去年 9 月股票首次公開募股以來,Arm 的市值漲超 130%,目前,該公司市值達到創紀錄的 1527 億美元。
追蹤做空賣家的 S3 Partners 的預測分析部門總經理 Ihor Dusaniwsky 表示,有 1050 萬股 Arm 股票,總值約 14 億美元,被看跌的交易者做空。不過,Dusaniwsky 表示,沒有證據顯示空頭回補是推動週一 Arm 股價的狂飆的主要原因:
“儘管有一定的做空回補,但股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仍是多頭在買。”
另從期權市場上看,市場預期這種上漲趨勢可能持續,投資者持續追高短期看漲期權。目前,交易最活躍的是週五到期的 185 美元看漲期權,成交量超過 5.4 萬份,最後的交易價格約為每份 6 美元。
根據 Arm 週一收盤價為 148.97 美元計算,週五收盤時,股價需要再上漲 28%,這些期權才會在到期時有錢可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