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pping giant plummets: "Red sea price hike" is only temporary, "surge in capacity" is the reality

華爾街見聞
2024.02.09 06:3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馬士基 CEO 表示,雖然紅海危機造成了即時的運力限制和臨時的費率上升,但最終航運能力的過剩將導致價格壓力,並影響馬士基業績。

紅海運價上漲僅短期現象,航運能力供過於求,航運巨頭馬士基業績跌落,隔夜盤中大跌近 20%。

隔夜馬士基發佈財報,去年營收降超三成,並預測 2024 年利潤降幅或高達 90%,同時宣佈暫停了股票回購計劃。

具體來看,該公司預測,2024 年税前利潤(Ebitda)可能在 10 億到 60 億美元之間,遠低於去年的 98 億美元,2022 年該公司的利潤達到了驚人的 368 億美元。

同時,馬士基表示,鑑於不確定性增加,董事會已決定立即暫停股票回購計劃,一旦海運市場條件穩定,將重新評估啓動回購,導致該股隔夜大跌。

最近的紅海危機令海運費用飆升,世界集裝箱指數自 11 月初以來已上漲了 170%,週四達到每 40 英尺集裝箱 3785.82 美元。

然而,在全球貿易疲軟的情況下,新增貨運能力即將進入海運市場。與此同時,推動航運費率和股價上漲的紅海危機因素,很容易證明是短暫的。

馬士基明確表示,紅海問題隻影響到該公司三分之一的海運量。隨着疫情的貿易繁榮期間訂購的新航運能力到來,將壓倒紅海危機帶來的逆風。根據馬士基的估計,即使紅海問題持續一年,隨着創紀錄的新船交付使用,運費率也將恢復到中斷前的水平。

展望未來,馬士基預計 2024 年集裝箱航運將面臨 “重大的供給過剩挑戰”,影響可能延伸至 2026 年。馬士基預測,今年該公司的全球集裝箱貿易將增長 2.5% 至 4.5%,相當於現有船隊 11% 的運力進入市場。

馬士基的首席執行官 Vincent Clerc 在一份聲明中寫道:

雖然紅海危機造成了即時的運力限制和臨時的費率上升,但最終航運能力的過剩將導致價格壓力,並影響我們的業績。

分析師表示,2024 年的展望比 2023 年看起來更具挑戰性,因為船舶的過剩供應達到頂峯,而馬士基的合同暴露出,該公司避開紅海航線後的從現貨費率的增加中獲益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