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 stock market rally expected to spread! After the "Big Seven Tech Giants" take the stage alone, sector rotation is poised to gather momentum.

智通財經
2024.02.01 07:1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美國銀行的美國股票和量化策略主管表示,如果美國貨幣市場收益率下降,將會有大量資金流入美國股票市場。然而,這些資金不一定會全部流入七大科技巨頭股票。標普 500 指數未來仍有上漲空間,且金融、房地產、非必需消費品和能源板塊具備增持機會。對於必需消費品、醫療保健和信息技術板塊,建議削減配置權重。此外,預計標普 500 指數年末目標點位為 5100 點。

智通財經 APP 獲悉,來自美國銀行 (BofA) 的美國股票和量化策略主管 Savita Subramanian 近日表示,如果美國貨幣市場收益率開始下降,將會有 “大量資金” 流入美國股票市場,但是不一定全線流入目前熱度最高的 “七大科技巨頭”(Magnificent Seven)。Subramanian 強調,標普 500 指數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在沒有 “七大科技巨頭” 引領漲勢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繼續走高,年終目標點位至少看漲至 5100 點 (截至週三收盤為 4845 點)。

美股市場的七大科技巨頭包括:蘋果、微軟、谷歌、特斯拉、英偉達、亞馬遜以及 Meta Platforms。

Subramanian 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我們所處的環境是:標普 500 指數 (S&P 500) 的很多板塊都具備投資機遇,因為股息收益率很長一段時間持續被壓低。” 她表示,假設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已經見頂,標普 500 指數中約有 85 只股票的股息收益率將在未來三年超過現金基準收益率。

Subramanian 認為標普 500 指數中的金融板塊 (相關 ETF:XLF)、房地產板塊 (XLRE)、非必需消費品板塊 (XLY) 和能源板塊 (XLE) 具備 “增持” 機遇;至於必需消費品板塊 (XLP)、醫療保健板塊 (XLV) 以及科技股集中度最高的信息技術板塊 (XLK) 板塊,美銀量化策略主管 Subramanian 則建議 “削減配置權重”。

“大型科技公司的定價可以説是完美的,” 她表示。“它們達到了盈利預期,並且有些略微好於預期,但還不足以真正讓所有人感到熱情,因為我們已經處於買方大量持有這些股票的階段,與市場其他股票相比,它們的估值相對昂貴,拋壓相對較大。

Subramanian 強調,隨着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美股基準股指——標普 500 指數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在沒有 “七大科技巨頭” 引領漲勢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繼續走高。全球最大資管巨頭貝萊德本週也表示,軟着陸敍事邏輯料將支持美股大反彈,並使其擴展到科技巨頭之外。

她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使 ‘七大科技巨頭’ 在今年剩下的時間裏表現平平,但美股市場上的其他股票基本上都達到了長期平均市盈率,那麼標普 500 指數到今年年底將達到 5100 點,甚至高於我們的既定目標。

她還表示,市場漲幅的擴大趨勢之前可謂 “只發生了一納秒”,但隨後又出現了逆轉,漲勢繼續集中於七大科技巨頭。“市場取決於宏觀經濟狀況,勞動力市場正在放緩,但沒有崩潰,軟着陸似乎越來越近。”

“我認為我們正處於結構性緊張的勞動力市場環境中,” 她表示。“裁員浪潮在硅谷和華爾街最為嚴重,但美國其他地區的情況似乎相對樂觀。有一些裁員公告,但目前還不足以讓我們非常擔心。”

若美國經濟 “軟着陸”,美股 “七大科技巨頭” 可能不再一枝獨秀

在標普 500 指數 2023 年上漲 24% 步入技術性牛市的基礎上,美國股市今年延續了強勁的牛市上漲軌跡。但是股市持續上漲引發了人們對美國七大科技巨頭推動的市場不平衡漲勢的警告。但是隨着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多數分析人士對除七大科技巨頭之外的美股漲勢感到樂觀。

隨着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多數分析人士對除七大科技巨頭之外的美股漲勢感到樂觀。隨着美國 GDP 增速超預期、通脹持續降温、零售銷售額具備韌性疊加勞動力市場強勁,一些投資機構近期普遍預計美國經濟將成功實現 “軟着陸”(soft-landing)。

在週一的一份報告中,管理着 10 萬億美元資產的全球最大資管機構貝萊德將該機構對美股整體的評級從 “中性” 上調至 “增持”。貝萊德的看漲戰術預測是基於 6 個月至 12 個月的時間範圍內做出,前提則是美聯儲在三年多首次降息之際,成功實現了經濟軟着陸。

“由於市場將傾向於短期關注一個主題,軟着陸敍事邏輯將能夠在我們的戰術範圍內支持美股大反彈,並使其擴展到科技巨頭之外。因此我們建議增持美國股票。” 貝萊德美股策略師們寫道。

Richard Bernstein Advisors 副首席投資官 Dan Suzuki 表示:“美股七大科技巨頭全面領漲美股的邏輯之一在於:美國經濟增長趨勢不算太強,也不算太弱。” Dan Suzuki 表示,如果美國經濟增長加速並且實現軟着陸,美股的漲勢將擴大到七大科技巨頭之外的其他能夠確保盈利增長的公司,這可能導致經典的輪動行情或利潤復甦趨勢,進而轉向一些股價更便宜的週期性股票,投資者們將成為普遍意義上的 “比較型購物者”,也就是俗稱的 “貨比三家”。

Federated Hermes 的首席股票策略師 Philip Orlando更傾向於價值型股票,而非科技股。價值型股票的定義是相對於賬面價值或高股息而言價格低廉,目前主要集中在金融、消費和醫療保健行業。他強調道:“投資者們將被這些股票的低市盈率和高股息率所吸引,坦率地説,這些股票去年可謂奄奄一息,今年到了他們崛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