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Column | "Dual Carbon" Three-Year Anniversary, What Do 1889 Investors Say?

華爾街見聞
2024.01.26 15:5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從境內第一隻責任投資理念基金、第一家赤道銀行開始,責任投資走過了 15 年漫長曆程,ESG 成為新興的主流…

從境內第一隻責任投資理念基金、第一家赤道銀行開始,責任投資走過了 15 年漫長曆程,ESG 成為新興的主流趨勢。近日興證全球基金、興銀理財、商道融綠聯合發佈《ESG 全新啓航:中國責任投資 15 年報告》試圖回答責任投資、投資者和投資機構出現了哪些重要變化。

一組可比數據勾勒出中國的 ESG 投資進程:2008 年 ESG 公募基金的數量不足百隻,規模僅為 400 多億元;截至 2023 年 9 月,共有 98 家基金公司發佈了 747 只 ESG 公募基金產品,規模已經超過 5100 億人民幣。

而長期受關注的收益問題也能從該份報告中找到端倪。

近 10 年主動 ESG 基金年化收益率超越滬深 300 指數 5.54 個百分點,且略高於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水平,其中主題類 ESG 基金的表現更加亮眼,近 10 年來年化收益率超越滬深 300 指數近 8 個百分點,而優選類 ESG 基金波動率更低。

該份報告同時刻畫出了投資者的認知進展。與五年前相比,個人投資者對盡責管理的關注度從 33.2% 提高到 58.8%。 踐行盡責管理的機構投資者佔比由 15.8% 大幅提升至 52.5%,並有超過 70% 的機構投資者認為 ESG 投資有利於降低組合風險或提高投資收益。

認知改變

據悉,2023 年 6 月報告項目組通過興證全球基金、興銀理財、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和商道融綠的社交網絡、自媒體矩陣等渠道推送電子問卷,並聯合線下活動等形式向廣大個人投資者發放中國責任投資 15 週年報告問卷,收回答題時間大於 1 分鐘的問卷共 1889 份,並根據答題邏輯精選了高質量答卷 946 份。

本次調查在中國責任投資 10 週年報告問卷的基礎上新增了漂綠、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等近幾年的 ESG 熱點問題,發現 ESG 投資的公眾認知已經發生了改變。

在氣候議題上,超過 65% 的個人投資者傾向於通過投資基金將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因素納入投資中,70% 的機構投資者對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給投資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定性分析,一半左右的機構投資者進行了量化測算和目標設定。

隨着青年一代逐步成長進入資本市場,投資者的成熟度提升,個人投資者愈發力求信息公開與透明,並更加希望在投資中體現自身價值觀,因此加強與被投公司對話,促進公司提高 ESG 表現的訴求大幅提升。

在 ESG 策略的選擇中,58.8% 的投資者偏好 “運用作為股東的權利來影響公司行為,改善公司的在 ESG 方面表現”,該比例在 2017 年則為 33.2%;在問及希望通過哪些形式瞭解公司的 ESG 表現時,28.5% 的個人投資者選擇直接與公司溝通,較 2017 年提高了 16.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個人投資者對盡責管理的關注度大幅提升。

近 90% 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均表示對 “漂綠” 現象有一定程度的關注,53% 的個人投資者和 55% 的機構投資者將詳細披露機構的 ESG 投資策略,明確投資機構如何考慮 ESG 列為避免 “漂綠” 的有效方法之首。

接近 70% 的機構投資者對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給投資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定性分析,約 50% 的機構投資者進行了量化測算和目標設定。超過 65% 的個人投資者傾向於通過投資基金將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因素納入投資中。

此外,也有更多個人投資者關注 ESG 整合策略,66.8% 的個人投資者提到在分析中系統地量化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因素,這一比例較 2017 年的 50.4% 進一步提升表示 “非常瞭解” 近年政府對於 ESG 投資的倡導(包括綠色金融、碳中和等)的個人投資者佔比由 2017 年的 11.7% 大幅提高到 38.6%。

在中國雙碳 “1+N” 政策體系的全面引領下,公眾的 ESG 和綠色認知顯著提升,表示 “非常瞭解近年政府對於 ESG 投資的倡導(包括綠色金融、碳中和等)” 的個人投資者佔比由 2017 年的 11.7% 大幅提高到 38.6%;與之相對應,表示 “不太瞭解” 的個人投資者佔比由 2017 年的 22.8% 下降到了 8.1%。

績效分析

投資者的認知進程也和 ESG 投資的收益表現相關。從 ESG 績效來分析,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ESG 基金的投資組合 ESG 績效分數中位分數領先市場平均水平約 3.8% 左右,平均分數領先全市場基金平均水平約 2.5%,ESG 基金的環境績效領先程度更加顯著。

調查還顯示,ESG 基金在財務績效和 ESG 績效兩個方面,相比市場平均水平具備一定的優勢。基於對主動 ESG 基金過往三年、五年、七年和十年表現的分析,調查發現主動管理型 ESG 基金總體表現超越了寬基指數,其中主題類 ESG 基金的收益更加亮眼,而優選類 ESG 基金波動率更低。

同市場水平相比,長期來看,主動管理 ESG 基金的整體表現優於滬深 300、中證 800 以及萬得全 A 等寬基指數;相比中證偏股混合基金指數亦有一定優勢。

從不同類型的 ESG 基金過往的表現來看,由於近年綠色行業的高速發展,ESG 主題類基金收益表現好於 ESG 優選類基金,近 3-5 年體現尤為明顯;另一方面,ESG 優選類基金的波動率持續優於主題類基金,體現了 ESG 策略及分散投資在波動控制上的顯著優勢。

從主動、被動管理類型來看,ESG 主動類基金長期表現好於 ESG 被動類基金,波動控制優勢尤其突出。

從基金的 ESG 績效來看,ESG 基金的投資組合 ESG 績效分數顯著超越全市場平均水平。隨着上市公司 ESG 水平的提升以及越來越多的基金開始考慮 ESG 投資策略,全市場基金的 ESG 績效也呈現逐漸提升的趨勢。

該報告基於過去三年公募基金的持倉股票的 ESG 評級,計算了公募基金的 ESG 績效。具體的一隻基金某一期的 ESG 績效的計算方法為:將該基金的持股對應的商道融綠 ESG 總分計算加權平均值,而權重因子則選取每一隻股票對應的持倉金額。

如果將 ESG 基金在 2023 年 Q2 時相比全部基金的 ESG 績效分數進行比較的話,可以發現 ESG 基金的 ESG 績效總分數普遍高於全部基金,主要體現在 ESG 基金的環境和社會分數更高。

如果將 ESG 基金再細分為 ESG 優選、ESG 剔除以及節能環保行業基金,則 ESG 優選與節能環保行業基金的 ESG 績效總分高於 ESG 剔除基金,這説明對投資標的 ESG 情況進行主動篩選,以及選擇節能環保行業更能提升基金的 ESG 水平。